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加林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8例
陈加林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目的 观察复方黄柏液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方法 将96例UC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8例。A组给予复方黄柏液、锡类散加0.9%氯化钠注射液保留灌肠,B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保留灌肠,疗程结束后按Clamp及Softley评分系统评价效果。结果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 复方黄柏液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UC是一种有效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 复方黄柏液 中药 保留灌肠
笔者2008年以来采用复方黄柏液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收到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按照文献[1]的诊断标准,将2008年3月-2010年10月我院符合UC诊断的患者96例纳入观察。其中男性58例,女性 38 例;年龄 22~68 岁,平均(43.10±21.11)岁;病程 1~10年;按Clamp及Softley评分系统对UC严重性进行评判,属轻度者16例,中度61例,重度19例;所有患者均未经过系统灌肠治疗。随机分为A、B两组各48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予复方黄柏液50mL、锡类散0.5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充分混合后保留灌肠 (药温37C°),每日1次,灌肠后抬高臀部,每次60min;连续20d,休息10d后进入下一疗程,共3个疗程。B组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3g粉碎后加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充分混合,保留灌肠,方法同A组。
1.3 疗效标准 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结肠镜,并按Clamp及Softley评分系统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评判。显效: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消失,饮食转为正常,大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再观察2个月无复发。有效: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呈轻度充血、水肿,可见少量糜烂溃疡灶及部分假性息肉形成,按Clamp及Softley评分系统评判可改善1个等级以上者。部分缓解:症状改善按Clamp及Softley评分系统评判可改善1个等级以上者。但结肠镜及病例检查改善不明显者。无效:经治疗后症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6例患者均完成正规治疗3个疗程。其中A组33例,有效11例,部分缓解4例,无无效病例。B组48例,显效19例,有效8例,部分缓解21例,无无效病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情分级与疗效的关系见表1。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n)
UC属中医学“便血”、“脏毒”等范畴,主要由内伤或外感,或情志抑郁所致;湿热蕴积大肠,湿蒸热壅,气血凝滞是其主要病机。现代医学认为,UC是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性肠病,病变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延伸至整个结肠,常呈缓解和复发交替表现;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失衡有关。UC的治疗通常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或5氨基水杨酸及激素治疗,但上述药物长时间使用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根据其中医病机,笔者选用复方黄柏液加锡类散灌肠治疗,以清热解毒、消肿祛腐、收敛生肌;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能使药物直达病所,高浓度作用于病灶;药物通过直肠下静脉丛吸收,减少对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研究表明,复方黄柏液具有广谱抗菌效果,能加速肉芽组织生长,促进上皮组织生长,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伤口愈合;显著提高局部非特异性免疫力,有效防止继发感染。锡类散是中医治疗溃疡的常用药物,方中青黛有凉血止血功效,可抑制平滑肌活动,降低毛细血管透明性;珍珠则有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作用,能促进溃疡愈合;牛黄有镇静、收敛血管作用;冰片能消肿止痛。两药合用收效良好。
[1]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 2001,21(4):236-237.
R574.62
B
1004-745X(2011)08-1343-02
201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