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等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011-09-13 09:06吴雪梅杨官成牛小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高水平高血压病颈动脉

吴雪梅,杨官成,牛小媛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幸存者约75%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明确其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有重要的意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不可干预的,如年龄、性别、遗传、种族等;另一类是可干预的,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高C反应蛋白(CRP)和颈动脉斑块等。本研究分析CRP、颈动脉斑块及其他危险因素在脑梗死的发病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脑梗死组91例,男性56例,女性35例;年龄40岁~88岁(64.1岁±10.3岁)。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发病时间≤72h内的首次发病患者,全部经头部CT证实。对照组72例,按脑梗死组危险因素的频数配比,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经既往病史、体检和CT等方法确诊的非脑血管病的健康人,其中男性43例,女性29例,年龄39岁~84岁(60.3岁±11.5岁)。两组均除外感染、肿瘤、免疫性疾病,外科手术和外伤史以及风湿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或心功能不全患者。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包括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实验室指标。计数变量及其赋值:性别(女=2、男=1)、高血压病、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饮酒(均为无=0、有=1);计量资料包括年龄、CRP、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1.2.2 调查方法 使用统一的调查表,以统一标准、统一方法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资料。

1.3 统计学处理 核查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对因素进行赋值并录入计算机,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评价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两个水平以上的分类变量设立哑变量);交互作用采用相加模型:R11-R00=(R01-1)+(R10-1),OR值为相互作用的两个因素,经病例对照研究得出的比值比(OR=ad/bc),计算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指数(S)和交互作用归因比(API)。计算公式:

2 结 果

2.1 脑梗死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 对所研究的脑梗死危险因素赋值,二值变量分别赋值为0、1,其中两个水平以上的分类变量设立哑变量,年龄为有序变量,对有序变量采用它们的秩作为得分,然后按连续变量处理,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筛查,得到结果:在α=0.10水平上,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吸烟、饮酒、颈动脉斑块、CRP、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且这些因素均与脑梗死呈正相关(β>0),为危险因素。

2.2 脑梗死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 把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选入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在α入=0.05,α出=0.10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4个,分别是CRP、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病、吸烟,且这些因素均与脑梗死呈正相关(β>0),为危险因素。

2.3 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分析(见表1~表3)

表1 CRP和颈动脉斑块交互作用分析

高CRP水平的患者和同时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在脑梗死发病上存在正交互作用,即协同作用,且有69.6%是由于两因子的交互作用所致。

表2 CRP和高血压病交互作用分析

高CRP水平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其效应大于两者单独存在时的作用之和,且有17.1%是由于两因子的交互作用所致。

表3 CRP和吸烟史交互作用分析

高CRP水平和有吸烟史的患者同时存在时,其效应大于两者单独存在时的作用之和,且有35.6%是由于两因子的交互作用所致。

3 讨 论

3.1 CRP与脑梗死的关系 CRP是肝脏产生的白细胞介素调控下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正常人体中含量极微,但在组织损伤、感染等情况下可显著升高,常作为独特的炎性标记物来检测。CRP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2,3]。本次研究中,高水平CRP与脑梗死的关系较为显著(OR=2.982>1,且OR 95%CI 1.703~9.309不包括1),说明通过多因素分析,均衡了多种危险因素的混杂作用后,高水平CRP在脑梗死发病中有独立致病作用,这一点与Rider等[4]报道高水平的CRP可使卒中危险性增加1.9倍基本一致。

3.2 CRP、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斑块内的炎症可以导致斑块表面纤维帽变薄,最终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5,6]。炎症敏感性指标CRP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生理的全过程,包括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7-9]。进一步说明在炎症因子的参与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3.3 交互作用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明显不同于该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单独作用时的和或积,称这些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国内外对这些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研究的较少。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交互作用的相加模型得出,高水平CRP和颈动脉斑块交互作用RERI为6.2,S为4.6,API为69.6%,提示当这两个因素共存时,新发病例的69.6%是由于高水平CRP和颈动脉斑块的交互协同作用所致。高水平CRP和高血压之间的交互作用RERI为1.6,S为1.2,API为17.1%;高水平CRP和吸烟之间的交互作用RERI为3.8,S为1.648,API比为35.6%。通过相加模型分析,高水平CRP和颈动脉斑块、高水平CRP和高血压、高水平CRP和吸烟共存时对脑梗死发病的效应大于各因素单独存在时所致的效应之和。存在统计学上的交互作用。

脑梗死是一个多重危险因素疾病,各种危险因素之间既各自独立,又有相互的协同交互作用。本研究发现高血压病、高水平CRP、颈动脉斑块、吸烟等在脑梗死的发病中,除了各自独立作用外,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很重要,因此,脑梗死的发病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Yasoji K,Schwab C,Mcgeer EG,etal.Gener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complement components in atherosclerostic plaques[J].Am Pathol,2001,158(3):1039-1051.

[3]DiNapoli M,Papa F,Bocola V,etal.Prognostic influence of in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 and fibrinogen levels in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1,32:133-138.

[4]Rider PM,Cushman M,Stampfer MJ,etal.Plasma concentration of developing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J].Circulation,1998,97:425-428.

[5]Lowe G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ection,inflammation,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n overview[J].Ann Perio-dontol,2001,6:1.

[6]Ostveen JA,Dunn E,Carter DB,etal.Neuroprotective efficacy and mechanisms of novel pyrrolopyrimidine lipid peroxidation inhibitors in gerbil forebrain ischemia model[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1998,18:539-547.

[7]周建华.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2):183-184.

[8]Arenillas JF,Alvarez-Sabin,J Molina CA,etal.C-reactive protein predicts further ischemic events in first-ev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r stroke patients with in tracpranial large-artery occlusive disease[J].Stroke,2003,34:2463-2468.

[9]Blake GJ,Ridker PM.Novel clinical markers of vascular wall inflammation[J].Circ Res,2001,89(9):763-771.

猜你喜欢
高水平高血压病颈动脉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