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敬 言
在庆祝建党90周年“全军优秀剧目展演”和“国家大剧院百场献礼演出”的重点剧目中,中国武警文工团隆重推出的舞蹈诗《延安记忆》,是一部以独特文化坐标、独特审美视角、独特舞台样态的红色优秀原创舞台剧目,是凝集着浓浓革命情结、散发着泥土芳香、怒放在首都文艺舞台的一朵别样鲜红的山丹丹花。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风雨历程中,党中央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13年“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段闪耀生命灿烂光辉的红色记忆。舞蹈诗《延安记忆》从如此厚重的革命历史积淀中、如此繁浩的重大事件中,选取热血青年奔向延安的“抗大记忆”、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的“张思德记忆”、大生产运动的“南泥湾记忆”、延安新文艺的“鲁艺记忆”、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夺取胜利的“黄河记忆”等8个舞章,采用“大命题、新坐标,老主题、新视角,老内容、新演绎,老照片、新剪裁”的创新理念,“大主题、小情境,大视野、近焦距,大色块、细纹理”的表现手法,尽量避免“空洞政治说教”的艺术语言,解读中国共产党“立党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主题,是这部舞台剧目在表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和一个重要收获。
舞蹈诗《延安记忆》在文化品格、艺术风格定位上,紧紧抓住了红色文化的“魂”、黄土文化的“根”、现代文化的“形”,开放性地发挥舞蹈本体“立象”、“造形”、“写意”、“达情”的艺术手段,使8个“红色记忆”成为一部结构严整“好听、好看、新颖、时尚”的舞台剧目。像《抗大之歌》中青春勃发、激情澎湃的集体舞“既很历史又很现代”,使人眼睛忽地一亮;像《拥军花鼓》中的羊舞、猪舞、南瓜舞,拟人化的舞段设计活泼、灵动,使观众目不转睛;像《三十里铺》中对原生态民歌的本真表达、民间舞蹈的升华演绎,使人如痴如梦感同身受;像《自由恋爱》中的陕北秧歌“双人场子”、“三人场子”和“集体场子”,既“很民间”又“很现代”,把“非遗元素”华丽转身;像《演白毛女》的情景叙事表演,既“很熟悉”又“很新颖”,使人在咀嚼回味中心灵感动;像《学张思德》中黄豆豆唯美、精彩的独舞表演,四两拨千斤地演绎了“为人民服务”的宏大主题,使人心扉顿开;还有《唱南泥湾》的女子群舞和《英雄儿女》的男女群舞,红色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时尚元素的艺术融汇和混搭,生成舞蹈样式新的表现形态。这些多元、多维、立体的艺术创新尝试,使《延安记忆》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色彩和艺术风格的准确定位,成为这部剧目最主要的文化成因和最重要的艺术成果。
舞蹈诗《延安记忆》在当前的文艺舞台上,无疑是一部十分难得的优秀舞台剧目。特别是剧目样式的“混搭”和多媒视频画面的运用中,把那么繁浩的革命史料、那么鲜活的生活镜头,那么振聋发聩的情景故事,采用“大乐必简”、“大象无形”的梳理、剪裁、编织;老军号、三八枪、红五星、旧马灯、干粮袋等革命文物符号的点睛,宏大音乐的气势烘托、简约舞美的情境升华、亮丽服饰的亮点提神,与剧目“完全的舞蹈形态”相辉相映、浑然天成,使《延安记忆》走出以往重大节庆晚会史诗编年结构模式的窠臼,成为一部全新的红色优秀舞台剧目。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部既是“红色革命的”又是“诗意浪漫的”舞蹈诗,使观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情境之中、在“怡情悦性”艺术熏陶中,在“润物无声”的真情感动中,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人心中一段永不磨灭的“生命记忆”,进行了一次延安精神和革命传统的心灵洗礼。感谢中国武警文工团倾情为首都舞台献上的这部不可多得的优秀舞台剧目,为建党90周年华诞献上的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