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抗逆杂交红麻新品种H318在安徽麻区的适应性分析

2011-08-21 12:20胡万群雷长武
中国麻业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红麻区域试验新品种

杨 龙,胡万群,雷长武

(1.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 六安 237009;2.霍邱县孟集农技站,安徽 霍邱237400)

红麻是我省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纤维产量高,经济效益好,高峰时期种植面积曾达到20万hm2以上,给广大麻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进入新世纪后,由于粮食作物涨价,种麻的比较经济效益下降,现在红麻多数种植在丘陵岗地,这对红麻品种的高产性和抗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H318是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近年来新选育的杂交红麻新品种,为探索该品种在我省麻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能,通过全国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安徽试验点的试验和不同地点、播期的生产示范试验,为在我省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全国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2004—2006年度)

全国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在安徽省六安市农科所科研试验基地进行,沙壤性土质。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8个品种,共24个试验小区。小区面积13.34m2,墒面宽2m,长6.67m,小区间沟宽50cm,深20cm,重复间沟、边沟宽均为60cm,深25cm,六行区条播,南北行向,行距35cm,定苗株距10cm,小区留苗在400株左右,约合30万株/hm2。统一整地,施入底肥,同一天一次性完成播种。按照全国区试田间管理要求,记录各小区品种的生长发育性状,同一天一次性收获,取样测定各小区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小区纤维产量。

1.2 生产示范试验(2007—2008年度)

生产示范试验分别在霍邱县孟集镇、潘集乡和叶集的三元乡进行,均属江淮丘陵岗地粘性土质。试验设计采用大区随机排列,各区种植面积150m2,墒宽3-4m,南北向条播,春播红麻行距40cm,留苗密度控制在22.5-24.0万株/hm2,夏播接茬红麻行距30cm,留苗密度控制在30万株/hm2左右,记录各品种的生长发育性状,待各品种红麻现蕾见花时收获,并测算各试验区单位面积纤维产量。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H318的主要生长生育性状特征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三年的全国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中,H318的主要生长生育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中红麻10号。H318品种的下胚轴和茎杆呈红色,掌状裂叶,出苗期一般在6-7天,2006年因遇干旱出苗延迟,达到18天,比对照品种中红麻10号早1-2天,现蕾期则相对延迟6-7天左右。2004年度试验开花期比对照延迟了5天,2005、2006两个年度试验则在收获时尚未达到开花期。三年试验中,纤维收获时的小区有效株率比对照品种高出1.90-4.06个百分点,笨麻株率则比对照低1.16-2.03个百分点,这说明H318的整体均匀度较好。

表1 H318的主要生长生育性状特征(2004—2006年度)Tab.1 H318's main growth traits(2004-2006)

2.2 H318纤维产量性状

2.2.1 3年区试纤维产量

表2 H318 3年区试纤维产量(干生皮 kg/13.34m2)Tab.2 The yield of H318's dried bast in regional experiments for 3 years.(kg/13.34m2)

表3 3年区试纤维产量方差分析Tab.3 Variance analysis of fiber production in reginal experiments for 3 years

从表2、3中可以看到,在2004-2006年度全国红麻新品种区试试验中,H318的3年平均干生皮纤维产量达到了6589kg/hm2,位居各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品种中红麻10号增产19.97%,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不同年份之间的干生皮纤维产量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2006年由于遭遇长时间的干旱,出苗延缓,苗期生长受到严重影响,H318的干生皮纤维产量相对减产,分别比2004和2005年减产6.87%和9.42%,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但是,对照品种则分别减产10.27%和13.16%,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相比较而言,H318减产的幅度比中红麻10号减小了3.40和3.74个百分点。这也说明了H318的抗逆性能要比对照中红麻10号强。

2.2.2 2年3点生产示范试验纤维产量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三个试验点2年的生产示范试验中,H318的平均干生皮纤维产量达到6240kg/hm2,比对照品种中红麻10号增产19.16%。其中,春播纤维产量平均6662kg/hm2,比对照增产21.27%,接茬夏播纤维产量平均5815kg/hm2,比对照增产16.82%。H318春播纤维产量比接茬夏播增产14.56%,而对照中红麻10号春播比接茬夏播的纤维产量只增产10.35%,这也说明H318的增产潜力比对照中红麻10号要大的多。

表4 2年3点生产示范纤维产量(kg/150m2)Tab.4 The yield ofdried bast in 3 demonstration regions for 2 years(kg/150m2)

表5 H318产量构成及农艺性状(2004—2006年度)Tab.5 Yield components and agronomic traits ofH318(2004-2006)

2.3 H318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出,H318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均好于对照品种中红麻10号。其中,H318的株高比对照中红麻10号高出41cm,植株的茎粗直径大0.114cm,干皮厚度厚0.057mm,单株干皮重多7.2g,干生皮出麻率高出0.91个百分点,试验小区的有效株率高出3.07个百分点。因此,H318的小区纤维产量比对照中红麻10号增产19.97%。

3 结论与探讨

3.1 从3年的全国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2年的生产示范试验来看,H318出苗早且快,苗期长势及整齐度好,中后期生长速度快,现蕾、开花特迟,生长期长,植株高大硬朗匀称,抗旱、抗倒伏等性能优异,纤维产量高而且稳定,比对照品种增产19.97%,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特别适宜于在安徽麻区各地推广应用。

3.2 H318的适应性、抗逆性好,生产潜力较大。实际生产中应施足底肥,适时追肥。在作接茬麻种植时,应当尽量提早播种,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营养生长期,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纤维产量。同时,在丘陵岗地种植时,应主要防止干旱,必要时,要浇水湿润土壤,以促进红麻植株的生长。

[1]马育华.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2]李宗道.麻作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祁建民,刘国忠,徐建堂,等.黄麻红麻品种与高效配套技术[M].福州:台海出版社,2007.

[4]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 中国麻类作物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

[5]林培清,祁建民,等.特优质高产抗病红麻新品种福红7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中国麻业科学,2008(5):233-238.

猜你喜欢
红麻区域试验新品种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青菜新品种介绍
流式细胞术测定玫瑰茄及红麻的基因组大小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中轻度镉污染耕地中不同品种红麻生长特性和栽培方式研究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不同红麻品种修复中轻度镉污染农田试验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