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红
对书法特长生的培养,是掌握一般技法、艺术欣赏、陶冶情操基础上的全方位的书法教育,对于学习者强调的不但是一种书法技法,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是一种艺术观的确立,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奋斗与登攀的精神的培养。
一、农村中学书法特长生的培养的教学背景
当前农村初中书法教育的现状:书法集中地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目前社会和家庭因书法的实用性逐渐失去而淡化了对它的热情,学校因应试教育的压力无暇顾及对它的普及,书法慢慢变成一种可学或不可学的摆设。中小学书法基础教学,则多陈陈相因,步履迟缓,书法的教育和传播出现了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美术教师和书法爱好者,我就是在这样新课标的要求和农村初中具体实际矛盾中从事书法教学,特别是在书法特长生的教学实践指导中,探索书法特长生的教学方法和规律。
二、农村中学书法特长生培养的实践过程
(一)发现书法人才,组建兴趣小组
要想培养书法人才,首先得学会发现书法人才,选拔人才。1.利用自己美术教师任教班级多及美术课中的书法欣赏课,大力介绍宣传书法艺术,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广泛观察、发现书法苗子。2.和班主任及语文教师交流,特别是语文教师,因为写字教学也是中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让他们推荐书法特长学生。3.组织校内书法比赛,选拔书法优秀学生。通过以上途径,本着自愿、兴趣的原则,选拔出其中20余人,组成校级书法兴趣小组。
(二)创建良好环境,形成学习氛围
1.清理整洁书法教室。2.布置书法史墙。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书法氛围,利用自己的书法资料,复印大量古今书法经典佳作,按照字体和年代先后排列在书法教室张贴,形成一面书法墙,学生置身其间。3.张贴书法佳作。许多优秀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出于学生之手、有的是老师创作的、有的是本市书法家的作品)悬挂在书法教室各处,供学生参观。
(三)引导学生欣赏,学会正确临帖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会欣赏,不仅从感性而且从理性上去帮助他们。古往今来的书法家们无一不是从临帖入手,进而创作,成为大家的。因此,在教会学生基本书写知识的基础上,就让学生开始临帖。因为书法特长生已具备一定的书写技能,所以在教材的挑选上,我在教学时采用古代的优秀碑帖,楷书选择王羲之《黄庭经》、褚遂良《阴符经》、《唐灵飞经》,行书选择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米芾《蜀素帖》作为范本让学生临写。这些字帖软笔硬笔皆适宜。
(四)运用集字方法,体会创作快乐
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创作,当学生临一本帖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笔者就开始让学生创作。对初学创作的初中学生而言,集字法不失为一个好的创作方法。首先让学生选好书写内容,继而让其从字帖中去找“字”。字帖中有些字有现成的,而一些没有现成可找的字,可让学生对字帖中的字通过拆卸、拼凑等途径完成。其次教给学生常见的书法章法形式,如中堂、对联、条幅、横幅、扇面等,按照基本的章法要領进行书写,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有原帖的味道,又有完整的作品形式,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体会了创作的成就感和快乐。
(五)开展多彩活动,品味成功滋味
人人都有一种展示自我、追求荣誉的愿望,中学生更是如此。所以,为学生搭建展示书法才华的舞台是十分必要的。
1.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为了运用,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佳作用来美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布置自己的书房和寝室,积极主动地利用书法为社会服务,如出黑板报,写宣传标语,义务为村民写春联等。
2.举办展览。学生的一张书法作品或作业,无论大小、长短,只要符合“净”“齐”“准”“美”这四字的标准,教师就应该大张旗鼓地张贴在教室的黑板或墙壁上,学校的展板、镜框、橱窗里,向全班或全校师生及校外人士展示。
3.投稿参赛。对于书法水平很高的的作品,教师可以帮学生拍成照片推荐到各级报刊择优刊登,或参加各种级别的书法竞赛展览,向更多的人展示。这些活动可以极大地鼓舞学生学书法的热情和信心,使他们尽情品味成功的快乐。
农村初中书法特长生的培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受招生体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尚存在不少困难,但是随着我国教育大环境的不断改善,特别是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城乡统筹的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摆脱困境,突出重围,应当是为期不远了。书法这朵艺术之花一定能够在农村中学绽放得更加灿烂。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