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

2011-09-11 07:44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1年14期
关键词:建筑业信息化施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 谢跃文

根据有关研究发现,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工业化初期和成长期,由低到高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一般在7%-15%;工业化成熟期及以后,该比重会逐步降低,但仍可达到5.21%;后工业化成熟期,由于建筑产品寿命周期因素的影响和建筑业结构性的调整与改革,该比重会再次攀升,在8%-10%。

处于工业化快速成长期的中国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99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5%上下,虽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国际发展规律相比仍属偏低水平,特别是其增加值增长率竟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低效率、低收益,即“双低下”,是中国建筑业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建筑业产业发展的难题。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城市化提速的发展进程,已经形成全面而广泛的共识。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作为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力产业建筑业,业已接受和逐步落实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产业与行业加速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始于结构计算、进度计划方面的应用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又在会计凭证处理、工程预算等方面展开应用研究,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及企业的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相较于其他行业,建筑业所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决定了信息化发展速度慢,发展水平不高,尤其作为建筑行业中最为核心的产业环节——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仍发展缓慢、踯躅不前,和整个国家信息化发展相距较大。信息技术是新时代企业应该有的主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建筑行业的改造升级创造了机会,也对如何充分利用好现在的信息技术提出了挑战。

一、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信息化形势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总量越来越大,建筑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多,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管理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面对新的挑战,建筑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要科学发展。

我国的建筑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目前我国有264家特级资质企业,其中168家企业属于房建企业,占整个特级资质企业的64%。企业在不良的竞争中为求生存,大量特级资质企业在做二级三级企业做的业务。行业整体的利润率偏低,整个行业产值利润率仅为2%左右,在第二产业中排名倒数第一。然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却达65%,居第二产业的第一。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趋广泛而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必然要求企业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以获得长期的增长和经济利润。

为彻底改变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并引导一批拥有特级资质的建筑企业成为科技含量高、融资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信息化程度高的龙头企业,不仅能与国际企业在本土竞争,而且能走出去,2007年3月,原建设部以《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表》的形式,首次对全国264家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明确提出信息化要求。由此开始,建筑施工企业开始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进程。

二、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1.认识问题。部分企业将信息化位置和目标摆放过低,将信息化视为一个结果,不是一个过程,认为信息化就是部署个软件,没有将信息化视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没有将信息化过程与企业管理流程梳理、优化结合起来,没有将信息化视为管理目标实现的保障。整个行业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还将面临着这个问题。关键是企业领导应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企业信息化是为企业改制或重组服务的,企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企业推行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其真正的目的是要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推进企业的改制和重组,理顺企业的业务和组织,最终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价值。

2.投入回报问题。企业一般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舍得购买计算机,但不舍得购买软件,原因在于计算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给人感觉有一定价值,另一方面,就算没发挥任何效用,也属于资产。然而,软件是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软件的价值是不能直接测算的,它的价值被隐含在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在计算机的支持下,管理的不断创新、各种机制不断健全、企业执行力逐步加强之中,被间接实现。

3.信息化咨询人才匮乏。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多学科知识、经验融合的领域,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更因施工生产过程复杂,市场环境不规范,对信息化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要求很高。目前,建筑业信息化企业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信息化人才极度匮乏,这也是建筑业信息化企业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应对措施及解决办法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从总体上来说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场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革命,是深层次的企业内部变革,涉及企业内部的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企业组织机构和职能的重新调整,还涉及到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文化方面的改进。因此,在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重塑企业的管理流程、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创造出保证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企业环境。

信息化要为投资体制和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服务。为了防止建筑领域企业信息化在实践中出现“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导致信息体统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或根本无法运行等问题的出现,建议:

1.政府和企业高层领导必须加强重视力度。防止高层领导意识不够,重视不强、观念陈旧,存在短视行为,把信息化仅当作一项技术工程,单纯由技术部门负责,而不把其放到企业培养和今后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

2.政府加强信息化的环境建设。建立完善信息化政策法规,创造良好软件等信息服务市场环境。从现有条件较好、实力较强的大型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或企业集团中,确定一批信息化重点扶持企业,落实有关扶持政策,指导重点扶持的企业按照国际通行工程公司的模式,制定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信息实施计划,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公司。同时通过扶优扶强,推动它们率先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总承包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

3.信息化建设应与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同步。信息化建设不能在旧的体制和管理模式下进行,应该与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同步进行,建立在科学的承包和项目管理体系之上,防止信息建成后系统不能运行或根本无法运行的局面。

4.建立与国际惯例相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企业内部建材编码、管理编码等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无处不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同时,一开始就应该防止建筑行业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服务规范,也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5.大力培养懂“业务—管理—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信息人才是做好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工作的关键之一。因此,我们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信息化专业化骨干队伍的培训力度,以适应当前国内外工程建设市场的需要。

四、小结

为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首先行业企业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推进。引导企业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确保工程质量以及市场的有序进行。管理信息化作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需要不断探索适应各类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管理信息化模式,循序渐进应用管理信息化手段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进一步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建筑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建筑施工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的战略整合为契机,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加快实现建筑业的跨越发展。逐步改革传统的按设计、施工以及中介服务划分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设计与施工环节的互相渗透,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全面推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总之,要切实推进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有关工作,促进中国建筑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建筑业信息化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动物“跨界”建筑业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