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中一个生死攸关又无法回避的话题。什么导致战争,什么促进和平,这个疑问具有永恒魅力,每个时代都不乏孜孜不倦探寻答案的智者。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杰弗里·布莱内就是这样一位智者。
在布莱内看来,“历史研究提供了理解战争的根本线索”,而他的《战争的原因》一书,就是基于对1700年到20世纪80年代所发生的所有国际战争的概览和分析。英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家赫德利·布尔称该书是“对战争原因的一项富含创见和鞭辟入里的考察”。
这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能领略到思想的魅力,感受到作者历史感的厚重,体味到作品敏锐的现实感和富含创见的前瞻性。读者或许会不赞成其观点,但难以对其观点视如不见。
传布甚广的观点认为,慷慨的和平条款产生国际善意、国家间日益增长的接触,会驱除偏见养育和平,布莱内却说这个世界没那么简单,温和的和平条约、商业的扩展、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旅行等等,其和平影响被人们大大地夸大了。例如在过去三个世纪里,大多数战争不就是相互接触多的毗邻国家的交锋么?
对于熟悉“攘外”“安内”这对词的中国读者来说,布莱内对替罪羊理论的见解,也是很有启发性的。当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面对国内麻烦,他们会“怀抱胜利将促进国内和平的希望去发动一场对外战争”么?在布莱内看来,“往昔战争的证据不支持替罪羊理论及其前提假设”。面对国内紧张的政府,较可理喻的做法是“攻击或反击国内的反叛者”。也就是说其压倒性的目标是安内,如果能够避免战争,苦于内忧的政府通常宁可避免一场国际战争。
不过话又说回来,找替罪羊转移视线不等于只有战争一途。用“外患”“外忧”这只“替罪羊”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是传统中国帝王术中的一招。两千五百多年前,晋国的范文子就说过,只有“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千余年后,宋太宗又讲“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主动挑起“边事”,人为制造“外忧”,让人民的心思从国内问题转移到对外的同仇敌忾,同时增强随时能够对内使用的军力,这并非天方夜谭。
对一个为内忧所困的国家来说,一般而言,其统治者哪怕是叫嚷得声嘶力竭,说某个国家怀抱狼子野心如何坏,跟它有多少旧恨新仇云云,其实更多的是虚张声势,意在内而不在外,并不是要来真的——让人民舞枪弄棒把那狼去给灭了,而只是期望借此稳住国内的阵脚,所以过分将其所言当真的国民也是不受待见的。换言之,统治者对外其实是“软弱”的,是真的“爱好和平”的,是随时可以在谈判桌上丢掉某些权益的。
1982年福克兰战争就是一个例子。当时反映阿根廷海军观点的《信仰报》上的一篇文章就说:“如果我们在战胜恐怖主义之后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历史将宽恕我们在经济上的蠢行……”加尔铁里在1981年底出任阿根廷总统之际,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150%,经济濒临崩溃,社会危机重重。可是加尔铁里在国内危机四伏中依然选择了战争。1983年刚好是英国获得福克兰150周年。如果在这个节点上能让马岛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能让人民欢天喜地的呢?可结果是阿根廷输了,而加尔铁里则输进了监狱。
《战争的原因》
作者:[澳]杰弗里·布莱内
译者:时殷弘
出版:商务印书馆
定价:35元
《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
作者:[加] 戴维·欧瑞尔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36元
本书以一名外国人的视角,完整记述了1911年10月发生在中国武昌、汉口和汉阳那段人所共知的革命历史。
《杨振宁传(增订版)》
作者:杨建邺
出版:三联书店
定价:58元
该书自1922年杨振宁出生起一直写到2010年,记录了他的家世背景、学术生涯、科学成就、社会活动及私人生活,其中还专门讲述了杨振宁与翁帆的恋情。
《通往天堂的最后一站》
作者:[英]雷吉纳德·希尔
出版:新星出版社
定价:32元
在这部小说中的好人和坏蛋纠结缠绕、相互交融,而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达尔齐尔和帕斯科”被英国《每日电讯报》称为“罪案现场最佳神探二人组”。
《红莓与白桦:俄罗斯游学记》
编者:梁归智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35元
鲜艳的红莓,静穆的白桦,高耸的教堂,风采各异的雕像:这不只是一部游学记录,还有作者对俄罗斯文化的寻幽探胜。
《波希米亚香港》
作者:廖偉棠
出版:北大出版社
定价:27元
作者在文学、音乐与诗歌的视角中描摹香港亚文化现象,展现香港波希文艺范儿的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