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贞星
(北京市西城区园林市政管理中心,北京 100045)
在漫长的植物利用历史过程中,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日趋紧密,加之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衍生出了与植物相关的文化体系。原始先民“构木为巢”从对树木的依赖,到把树木看作“神木”的原始崇拜,进而渗透了文化内涵,特别是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文化中的“比德”思想对我国的造园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人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文化修养、伦理观念等,各抒己见地赋诗感怀,极大地丰富了植物本身的文化色彩。
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花木是人们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以及托物言志时常使用到的媒介。比如松、竹、梅,称之“岁寒三友”,象征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也用来表示经得起严酷考验,具有坚贞节操的人格。
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颂它“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康熙更明确道出园林植物的比德意义“至于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竹则思贞操”。
梅更是广大中国人民喜爱的植物。梅花花开五瓣,人称“梅开五福”,成为园林铺地的吉祥图案之一。
2.1.1 士与植物文化
植物是文人士大夫借以表达思想、品格的载体,因此,对植物的文化品格特别注重。对具有“比德”特性的植物更是情有独钟。例如有“岁寒三友”、“四君子”之称的竹,它既有美的意象,又与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一致,契合了古代文人赋予竹独特的人格气质和文化内涵。
扬州“个园”,以颂竹为主题。“个”为一片竹叶之状,“个”园单取根竹更含有独立不倚、孤芳自赏的深意。“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因此竹被视为最有气节的君子,松竹绕屋更是古代文人喜爱之处。春秋时期卫国的淇园修竹,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有宅园竹林;王羲之等修禊兰亭,也选择茂林修竹之地。宋代苏轼对竹子更是情有独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1](图1)。
图1 扬州个园
菊花为花中“隐士”,“陶菊”象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菊花耐寒霜,晚秋独叶幽芳。陶渊明诗曰:“芳菊开林耀,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赞赏菊花不畏风霜恶劣环境的君子品格。
2.1.2 宗教与植物文化
在中国古代宗教观念的支配下,植物神灵早就出现在神话中的昆仑山和蓬莱仙岛上了,仅《山海经》就记载了圣木、建木、灵寿木等20余种灵木仙卉。佛、道二教为中国植物文化的形成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使得某一植物成为某一文化理念的象征物。荷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被称为“花之君子”,它是佛、道二教共赏的植物,佛教把荷花视为圣洁之物。在道教中荷花又是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手中的法器。竹更是“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2.1.3 民俗与植物文化
我国的节日民俗很多,人们在不同的节日借不同的植物表达特定的目的和愿望。如正月初一要挂桃符以去晦气、驱百鬼;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习俗是饮菊花酒、登高、插茱萸,以避灾求吉,祈福安康。
桂花是有着古老历史的花木,被称为月中之树。关于它的神话传说不乏其数,如嫦蛾奔月,吴刚斫桂,后被打上科举文化的烙印,以“蟾宫折桂”借喻仕途得志,飞黄腾达。桂花在李清照心目中甚为高雅:“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画栏开出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1]。再如桃,俗信桃有灵气,桃在三月如不开花,则预报火灾,因此三月也叫“桃月”。中国神话中说桃树是追日夸父的手杖化成的;桃果“仙桃”、“寿桃”的美称源自神话西王母瑶池所植的蟠桃。
植物因某些自然属性与人们的生活习性符合,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如松,能耐旱耐寒,阴处枯石缝中皆可生,冬夏常青,被人们喻为坚毅长寿的象征,是广为重视的吉祥树种;再如合欢,因其叶夜合晨舒,象征夫妻恩爱和谐,婚姻美满,故称“合婚”树。
某些有吉利含义的名称、形态、色彩的植物被广为应用。有的植物仅从其名称上便可直接领会它的含义,如吉祥草、如意兰等。忍冬花为金黄色和白色,所以又叫“金银花”;枇杷,色黄如金,有“摘尽枇杷一树金”的说法。
梧桐在《诗经》中与凤凰相联系,梧桐招凤凰,成为圣雅之植物。牡丹有“富贵花”之称,成为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如牡丹与芙蓉、牡丹与长春花表示“富贵长春”,牡丹还常与荷花、菊花、梅花等画在一起,象征四季,其中牡丹代表春天。
月季为花中“皇后”,月季花艳,月月留春,青春永驻。萱草意含忘忧;火棘表示大公无私、刚正不阿;佛手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谐音是赐福的意思。
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社会,园林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识到,只有用文化底蕴支撑的植物景观设计才能令观赏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植物景观中的人文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时期不断赋予景观新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不断积淀,便构成了传统景观的内涵,即传统景观的人文化。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应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当代文化特色的植物景观。把时代所赋予的植物文化内涵与绿地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宿迁市学府路在进行植物绿化时,因高校具有浓郁的教育气氛和学术气氛。为了烘托这种教育环境的特点,颂扬教师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运用碧桃、紫叶李等作为主要绿化树种,以寓意“桃李满天下”。
上海世博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本着“体现科技世博”的宗旨,充分增加绿化科技含量,创造出各种充满自然活力的植物景观和体现上海地域特色的生态群落。加快绿地成景和尽快发挥植物生态效应;草坪建立中应用橡胶粒子加强草坪耐践踏性,使草坪景观效果持续时间长。
与古典园林植物种类少,局限性强不同,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由于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些植物新优品种甚至外来种,只要姿态优美,花色鲜艳,符合意境的种类都可以进行选择。因此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还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进行考虑,有助于构建合理的植物群落(图2)。
图2 植物的多样性
[1]苏 轼.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