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坛坛
老三里屯连接着青春、朋友、阳光、夜晚、夏日、啤酒、音乐、香烟、爱情,还有北京的源动力。
老三里屯留下的
纽约(JreenwichVillage,伦敦CoventGarden,东京银座……三里屯的开发者太古地产中国区总裁安格里(GordonOngley)不无得意地说:“Vilage”这个名字,来源于这些著名的城市乡村(UrbanVillage),还可以加上“地球村”(GlobalVillage)。当然,“村”也是为了和记忆中的“屯”有所关联——这种关联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
如今推开“那里”拐角处的“Jazz-Ya”木门,仍会经常碰到老板李波——他和他的这间酒吧被公认为老三里屯的第一个试水者。Jazz-Ya仍在老位置,木色的房子、低矮的门、高高的天棚都没变,只是在对面彩色魔方般的新三里屯映衬下,消磨了当时的味道。这片区域重新涌动的气息,让李波回想起属于他们的三里屯:“為什么是1995年?那会儿摇滚潮刚过,我还留着长发,圈子里一腔热情无处释放,快要爆炸。”李波住得不远,常在这片混杂着大使馆和小摊贩的莫名区域晃悠,无意中发现居民区后面那扇紧闭的铁栅栏门开了,马上贴了求租的条儿,留下呼机号码,没想到真的成了见证酒吧街从无到有的那个人。那年5月,酒吧要开张了,刚刷的地板泛着红光,墙面是具有地中海气息的暗绿,他们激动地在墙上写下“别让别人知道我们在这里”!仿佛在酝酿一个惊天动地的革命计划,想向全世界呼喊却只能压低声音传递。那个时候,酒吧在别人眼中是“黄赌毒”的代名词,却是他们的新家。
那些年,JazZ-Ya作为三里屯的根据地,留在老客人记忆里的是当时北京最好的爵士乐,最好喝的爱尔兰咖啡……热的、醉的,苦中有微甜,还有墙上20世纪20年代“虎”牌啤酒的招贴画,书架上翻旧了的日本漫画书,甚至是吧台里站着的调酒师,总是露着日剧里的笑容,一笑就是一代人。对李波来说,这些都是背景,真正一去不复返的,则是“造故事的人”——“1995年方力钧、王广义在这里大喊‘终于有酒吧了。到后来排队排到三个街口外,当年的艺术圈和文艺圈中明星聚集,好比今天周杰伦坐在这里,周星驰就在他旁边桌上,你能想象那是什么氛围吗?”
1998年之前,是李波最开心的日子。在这个绿树成荫的懒洋洋的街道上,Jazz-Ya、白房子,cafe cafe,隐蔽的树、jamhouse……连接着青春、朋友、阳光、夜晚,夏日、啤酒、音乐、香烟、爱情,还有北京的源动力。
之后的三里屯就越来越失魂落魄了,共同奋战的老朋友们陆续离开,只剩下李波一个人。他也曾试图迎合观光客,“反正这里制造故事的人少了,不好玩了”,干脆将Jazz-Ya改造成了“大堂版”,虽然还怀念“我们食堂的味道”、“六七万人摸过的门把手”,“英国老教堂留下的窗玻璃”……这两年,对面新三里屯的蓬勃发展让李波又看到希望,他在Viilage北区附近新开了D-Space画廊,而这间久违的Jazz-Ya,又重新回到它1995年最初的样子。“三里屯需要记忆。全都是新的,人也就麻木了。”
正如李波所说的“制造故事的人”,安格里认为,在这里发生某种生活,而不只是展示某种生活,正是他们想要寻找的三里屯的灵魂所在。
城市里的村庄
“‘村中最好的是,无论你是什么背景,‘村永远对你开放,在这个开放的社区里,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潮人,不同的流行风格。你不用穿着华服,但照样可以从‘村里走过。”三里屯Viilage的策划者、欧华尔顾问公司董事罗健中说。
站在新三里屯的空地上,罗健中回想起他1998年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印象,黄金年代那种自由自在的气象挥之不去。“这是三里屯最大的精神财富,从这个意义上,新三里屯也要向老三里屯开放,甚至两者融为一体,抹去新的印记。”
彩色魔方般的新三里屯源于欧洲已经成型的“城市村庄”(urbanvillage)。罗健中说,城市很大,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到处都是陌生人,而村庄很小、鸡犬相闻、亲密无间、安静,人们相互了解。一个地方怎么能既享城市的便利,又兼村庄的好处呢7秘诀就在于恰当的规模,适当的密度,土地、空间和建筑物的混合使用,不同社会阶层的混合居住,公共交通状况良好且适合步行的环境,把那些不存在邻里关系的地方重新聚合起来。
vilage限高18米,恰好让它形成了一个个独立又关联的低层建筑群,一个乡村尺度的城市街区。罗健中试着让这个新群落与老街道连接起来,在内部大量运用斜线。“眼睛可以不时向左向右扫描,多一点变化,这才更像一个有人气有生活的地方。”他请来不同的建筑师来设计不同的楼,同样是为了呈现真实城市中的参差多态。居中连接Village南区和北区的,是出自隈研吾之手的设计酒店瑜舍。罗健中说,这无疑是Village的1COR,但它不是在说“看我,看我”,而是创造了对城市开放的交流空间,更用斑斓的绿色系魔方体,实现了隈研吾一贯坚持的“消去硅筑的存在感”“老的、新的、大的、小的、人工的、自然的,所有一切都杂乱无章地混合在一起。把这种混沌实现在一个建筑中,使它与周围的混沌融为一体。”
罗健中一直强调Village是一个“开放城市”——低层建筑被通道、小径、庭院环绕,形成公共空间,24小时开放。“有围合的中心广场,小孩子可以游戏,母亲与母亲可以交谈,年轻人可以停留约会。周边有座位可以坐,有树可以倚靠,就天然形成一个表演场。一切都像原本就在那里,就连AppIe门口的那棵树的位置,也经过了仔细研究北京冬天的阳光从南到北,因此种在了阳光较好的北边。”
新一代“村民”
“如果说南区是‘胡同的话,北区更像是一个‘四合院。”安格里说,南区满足了更多年轻、时尚、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而新开幕的Village北区,则更接近一个包容创意和设计的高端街区。
还有赖于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在此之前,这个“四合院”按设想仍要走传统的奢侈品路线,层一线品牌,B1层二线品牌。危机到来之时,一线品牌打了退堂鼓,也迫使太古重新结合街区的特点思考:“北京有其他城市没有的气场,三里屯也曾有圈子,有部落,Village能不能唤回新时代的这些人?”安格里说,这些未来的“ivew China”引领者,可能不是“意大利餐+法式红酒+Prada”而是本土混搭国际的,“意大利餐+画展,设计师品牌”。
ViIlage北区最具标志性的,当属引人注目的lT Beijing Market,形如一个设计师的家,融合了I.T和Comme desGarcons和而不同的创意。除此之外洪晃的B.N.C(薄荷糯米葱),第一次将上百个本土设计品牌汇聚一处,同时还有首次出现在北京市中心的六家画廊,集中在北区三、四层。
在这个创意街区里,安格里认为,活动和表演是一种让毽筑“鲜活”起来的方式。比如在南区由太古青年艺术坊主办的“艺才群起!诗相感秀创作体”的中学生创作活动,香港交响乐团特意奉上的露天音乐会……当然,还有持续四个月的Frank Gehry建筑展和论坛,似乎成了北区最好的形象代言。
当然,最好的表演,还是人。天气好的时候,广场和院落中,会有人在变魔术、玩杂耍,可能还会邀请一个漂亮女观众一起表演。而在北京变幻莫测的风雪天里这里也一样人气高涨,咖啡店里永远找不到空位,迷宫入口处总有等待来赶赴约会的男男女女。更多时候,VllJage则无处不在风格各异的潮人们,看人,也被人看。
罗健中相信,刚才还在AppIe专卖店玩遍各种新设备、看看艺术展的潮人,一会就可能会现身北区I.T Market挑点什么,然后穿越到附近的胡同吃羊肉串、喝啤酒,再去联合国般的老书虫消磨一个晚上……老三里屯吸引了1990年代的“都市漫游者”,新三里屯一样可以吸引更年轻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