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1-08-24 14:28王兴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7期
关键词:丹红血小板神经功能

王兴军

脑梗死目前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多发病,是神经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到目前为止,由于脑缺血而导致能量代谢的异常,或氧自由基诱发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E)引起的膜紊乱,又或因自身免疫因素的参与等致神经元损害,神经功能缺失,而不能找到明显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于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253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入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8例,男76例,女52例,年龄43~66岁,平均58.6岁;颈内动脉系110例,椎-基底动脉系18例。其中脑叶梗死13例,基底节区梗死92例,脑干梗死5例,小脑梗死3例。伴糖尿病89例,高血压107例,高脂血症113例。病程6 h~24 h 77例,24 h~72 h 36例,72 h~7 d 15例。对照组125例,男80例,女45例,年龄46~69岁,平均61.2岁。颈内动脉系117例,椎-基底动脉系8例。其中脑叶梗死10例,基底节区梗死84例,脑干梗死4例,小脑梗死3例。伴糖尿病94例,高血压113例,高脂血症109例。病程6 h~24 h 68例,24 h~72 h 44例,72 h~7 d 13例。

1.2 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发病时间和开始给药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凡具备有出血史及胃肠道溃疡病史者,有重度肝肾功能损伤者、心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及有药物过敏史或已用过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抗凝剂或使用抗纤溶制剂者,均不入选。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14 d为1疗程。对照组;血塞通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连用14 d。治疗前后均检测血常规、纤维蛋白原、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

1.4 疗效的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时的意识、言语和颅神经损伤、肢体瘫痪程度。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2]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明显减低,未见明显副反应。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基本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显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7 d、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经统计学处理(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两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和后7 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指标(±s)

表2 两组治疗前和后7 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指标(±s)

注: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d治疗组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7 d 治疗后22.97±8.21 15.21±9.63 11.25±10.37 23.51±8.96 8.35±8.07 5.96±7.24对照组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脑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减弱,引起血管腔狭窄和内膜损伤,患者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负电荷减少,导致血液粘度增高[3],血液的流动性下降,是动脉血栓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其结果是导致闭塞血管供血范围内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有学者提出,积极挽救梗死灶周边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的功能,对提高脑梗死的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十分重要[4,5]丹红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丹参和红花。丹参的主要功能为活血化瘀,其有效成分为脂溶性丹参酮及水溶性酚类物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过度激活,减少血小板粘附、聚集,从而改善心脑供血不足。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疲止痛的功效,其化学成分主要含有黄酮醇及苷类、查尔酮类、链烷双醇、脂肪酸、聚烯类、甾体及其他。红花有抗凝血作用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丹红注射液为临床上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选择使用的新型中药制剂。其药理作用:①降低血粘度,抑制红细胞聚集及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和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血流加速防止血栓形成。②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和氧的利用,改善血液供应,缩小半暗带,挽救濒死的脑组织。③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毒性作用。④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本文结果表明;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3.6%,它有效地发挥了清除自由基,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速度,降低血粘度,抑制了血栓形成等作用。丹红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药物,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马小董,徐金华,詹佩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36-137.

[4]彭中,李程,熊文中.丹红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1):1338-1339.

[5]金维鸿,林伟华.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中国现代医生杂志,2007,23:56-57.

猜你喜欢
丹红血小板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48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