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林
“没有最烂,只有更烂”,是时下民间流传的用来形容疯狂作假、丧失起码做人底线的“黑心商人”以及在台上一本正经把口号喊得震天价响,私底下骄奢淫逸、寡廉鲜耻的官员们的流行语,而最近被曝光的“昆明发改委官员疑似艳照门”事件、河南省汝阳县人大主任疑似“艳照门”事件就为这句流行语作了精辟的注解。
官员频陷疑似“艳照门”事件,反映出了存在当今官场中部分官员的一种“竞相比烂”的寡廉鲜耻思维走向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官员道德滑坡困境。官员之所以产生这种“竞相比烂”的思维,毫无疑问,与公共权力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督、缺乏公民与媒体的积极参与氛围有关。在“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官场文化中,在前呼后拥、说一不二、颐指气使的绝好感觉下,对于个别官员来说,目中无人、行为粗野,实在是不算什么,他们更看重的是谁比谁更能搞得定,至于是否有悖道德,有违法治,根本不重要,他们要做的是看谁做得更出格,看谁在出了事后更能摆得平。由此孕生了这种“一个比一个出格”、“一次比一次大胆”的“竞相比烂”的寡廉鲜耻思维。
“竞相比烂”的寡廉鲜耻思维对社会道德的负面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我们无法想象,在一个“说起来是一套做起来是另外一套”谎话充斥的世界里,在一个“要达到目的便可以不择手段”的社会中,可以顺利地建构起以诚信、仁义、廉耻为核心的道德文化。如果放任这种状况肆意发展,它不仅将极大破坏已经取得的各种发展成果,而且将严重侵蚀整个国家、民族与公民品格的塑造和养成。
在一个社会中,官员行为无疑具有积极的道德示范价值与正面导向作用,因此,官员要接受比社会大众更加严格的道德检验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要做到让官员们自觉地收敛自己的行为,爱惜自己的羽毛,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根本制度上解决权力缺乏有效监督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铲除催生官员们肆意妄为的土壤。不如此,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其结果只能让已病得不轻的官场文化越来越恶化。
在注重从制度方面入手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官员私德的培育。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划上鲜明的界限,以致公私不分现象非常普遍,甚至在个别地方出现了组建“太太监督团”来监督当官的丈夫八小时以外活动之类的自以为是但堪称荒唐的创新举措。无论是“艳照门”事件,还是比比皆是的“贪官背后必情妇”之“中国式腐败铁律”,它伤害的不只是党和政府的形象,更连带伤害的是成千上万家庭的和睦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走向。人生于社会,如果缺乏对人本身物欲与兽性的起码规约和对爱、对家庭起码的敬畏与珍惜,人也就无以成为人了,就与动物无异了,更何况肩负道德良善价值示范与引导责任的官员呢?!
此外,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党和政府,在进行制度设计时,注重从人性的弱点角度去规避人性可能遭遇到的道德风险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在当前,大量年富力强的干部被选派到异地任职,如何从人道的角度去考虑基于人性的家庭生活条件的建构问题,也是治理“竞相比烂”思维下官员道德困境的题中之義。我们不能期待一个置自身家庭于不顾的人,可以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推进地方与部门发展的工作之中去,因为即使在理论上行得通,在实践上也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得到。同时,在这种环境下能够坚守品格的人并不具有普遍性,更无推广价值,甚至可能导向成为一种“人格有缺陷”的“完人”。换句话说,我们不能从制度上、从人道上去陷这些一心为国家和社会工作与奉献的人于不义之境地,这是一个良善的制度和良善的社会应该思考的深层次课题。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责编/李逸浩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