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200235) 张仁开
上海浦东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200235) 张仁开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住,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统称。总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市场竞争白热化、资本流动国际化、经济发展知识化、产业分工精细化的结果。引进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和科技中心城市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综合实力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正日益成为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的集聚地。截止2010年6月底,上海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81家、投资性公司203家、研发中心311家,其中超过6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浦东新区,浦东已成为了国内外著名的总部经济基地。
20世纪90年以来,浦东新区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体制优势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品牌形象优势,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目前已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集散地之一,成为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核心区和最主要的总部经济集聚区。2009年,全年共有17家跨国公司总部获得认定,截止2010年上半年,落户浦东新区的跨国公司总部已接近150家。浦东新区正日益成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辐射面最广、为全国服务能力最强的区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总部经济高地。
2002年浦东新区经济管理部门开始进行跨国公司总部的认定工作。到2009年,浦东新区经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就达120家,如果加上那些尚未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保守估计,目前落户浦东新区的跨国公司总部机构应在150家左右,国内企业总部的数量则超过300家。
因笔者尚未掌握2009年所认定的17家跨国公司总部的名单及相关信息,故本文分析所使用的统计数据主要还是截止2008年底浦东新区所认定的103家跨国公司总部的统计信息。
图1 浦东新区经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数量增长情况
1. 总部类型
就总部的功能类型看,投资型总部为53家,占51.5%,管理型(包括研发型)总部48家,占46.6%,营运中心2家,占1.9%(图2)。就总部的级别类型看,将近三分之一的跨国公司总部为中国大陆总部,亚太总部和全球总部所占比重仅20%(图3),这说明浦东新区跨国公司的总部能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图2 浦东新区跨国公司总部的功能类型
图3 浦东新区跨国公司总部的级别类型
2. 投资来源
从跨国公司总部的投资来源地(国家)看,浦东新区经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绝大部分来源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美国的跨国公司总部数多达40家(占39%),来自欧洲的26家(占25%),来自日本的20家(占19%),其余则主要来自新加坡、韩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图4 浦东新区跨国公司总部的来源地分布
3. 投资规模
浦东新区所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投资规模逐年扩大。目前,新区跨国公司总部的注册资金总额超过40亿美元,户均超过4000万美元,注册资金超1亿美元的总部共有11家,其中拜耳(7.55亿美元)、威可楷(3.75亿美元)、福特(2.32亿美元)分列前三位。在所有跨国公司总部中,投资型总部超过一半(53家),而投资型总部的注册资本总额超过38亿美元。这部分金额均需对外投资,因而对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拉动巨大。同时,投资型公司还利用外债及税后利润继续进行投资,因此其实际对外投资规模大于企业的注册资本。如,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5亿美元,而自设立以来其在中国投资了20多家企业,总投资额超过5亿美元。
4. 产业领域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上海城市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主要内涵。浦东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支撑载体,其跨国公司总部的行业领域也具有明显的金融和航运业集聚态势。在2005年所认定的65家跨国公司总部中,金融行业跨国公司总部为21家,占32.3%,物流和航运业跨国公司总部为13家,占20%。到2008年,在所认定的103家跨国公司总部中,金融行业总部数已达54家,占比超过51%,物流业跨国公司总部数达30家,所占比重接近1/3。一些行业龙头公司和品牌公司,都纷纷在浦东设立总部,如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中,有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米其林轮胎、博世、德尔福等著名企业;在半导体和电子零部件产业中,有英飞凌、德州仪器等著名企业;在化工医药领域内有杜邦、巴斯夫、拜耳等著名企业;还有生产日用品的吉列、资生堂等知名品牌。
5. 地理分布
从区域分布看,浦东新区的跨国公司总部主要集中分布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前者以金融总部为主,后者则以投资型和研发型总部为主。在2008年所认定的103家跨国公司总部中,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所占比重超过50%,达53家;张江高科技园区23家,金桥功能区16家,外高桥保税区5家,三林世博园功能区5家,川沙功能区1家。2009年,原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后,临港新城也成为一些高端制造业和物流行业跨国公司总部进驻中国的桥头堡。
图5 浦东新区跨国公司总部的地理区域分布
6. 经济效益
近年来,新区跨国公司总部的产出规模和效益大幅提升。2008年,新区跨国公司总部总销售(营业)收入324亿元,纳税总额18.87亿元,利润总额14.79亿元,较上年度均有大幅度增长。总部中有23家的销售(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其中7家超过10亿元。总部中纳税总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共有15家,其中,纳税额超过1亿元的总部有5家。总部中有42家盈利,利润总额超1亿元的地区总部有11家。
作为我国大陆地区最重要的总部经济基地之一,浦东新区总部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发展水平居国内前列,但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功能定位和作用还不完全匹配,与国外同类型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瓶颈。
1. 总部能级有待提高
与国际著名城市特别是伦敦、纽约、首尔、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浦东新区总部机构的数量还比较少,经济能级还有待提高。目前,浦东新区的企业总部以区域性总部为主,跨国区域级总部及全球性企业总部较少,在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以及总部企业的经营效益方面明显落后。甚至在世界500强企业进驻及投资项目数、国家商务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等方面,与北京(中关村)还均存在较大差距。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例,其企业总部的数量只相当于曼哈顿的1/14、伦敦城的1/7、东京的1/6、香港的1/17。在总部经济能级方面,入驻陆家嘴的知名企业总部比较少,迄今没有一家一流的国际大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在陆家嘴开业。国内银行方面,除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与上海银行外,中国最大的4家国有银行与其他重要的股份制银行总部皆不在上海。外资银行与保险机构方面,虽有HS-BC、花旗、AIG等设有分支机构,但其份额在全国市场所占比率还很低,影响力相对有限。
2. 商务成本持续攀升
作为上海市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随着开发开放的深入,浦东新区的相关商务成本提高速度非常快,主要是源于房价大幅上涨。国际房地产联盟主席Jean Marc Levet指出,房地产的投机泡沫使上海总的租金加上维修费用和每平方米的税收,比巴黎、伦敦和新加坡要高50%左右。一是办公楼宇租金高,目前中银大厦、中保大厦、汇丰银行大厦、金茂大厦等高档写字楼日租金均在每平方米14元以上,许多租约到期的企业还被告知续约的价格将会大幅上涨,从而造成企业运营成本急剧上升。二是员工居住成本上升,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所雇佣的员工在浦东新区购置或租赁住宅价格的增长间接造成了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及加大管理难度。三是能源、交通等方面的成本增加也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负担。此外,有的服务外包企业还反映租用电信专用线和交换机的费用较高。上升过快的商务成本令一些金融机构、券商无法承受而纷纷搬离浦东陆家嘴功能区。据了解,东方证券已把总部搬到一江之隔的黄浦区,光大证券也准备将总部迁出浦东。
3. 土地资源有限
浦东新区的土地利用存在着资源紧缺与开发不足的双重矛盾。一方面,土地资源有限,供给不足,浦东新区共有土地资源555.8平方千米,其中绝大部分为集体土地、已批租土地和划拨土地,对于这部分土地,政府没有直接调控管理的权利,只能通过金融、法律、税收等间接手段进行调节,实际控制在政府手中的土地不仅数量少,而且大部分为零星边角地,开发利用成本和费用很高。另一方面,土地利用效率和工业产出水平低下,浦东新区有约19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产出水平很低,占工业用地的32.8%,实现工业产值仅为全区的3.4%。土地资源紧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区总部经济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例,尽管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规划面积有28平方公里,但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的规划面积仅为1.7平方公里,根据目前容积率所建成或即将建成的商务楼及其辅助设施,将无法容纳不断增加的金融机构、公司总部以及各类服务机构进一步入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迫切需要扩大开发建设的规模。同时,其土地资源开发不够充分,利用效率有待提高,陆家嘴目前开发的项目平均容积率仅5.95,明显偏低。
4. 高端人才匮乏
浦东新区人力资源丰富,但某些重点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却异常匮乏,存在普通人才供过于求而高端人才供不应求的困境。根据上海人事主管部门的预测,现有12大类高级人才严重短缺:IT与微电子,包括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等;金融保险,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生物制药,包括制药工程等;石化及精细化工,包括材料化学等;汽车与成套设备,包括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现代科技农业,包括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运输与现代物流,包括飞行技术等;城市建设与管理,包括交通工程等;新材料,包括材料物理等;社会中介服务,包括工商管理等;投资及经营管理,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文化体育,包括戏剧学等。据估计,仅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国家级软件园—浦东软件园就缺少软件开发人员4000多。金融人才方面,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金融专业教育,上海都落后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表1),尤其是高级金融人才和核心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以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人才为例,纽约拥有10000多名,而上海只有200名左右。
5. 政策环境有待优化
一方面,某些政策优势正在逐步弱化。例如,随着两税合并的政策出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浦东新区的企业所得税税负从15%提高到25%,失去了相较其他地区最为明显的税收政策优势。该政策同时也将影响到大部分与总部经济关联密切的高端智力型服务行业,相较地区总部而言,中小规模的服务企业对税率的敏感程度更高,而中小服务企业的流失,将会对总部经济赖以生存的运营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突破个人所得税等政策瓶颈难度极大。按现行中国个人所得税规定,最高累进税率达到45%,外籍人士起征点为每月4800元人民币,相当于年入57600元人民币。与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个总部集聚城市相比,明显偏高。香港个税最高税率17%,起征点100000港元;新加坡个税最高税率20%,起征点20000新加坡元。高高在上的个税税率不仅阻碍了外籍人才的流入,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浦东的国际竞争力,使得许多跨国公司倾向于选择香港或新加坡设立其亚太地区总部,而非浦东。
表1 六个城市的金融人才竞争力基础指标数据
1. 加强宏观管理
进一步强化各功能区管理委员会的相关管理职能。建议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将与总部经济发展相关的管理职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下放到各功能区管理委员会,给予各功能区管理委员会在引进公司总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建立集中央、市、区等各方力量的组织协调机构。在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设立浦东新区总部经济发展联系会议制度,邀请有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跨国公司总部机构参加,加强跨国公司总部与政府管理部门、内地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2. 加大扶持力度
在审批、规划、土地、税收、贷款、资金、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跨国公司总部的扶持力度。坚持把有限的综合资源如环境、能源、土地指标向总部项目倾斜,在结构调整的同时,把腾出的资源优先支持总部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大土地楼宇资源梳理和合理利用。对新区范围内适合总部经济的高档办公楼宇及可用土地进行全面的梳理汇总,做好现有办公楼宇使用情况分析及未来几年新建办公楼宇预测,及时梳理可供建设综合性总部基地的存量地块。另一方面,要继续争取中央、上海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争取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收政策的优惠、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政策与法律支持以及产权改革与金融创新试点的开展等。同时,积极研究推动个人所得税税制试点,尽快研究制定包括工资计入成本、外籍专家聘任、人才引进户籍及子女就学、财政扶持等方面在内的综合支持政策。
3. 完善配套服务
首先,大力发展专业服务,制定发展规划,探索专业服务领域的功能性政策创新和试点;大力引进法律、会计、审计、咨询、知识产权、资信评估与认证、技术与产权交易、公共关系、市场调研等领域的国际顶级专业服务机构、行业内领军服务企业。积极发展以房地产管理服务、房地产发展及销售服务、质量评估、产权管理与租赁为主的产权和房地产服务业。第二,完善生活配套服务,可根据已有的建筑物群,选择方便、恰当的地点,如在大厦间联系廊中增设一些餐饮茶室,在大楼低层部或地下开设一些服务设施,大楼非主要入口处可允许开一些小店或餐饮,或在下沉式广场开设快餐店。实施“青年人才宿舍”工程,为紧缺人才建设一批单身人才公寓,且配套餐饮、网络、文化等软环境服务,给予浦东新区总部机构工作人员生活上的便利。第三,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利用多种方式,借助网络,编辑有关优惠政策法规的汇编册子,加大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探索联合审批,缩减审批流转时间,针对总部经济设立“一站式、一条龙、一体化”服务方式,提高审批工作效率。为总部在政府各部门办理事项时提供便捷,如在办理项目立项、企业变更、设备和商品进出口、护照签证、税收缴纳等各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和专门服务;对总部在实际运营中(如办公面积扩张、外区业务开展等)遇到的难题,有关部门要给予主动的协调和服务。
4. 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管理和服务,重视“产业链”规划,合理配置商务活动要素,千方百计降低商务成本,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的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建立健全与总部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当前最主要的是在争取中央、上海及浦东新区更多优惠政策的同时,切实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必要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出台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和政策操作规范。二是加强新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通过大型文化和科普活动,形成具有浦东新区独特的区域创新创业文化环境。三是搭建企业交流平台。通过报告会、专题会、座谈会、联谊活动等形式,为企业间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链和发展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快营造适合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所需要的办公环境,如制定办公楼宇节能减耗标准,提高办公智能化标准,加快建设高速率(如每秒21兆兆位)的国际联系宽带等,以满足企业运营中的各项实际需求。五是提升城市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改进生活居住环境,提供满足高端人才对于交通、教育、医疗、宗教、休闲等较高层次的生活和消费需求,营造浦东适宜的人居环境。
5. 优化空间布局
根据浦东新区总体产业布局规划和总部经济的内在规律,强化空间布局,形成区域功能特色,着力推进各类特色化总部基地的建设。陆家嘴功能区域以金融服务业总部为主,张江功能区域以研发型总部为主,外高桥功能区域以物流、贸易营运类总部为主,金桥功能区域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总部为主,三林功能区域聚焦世博,以商贸、会展旅游类总部为主,川沙功能区域依托空港,以物流总部为主,临港新城依托海港,可大力吸引物流总部,发展物流总部经济。此外,还要重点推进小陆家嘴、塘东地块、竹园商贸区、耀华路地块、张江中区、集电港“科技领袖之都”、创新园、外高桥保税区C区、金桥现代产业园区等总部基地建设和发展。
[1] 张仁开. 上海陆家嘴CBD发展总部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CBD, 2008(3).
[2] 张仁开. 上海陆家嘴CBD金融服务业发展述评.市场研究,2008(6).
[3] 严莉. 关于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思考. 社科纵横,2005(3).
[4] 肖永芹、董路宁.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现状及对策. 经济前沿,2006(8).
[5] 王建东. 上海农业总部经济发展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6] 王莹. 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现状与思考. 上海经济研究, 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