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巴林三个国王的中东棋局

2011-08-23 03:22王波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海合会逊尼派什叶派

王波

同样是争取权利,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境遇:北非阿拉伯国家利比亚的反对派不仅得到了西方的庇护,还得到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而中东阿拉伯小国巴林的反对派,却面临国内以及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双重镇压。

背后的玄机究竟为何?

不禁让人想起了西方人曾经评价阿拉伯人:“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这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不无反映问题。正如美国历史学者戈尔德施密特所言,“(历史上)阿拉伯人是谁这一问题没有共识”。言外之意是指,阿拉伯世界一盘散沙。

3月14日,因什叶派国民持续抗议,难以支撑的巴林国王哈马德做出惊人之举,宣布邀请沙特等海合会成员国(全称为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集体安全合作协议)出兵维稳。

次日,沙特坦克和装甲车装载1000名士兵,浩浩荡荡跨过跨海大桥驶入巴林境内。阿联酋和科威特的数百名警察和士兵,随后开入巴林。

三个国王结成“神圣同盟”

阿拉伯世界的头把交椅一直是埃及的,但因为民众运动、枭雄穆巴拉克大权旁落,埃及国内正处于混乱的过渡时期。拥有雄厚财力,并全部美式军备的沙特,有意识地开始扮演阿拉伯世界老大的角色。当然,这背后有着美国的支持。

巴林与沙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国家体制都是君主制,而且国内都有穆斯林什叶派民众。巴林王室属于穆斯林逊尼派,尽管人数占少数,却掌握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命脉。为削弱什叶派的人口优势,巴林王室甚至有计划地引入逊尼派的外国人(主要来自约旦、叙利亚和巴基斯坦),让他们加入巴林国籍,提供良好的地位和待遇。

占人口多数的什叶派的不满日积月累,最终爆发并导致了当前的冲突与骚乱。沙特国内的什叶派民众也有着同样的不满与抱怨。沙特当局意识到,一旦巴林失控,很可能在本国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当巴林爆发针对王室的抗议活动后,沙特政府立即发表声明说,正密切关注巴林局势的发展变化,希望巴林尽快恢复平静与稳定。声明还说,沙特将永远与巴林政府和人民站在一起。

阿联酋的情况类似。不仅政体也是事实上的君主制,而且国内拥有近20%的什叶派人口。

实质上,沙特、巴林以及阿联酋等国已经形成保卫王权的“神圣同盟”,从宗教派系上,则形成了掌权的逊尼派一起压制什叶派的局面。

基于如上的“利益共同体”,三国王室之间往来十分密切,王室成员之间经常走动。每有王室成员去世,其他王室都会派人参加葬礼或发去唁电。王室之间也时有联姻,最近一次是2009年9月,巴林的纳赛尔王子与阿联酋迪拜酋长国的谢克哈公主成婚。但因为王室圈子的封闭性和排外性,有关于王室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关系的具体内幕,外界鲜有人知。

抗议不是为了“争馒头”

面对君主统治,为争取平等权利,在过去十多年里,巴林什叶派反政府示威活动一直没有间断过,只不过规模比较小,并很快被政府平息,没有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此次,受突尼斯和埃及民众抗议浪潮的鼓舞,什叶派民众走上街头,打出了“推翻哈马德国王,建立民选政府”的口号。

有一点,巴林与突尼斯、埃及不同。比较而言,巴林老百姓生活水平高,不论是什叶派还是逊尼派,多衣着光鲜,各大商场内世界顶级品牌的服装和装饰品琳琅满目,大街上跑的多是西方制造的高档轿车。2010年,巴林人均GDP世界排名第33位,在阿拉伯国家仅次于卡塔尔、科威特和阿联酋,排名第四。

显然,巴林什叶派民众走上街头,是因为争取政治权利,改变受歧视的社会地位,而非仅仅是“多争一口馒头”。什叶派的抗议活动自2月1 4日开始,他们在首都麦纳麦市中心的珍珠广场,安营扎寨,不时发动游行,分别在首相府、王宫、内政部、外交部、新闻署、市政事务部、劳工部、移民局、国家电视台、医院、联合国办事处、金融区、巴林大学等地点,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

巴林社会陷入瘫痪,商店、银行、市场关门,外国人纷纷逃离,学校停课、职员、公务员罢工。什叶派与逊尼派爆发冲突,导致死伤。为安抚民心,巴林国王哈马德宣布每家每户发放1 000第纳尔(约合1.8万元人民币),并承诺政治改革,给予什叶派更多参与国家管理的政治权利。

但是,什叶派反对者并不接受,进一步提出了“哈利法家族和国王走人”的要求。这突破了巴林王室的底线,冲突由此陷入拉锯战。不少驻巴林的外交官和西方人私下感叹,根本想不出能结束乱局的出路。

海合会成员国出兵的背景,正基于此。

沙特等国出兵干涉后,巴林国王哈马德有了底气,他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禁止游行,为期三个月。

而反对派的抗议也一浪高过一浪。做警察的什叶派小伙子卡西姆如今加入了反政府的行列,他表示:“政府可能随时抓人和开枪,但我已做好牺牲的准备。”

今年30岁的卡西姆有两个女儿,妻子又怀上了第三个孩子。

“难道你妻子不为你的安全担心吗?如果你有个三长两短,以后你的妻子和三个孩子怎么办?”“出门前,妻子对我说:‘去,到广场上去,回不来就当烈士。”卡西姆指着头上扎着写有血书的白布条说。

背靠美国剑指伊朗

其实,凭借巴林本国警察和武装部队的力量,对付示威者不成问题。那么,向沙特等国借兵,巴林的考虑是什么?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威慑示威者,增强自身信心和底气,更重要的是震慑伊朗。

伊朗95%的人口属于什叶派,在宗教情感上同情巴林反对派。在历史心态上,伊朗一直将巴林看做自己的一个省。而沙特等海合会成员国,一直警惕伊朗的地区野心。阿联酋还跟伊朗存在岛屿归属争端。

沙特出兵的第二天,伊朗外交部立即发表声明谴责,要求联合国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等组织出面干预,让沙特撤军。伊朗国内民众则前往沙特驻德黑兰大使馆门前抗议,高呼反对沙特国王阿卜杜拉的口号,有人还向使馆院内投掷石块。

随后,巴林和伊朗召回各自大使,并互逐外交官。

在接见海合会半岛盾牌部队将领时,巴林国王哈马德暗指伊朗说:“我在这里宣布,巴林和海合会国家已成功挫败了外部势力经营了二三十年,企图颠覆巴林和海合会国家政权的阴谋。”

而阿卜杜拉和哈马德背后的靠山则是美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说,向海合会成员国请求安全支援是巴林的正当权利,伊朗不能干涉巴林和海合会国家的内政。长期以来,美国对伊朗在海湾地区的“野心”感到担忧,其在巴林驻扎的第五舰队,除了保护海湾的运油通道外,主要就是为了震慑伊朗,防止其势力向海合会产油国家渗透。

海湾“潘多拉魔盒”被触动

巴林局势牵动了海湾地区,未来局势究竟如何发展一时难以预判。

观察人士分析,随着海合会成员国部队的介入,巴林的安全和秩序将得到控制。尽管反对派还有可能继续举行示威游行,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声势浩大,可能只局限在什叶派聚居区内。哈立德说,海合会国家部队将一直留在巴林,直到巴林局势完全恢复正常。

但是,究竟何时局势才能恢复正常谁都难以断言。因为海湾地区盘根错节的国家、民族以及教派关系,已经被深深地触动,背后各方明枪暗箭,局势始终暗流涌动。

同为阿拉伯国家、同为什叶派与逊尼派争夺权利的也门,此时正陷入更为激烈的危机中。

逊尼派与什叶派

逊尼派,全称“逊奈与大众派”,伊斯兰教主要教派之一。人数约占全世界穆斯林的85%以上。与什叶派并称为不同的两大政治、宗教派别。“逊尼”系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为“遵守逊奈者”,亦即“遵循传统者”。

逊尼派是在不同的教派、学派、教法学派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个具有自身文化传统的教派。其中尤其以逊尼派同什叶派的斗争最为剧烈。什叶派为恢复失去的政权,曾以暗杀、起义、暴动等方式展开斗争,致使教派冲突日趋激化,什叶派提出的一系列政治、宗教主张,要求逊尼派人作出明确的回答,客观上促进了逊尼派教义、教理的发展。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什叶”为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党人”、“派别”。目前,全世界什叶派穆斯林约有80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阿富汗、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巴林等地区。

猜你喜欢
海合会逊尼派什叶派
新千年沙特什叶派问题的演进与前景
分析伊拉克宗教派别
伊拉克妇女因露手导致冲突
爆炸“侵袭”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