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鹏迪
人们常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买了苹果四代,而是我买了四袋苹果。”不能拥有一部苹果似乎已经是人生一件憾事。买苹果,用苹果,探讨苹果,俨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大新话题。
看似缺了一口的苹果不是不完美,它带来的是无限遐想与创意。它不惧权威,在千变万化的数码海洋里指引勇者前进,创造惊奇,改变世界。
苹果的喧嚣甚上,风靡了一代人,乃至一个星球。它超然脱俗的简洁是酷品追风者的新宠,它的时尚一度成为品位的代言词。一旦感知它非同寻常的魅力,你便无闲心再关注其他产品,至此,一心一意,一生一世只愿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
IT艺术品
漫不经心之中透露出的别致与优雅,使苹果的产品设计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此时尚与大气真的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凭信简洁前卫的设计,苹果使其粉丝队伍越来越庞大。每一次新产品的研发,出售都牵动着无数果粉的神经,每一次产品的完美呈现都令人充满期许与激动。期待长达十个月之久的白色iPhone4终于在2011年4月28日开始发售。中国与美国、日本、香港、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新西兰、西班牙、英国等地区同为全球28个首发地区,16GB和32GB的分别为4999元和5999元。与之前发行苹果新产品一样粉丝们一早就在专卖店门口排起了长龙,生怕错过购买的第一时间,更有甚者则在深夜开始蹲点排队。如果说黑色lPhone是男人的梦中情人,那么白色iPhone无疑是女人的白马王子,因此吸引了不少女性顾客前来购买手机。这样一部众望所归的手机不论是自己使用还是馈赠好友均是一个绝佳选择。
由黑白双色交织而成的高贵世界里,iPhone的设计无不体现出它是数码产品中艺术品的风范。IPhone4采用的是分辨率高达960×640的3.5英寸lPs屏幕,具有出色的图形表现能力和抗锯齿能力,屏幕显示比其他产品更加清晰。双麦克风则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噪音,保证通话质量,营造舒心的通话环境。iPhone从外观上看玻璃材质与金属材质严丝密合,浑然一体。苹果的平台体验负责人还专门用钟表修理工使用的高精度放大镜来反复检查屏幕上可能出现的微小瑕疵。源于对细微之处的精益求精,才有iPhone的完美亮丽。此外为了防止白色字体在白色背景上看不清楚,苹果产品都采用了圆角处理,月牙形高光自上而下打光,使字体产生淡灰色的阴影,典雅之中不乏立体感。又比如半透明设计,把菜单设计成半透明式,当菜单弹出时不会遮住背景,既美观又灵动。而模拟真书的翻阅效果则亲切地拉近人与数码的距离,让习惯于数码冰冷阅读感的大众又重拾往日纸质阅读的温暖,情感上的回归不言而喻。与此同时,针对多项任务运行进行归纳整理的操作系统,为使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工作方式,就好像拥有一台迷你电脑一样方便快捷。如此细致入微的周全设计自然赢得许多用户的口碑。
光是iPhone手机的设计已经让人难抵诱惑,配上时尚设计师为之量身定做的iPhone保护壳使其在艺术品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美国新锐设计团队Grove以竹子为原料制作保护壳,与苹果的环保理念一脉相承。耐克的设计师EricArlen则两种来福士戴尔的保护壳。他把摄像头作为眼睛融入可爱的卡通形象之中,尽显嘻哈神韵。潮流系苹果粉丝对此大为赞赏,爱不释手。LV的绿色保护壳则是尊容华贵地位的象征。数码潮品与奢侈品的组合,给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带动了一种新潮流,新风尚。缤纷多彩的iPhone保护壳,呈现的是另一番视觉盛宴。
使用苹果的过程不仅仅是一次数码产品的消费过程,更多的则是艺术品的把玩过程。真正的数码艺术精品,不是短暂的声色之娱,也不是一味高科技的冗赘,而是需得认真设计、精心营造,需得花些心思,方能由内而外,从硬件到软件,真切感受到数码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连著名工业设计师阿米特也曾称赞苹果,说苹果的设计也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
打造销售神话
在日新月异的电子领域,创新产品携手独特的营销方式,加之各方面的杰出成就,终将书写一段传奇,一部帝国史诗。
早在1977年苹果就率先发售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ll。此类型电脑在八九十年代是美国教育系统采用的标准电脑,在商业领域同样很普及。Applell成为当时苹果收入的主要来源,与其相关的第一方开发者与零售商社区曾创下年收入逾十亿美元的佳绩。
2003年,苹果公司的网上音乐商店iTunesStore上线,方便苹果使用者将网上下载的正版音乐通过iTunes软件传输到iPod中,过程简单又方便。iTunesStore实行收费制,所有歌曲均以相同价格出售,例如美国是0.99美元,英国是0.79英镑。在美国大多数的专辑售价是9.99美元,超过25.000首购买则有最高八折优惠。2009年iTunes的销售额达40亿美元,比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华纳音乐集团还多10亿。2011年1-3月,短短三个月时间,iTunesStore营收接近14亿美元,这让苹果仅在网上商店领域就赚了个盆盈钵满。
2008年,苹果CEO斯蒂夫·乔布斯从信封中取出了世上最薄笔记本MacBookAir,牢牢触动消费者和同行的神经。MacBookAir最薄处0.16英寸(约4毫米),最厚处为0.76英寸(约19.4毫米)。超薄手感,精简至上。其中闪存配备只花费了80美元,这意味着MacBookAir利润空间高达28%到37%,比传统MacBook机型高出10个百分点。2010年,苹果又开创平板电脑的先河,iPad系列产品的问世掀起一股精简办公、改变学习方式、便捷娱乐的狂潮。iPad倚靠苹果家族工业设计传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在平板电脑市场上独领风骚。其他Pc巨头宏薯、惠普、戴尔在平板电脑领域亦有涉足,但平平表现实在差强人意。iPad闪烁着璀璨光环,不禁让其他厂商逐步走向没落贵族的角色。
根据2010年苹果财务报告显示,2009年苹果以650亿美元的营收远远超过行业巨头微软的620亿美元营收。2009年,苹果新开了44家专卖店,店面总数达到317家,平均每家专卖店的销售额为3400万美元,而这一数字在前一年为2600万美元,年增幅为30.8%。这一年苹果售出了1370万部Mac电脑,包括900万台笔记本和460万台台式机,每台笔记本带来1206美元的营收,每台台式机带来1340元的营收。这一年苹果共出售4000万部iPhone,平均每天11万部,每小时4583部,每分钟76部,每秒钟1.27部。iPhone的收入已占到苹果整体营收的39%,这只是它自诞生到现在四年间所创造的商业价值。
简简单单自自在在,苹果内外,天广地阔。苹果销售的不是一台两台电脑,一部两部手机,而是整个苹果大家族。只有苹果软件才能使用苹果产品,换言之,苹果兜售的是硬件与软件,是整个苹果体系,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将它们分开。所以说苹果拒绝个体行为,团结统一忠于核心才是王道。
其实,作为高端数码的苹果不仅是很可怕的,而且是很高傲的。兽欲般的欲望并不能得到它,而需要耐心等待,等它千呼万唤始出来。等到正式开卖的时候,必定还会上演一出全线缺货的戏码。此时此刻,即便是手持万贯+你还仍未购买到生命里的那个苹果,欲罢不能之时只好硬着头皮等下去,再一次和其他粉丝一起抢购。苹果的饥饿式营销非但没有减少消费群,反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拥护者。经济学上说的饥饿营销指的是供应商有意调低生产率,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维持商品较高销售价格和利润的目的。苹果依靠自身品牌号召力,充分利用饥饿营销的积极作用,产生更大附加值,最终提高企业形象,算得上一箭双雕。不按常理出牌的营销策略让竞争者望尘莫及。
在苹果专卖店,顾客可以随意体验任何一款产品,并且有专业人员为你详细讲解介绍。简洁的店面环境,朴实无华的产品,一切简单到极致,却又不乏酷与炫的气息。自进店门开始购物,直到离开,苹果营造的人性化服务无微不至。在零售店还会定期举办一些讲座,帮助客户进一步了解苹果,玩转苹果,使苹果成为客户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苹果很少采用平面或流媒体形式为自己打广告。苹果坚信在实体店中的切身体验比视觉上的宣传更具说服力。难以忘怀的亲身体验,完美的体验过程,让你从视觉,听觉,触觉,五官乃至全身拥有全新的数码触动,与你在情感上的共鸣,如此种种无形上为苹果增加了销售筹码。
苹果是一种宗教,苹果的设计团队是一个更狂热的宗教,尽管它是个只有十几人的小型宗教。一切外化的精彩都离不开幕后这支设计团队的力量。设计师们将苹果的创造力和造就美丽事物所需的细节融合在一起,超越他人设想。聪明的设计精英是不局限于开发创造的。他们与工程师、市场营销人甚至外围制造商都有密切联系,他们参观蒂凡尼作品展,研究艺术品的商业化过程,和年轻人探讨时代趋势和消费心态,以便创造为人接受的全新科技,而非天马行空地创造却不能迎合市场。他们不是单纯的造型设计师,还是新材料与革新生产流程的领导者。他们用专注和执着向客户证明苹果蛊惑人心的外形设计不是廉价物,而是诸多智慧的结晶,是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苹果进行时
当大量制造,汰换迅速的量产数码充斥生活时,苹果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还在如火如荼地继续着。
虽然苹果的饥饿销售为其创造丰厚盈利,但在山寨产品层出不穷的中国市场上也曾遭遇滑铁卢。国内不少厂商模仿苹果产品,从iPad到iPhone,从笔记本到台式电脑,无一不是山寨的重点。早在第一代iPhone上市时,其山寨版hiPhone就创下销售量超过iPhone的记录,hlPhone超长待机时间,双卡双待,明显更符合国内大多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有专家认为苹果应该在价格上做出相应调整,和中国用户消费水平相一致。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开发更适合中国用户需求的产品。其次,苹果中国服务质量远比不上欧美等国。良好的服务是成功销售的保证。一直以优质服务著称的苹果绝对有必要纠正中国服务理念,增加人气,拓宽市场。
面对苹果这一舶来品,国产品牌联想自然也不甘示弱。早先联想占国内个人电脑市场份额达三分之一,拥有针对国人完整而丰富的产品线,小到手机和MP3,大至服务器。这与苹果的产业链大相径庭。如何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苹果与国内市场还存在一个磨合期。正所谓入乡随俗,苹果倘若能从根源上抓住消费者的软肋,雄霸中国市场未必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