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复习

2011-09-01 02:16江苏省苏州中学东校区215000
地理教学 2011年22期
关键词:特征区域

江苏省苏州中学(东校区)(215000) 陆 敏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066400) 鲁爱华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海陆分布大势:大洲大洋的轮廓特点及空间分布;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经纬度位置,主要地形特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2)世界主要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洲等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突出特征。特别注重教会学生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世界某地区的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主要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特别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区域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的分析方法和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学会分析总结某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2.学习程度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各大洲、大洋的形状及其主要特征;要求同学们根据经纬网及其他信息的提示,准确判断出某地具体的区域位置,并结合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进行区域特征的分析。

(2)掌握世界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方面的地域差异性和具体的分布规律及成因。要求学生利用地理位置、地形等要素推导区域气候、水文等特征,进而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等人文地理特征相联系分析,将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要素相贯通,探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

(3)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概况,理解掌握世界热点地区的国家和发生重大事件国家的地理特征,让学生将地理原理和丰富多彩的区域紧密结合。探讨在学生陌生的独具个性的区域中利用地理原理,分析、评价、解决地理问题。

3.学习策略

世界地理的考查多以小区域地图为背景资料,侧重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状况、工农业生产活动、交通等内容,在给学生复习时可以以某一典型地区或国家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归纳,提高区域定位、读图分析、归纳描述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

(1)区域比较的方法

进行区域的对比分析,往往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两个方面进行,自然要素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科技、劳力、政策等。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一抓主导因素,二抓知识联系。

分析东亚地区内陆和沿海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原因,如下表:

比较项目 东部沿海 西部内陆经济发展条件海陆位置和交通临海,有优良港口,交通便利,对外贸易条件优越。深居内陆,距海远,交通不便。地形资源 多平原、丘陵、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多高原、山地,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气候 温暖湿润 干燥科技力量 较强 较弱经济上的差异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主要产区,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人口稀少。

(2)区域空间定位的常见方法

任何地理事物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许多地理原理和规律也表现为地理分布特征、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如何正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特点以及空间联系的规律,已成为地理应考的首要问题,老师们可以借着以下的思维导图从四个维度进行空间定位。

(3)区域综合分析法

全球、国家、地区间的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的形成,均是由各种自然、人文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结果。要全面深入了解不同尺度地理综合体内部状况及特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才能对其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获得正确、完整的认识,在研究分析中可以遵循以上思路和程序。

二、核心主干

1.突出重点

(1)世界重要海峡(包括运河)及其重要性

海峡是指两块陆地之间连接洋与洋、洋与海、海与海的较狭小的水道。他们的重要性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他们联结五大洲,沟通四大洋,不仅是世界海上交通和全球贸易的纽带,也是重要航道和战略要冲。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英吉利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或是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洲际海峡,或是沟通大洋的海峡、唯一通道的海峡和主要航线上的海峡,它们均为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示意图注重分析海峡区域的重要特征和重要性,比如马六甲海峡根据示意图不难发现沿岸是热带雨林气候,是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是亚、非两洲分界线,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沟通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红海),意义在于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世界国际贸易货运量最大的国际运河。

(2)亚洲主要分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亚洲面积广大,区域差异明显,结合上面学习策略中的区域比较方法,对照地形图,可以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等六个分区进行对比研究,下面就东亚、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项目 东亚 东南亚区域定位images/BZ_215_1450_2042_1847_2318.pngimages/BZ_215_1908_2052_2219_2311.png地形 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气候东部: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终年高温;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经济沿海和内陆经济差异大,沿海经济发达,西部畜牧业发达。水稻种植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3)极地地区

作为一块资源和科考宝地,两极地区受到了人类的极大关注,可以借助下面的思维导图进行归纳分析。

(4)世界重要地区和国家的地理特征

西亚和北非、欧洲西部、北美、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重要地区和国家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是一个经典内容,需要引起重视。可以用思维导图来熟悉重要地区和国家,下面就日本和美国进行分析。

(5)世界热点国家或地区

①地缘政治敏感区:中东、中亚、印度半岛、巴尔干半岛、朝鲜半岛、中美与加勒比海地区等。

②自然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日本、秘鲁、中国等)、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气象灾害如洪水(中国淮河流域、孟加拉国、英国)、台风和飓风(东亚、美国)、干旱(非洲)等。

③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急剧减少、极地的臭氧空洞、非洲与中亚草原的土地沙漠化、海上航线的石油泄漏、沿海赤潮和咸潮等。

④区域政治、经济、军事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等。

⑤旅游、体育探险活动: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体育赛事举办地,自然与文化遗产分布地区(2007年新增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文化遗产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极地探险、海洋科考所到之处。

2.难点突破

(1)综合图的判读

在对世界地理的考查中,出现比较多的是综合图。综合图通过丰富多彩的图表资料,考查有关地理位置、原理和规律、区域特征、发展预测等等,往往借助一幅图考查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在试卷中倾向于多种图表的综合判断与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能力也较高。判读此类图表的关键是正确掌握每一幅图的判断方法和技巧,思路如下:

仔细读图:①图提供了什么条件(时间、地点、事物与现象等)。②地图反映了什么地理现象,即什么意味着什么,挖掘背后隐含信息(看图名、比例尺、经纬度、图例和注记)。

结合提问,分析图表,展开联想:①发生该地理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哪一件是因?哪一件是果?②哪一个因子是主导因素,哪一个是关联因素,哪一个是限制因素?③该地理现象在时空分布与演变上有何特征与规律,与平时学过的特征与规律有哪些相似和相异之处。

(2)各大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条件对气候产生较大的影响,各大洲地形各具特色,对气候的影响不尽相同,具体如下:亚洲地形复杂,面积广大,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气候典型;欧洲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使欧洲气候深受大西洋影响,海洋性特征显著,并由西向东大陆性不断增强。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冰雪大陆对太阳光反射强烈,是南极酷寒的原因之一;以高原地形为主的非洲,纬度对称分布和起伏和缓的地形,使非洲气候南北对称分布。东非高原,地势较高,虽在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水汽深入,西岸气候狭长分布;东部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深入,山脉东侧为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沙漠。北美洲西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水汽的深入,使西岸气候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澳大利亚东部大分水岭阻挡了太平洋水汽的深入,东侧是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狭长分布;西侧背风坡降水少,是小麦—牧羊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3)亚洲的地形、气候与河流的关系

三、考题回放

考点1 区域要素分析

(2011年浙江文综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为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3)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

甲 乙月份 气温(0C)降水(mm)气温(0C)降水(mm)1 -6.7 45.6 -12.4 90.0 4 6.0 64.0 3.3 75.5 7 20.5 76.6 19.1 1 18.5 10 8.9 63.0 6.5 96.0

剖析: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域水文特征分析。河流水位影响因素是降水和湖泊的调节能力。根据表二,得出降水均匀。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速、流量、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根据图中所示水位差,可以得出河段①的流速更大,且①河段在上游,纬度较低,因此流量较少,冰期较短。第(2)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地理事物的分布描述;根据图中所示可以容易得出降雪带的分布位置。降雪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汽含量与水汽遇冷。第(3)题考查的是港口的人文区位分析。根据图中所示可知小麦的产区和水运路线,以及蒙特利尔的水运陆运优势。

答案:(1)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流量小,冰期短。(2)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3)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路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

考点2 区域特征分析

(2011年江苏地理卷)下左图为北非简图,下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________。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的原因________。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 __________。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

剖析:本题的综合性较强,突出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公路与铁路沿途煤炭、铁矿、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说明受资源影响大;在山区线路沿等高线延伸,说明受地形的影响大;同时铁路公路的建设还要尽可能多连接经济点(聚落)。

答案:(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分布在冬半年;乙地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控制。(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3)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4)聚落;矿产资源;地形。

考点3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1年广东文综卷)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

(1)2011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_______。

(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________控制,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

(3)据上图,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_______,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风力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_______。

(4)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5)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

剖析:第(1)题,2011年6月8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读图可知三个国家的首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所以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第(2)题,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是位于地中海沿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即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3)题,考查的是读图能力,仔细阅读图就不难得出结论。第(4)题,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其工业布局的特点与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如上海)相似,从市场、交通、工业协作度、水资源等来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第(5)题,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可以联想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差异大,参照广东省采取相关措施:劳动力与产业的双转移,加大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中心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答案:(1)巴黎 马德里 (2)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意大利 西班牙 轻(小)(4)距欧洲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近,消费市场广阔;便利的海洋运输,有利于原料进口和产品输出;有一定的相关产业基础;水资源丰富,有利于满足重工业的需求;(5)鼓励人口向巴黎周边地区迁移;鼓励相关产业向巴黎周边地区转移;加强巴黎与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巴黎地区的核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特征区域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分割区域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