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雯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芜湖 241000)
赵元任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一百余首作品,其中以声乐作品为主,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1928年出版的《新诗歌集》中的作品。其中收录了《卖布谣》《织布》《劳动歌》《小诗》《上山》《教我如何让不想他》《也是微云》等十三首艺术歌曲和一首合唱曲《海韵》。这些歌曲几乎全部是通谱歌的形式。此外,这部歌曲集中除了《瓶花》的头一段是用了范成大的一首七言绝句外,其他署名的作品都是当时对新诗人胡适、刘大白、刘半农、周若无等的白话诗进行谱曲,这充分体现了赵元任先生对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学、白话文”精神的支持。萧友梅先生对《新诗歌集》做出了高度评价:“这十年来出版的音乐作品里头,应该以赵元任先生所作的《新诗歌集》为最有价值。”
本文选取赵元任先生《新诗歌集》中的《上山》(胡适词)和《教我如何让不想他》(刘半农词)这两首作品对其创作特色进行简单总结。
这两首作品同作于1926年,都体现了“五四”所提倡的“科学”与“民主”精神。《上山》反映了当时中国青年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牢笼追求自由的决心,而《教我如何让不想他》则体现了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的激情。
以《上山》为例,在以往研究者对这首作品的调式分析中,大部分结论认为作品的调性布局为:降B大调—g小调—降B大调—G大调—e小调—B大调。而笔者认为整首作品创作于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应当从民族调式的角度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整首作品经过了七次调式变化,调性布局是不是可以认为是:“降B宫—g和声小调—降B宫—G宫—e和声小调—B宫”会更加合理?
作品开头部分是降B宫调式,色彩明亮,与诗词 “努力!努力!努力!努力往上跑,我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擦,拼命的爬上山去”相结合,更加清晰的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情绪。之后转入f宫,此时诗词部分是已经爬到半山腰,已经没有路,继续艰难爬行的情景。接下来转入色彩暗淡的g和声小调,这是为了配合诗词中队友互相提醒小心荆棘遍布的险恶处境而设置。之后回到降B宫调式,因为此时已经到达了平路。而后转入G宫调式,结合诗词“平坦的路,好看的野花”。之后转到e和声小调,暗淡的色彩正好暗示了爬山者一觉睡醒发现天已经黑了,看不清路的担忧和恐慌,e和声小调部分结束在属和弦,体现出了一种不安的情绪,从而使之后的部分以前调的属音为主音转入B宫调式,比开头部分整体提高了半个音,气势亦更加恢宏,体现了等待看日出的欣喜之情,暗示了当时中国青年对未来光明世界的憧憬。值得一提的是这首作品并非结束在主音上,而是由钢琴伴奏最后处理落在主音结束。由此可见,这样的调式分布是为了配合歌词的感情色彩来布局的,平路时就运用明亮的宫调式,天黑、险路时就运用暗淡的和声小调式。充分显示了赵元任艺术歌曲中“调式感情”布局的特色。
这一特色亦表现在《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作品中,如分别表达“春、夏、秋、冬”四段诗词的旋律也运用了不同的调式,春夏两段主要运用了明亮温暖色彩的E宫系统的B徵调式,而秋冬两段则主要运用了同主音的小调式。同主音调式交替,正好配合每段诗词的不同感情色彩。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作品完全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加少量的变化音而作成,体现了浓厚的中国风味。每一段诗词都有四句,都体现了中国民歌的结构“起承转合”的特点。作品中除了“燕子你说些什么话”和“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这两句为了体现其对比作用具有西方色彩之外,其他的部分包括过门音乐都是中国音乐的色彩。这首作品还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作曲技法——换头不换尾,即每段诗词开始所用的音调各不相同,但结尾却基本相同。这种技法在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中常常使用,如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等。
此外,如第一段“叫我如何不想他”的“何”字下的钢琴伴奏运用了“6、1、3、4”这样的和声,即在三和弦基础上加六度音。这个中国化和声的运用,使得这个和弦的音响效果也十分具有中国风格。详见下谱例。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还运用了富有中国民族音乐韵味的材料,如每段诗词的结尾处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这一句的音调,运用了京剧中西皮原板过门的特性音调。 这个音调贯穿整首作品,更是为作品添加了浓厚的中国特色。如下谱例:
再如《上山》这首作品的中间部分“好了,好了,上面是平路了”一直到“昏昏沉沉睡了一觉”这一段完全运用了五声音阶,亦体现出了浓厚的中国色彩。
如此看来,无论是五声音阶还是中国民族音乐特色音调、中国传统音乐技法的运用等都使得赵元任先生的艺术歌曲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
赵元任先生为了使《上山》这首作品更具有音乐性,使歌词与旋律更加契合,在原来的诗词上进行了少量的改动,比如增加语气词和歌词的重复等。另外,在诗词到了“小心点,小心点的部分时,不仅调性发生了变化,节拍也由原来的2/4拍变成6/8拍,摇摆的节奏更加表现出了前路艰险的紧张气氛,之后到达平路时又回到2/4拍,如此更显示出了其对艺术歌曲的创作十分注重歌词与旋律的高度结合。
而《教我如何不想她》全曲歌词分为春、夏、秋、冬四大段,每一段诗词都有四句,无论旋律还是诗词都体现了起承转合的特点。虽然每段诗词的格式字数都相同,赵元任先生并没有简单的为四段诗词创作相同的音调,而是运用了通谱歌式的方式进行创作。旋律的节奏与朗诵诗词的韵律一样,如“天上、地上”用前短后长的节奏,“飘着”、“吹着”用前长后短的节奏,“微风”、“微云” 在句尾使用了长音。每段结尾的诗词相同都是“教我如何不想他”也都运用了相同的节奏与音调。使得旋律的节奏与诗词的韵律完美结合,亦充分体现出赵元任先生艺术歌曲创作中歌词与旋律高度结合这一特色。
综上所述,赵元任是一位在艺术上勇于创新的作曲家。他的《新诗歌集》可以说是我国艺术歌曲史上的丰碑。他不仅借鉴西洋的和声和作曲技法,又不断探索和保持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使“西体中用”的极为合理。这都为后代作曲家们的创作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他不仅是当时我国作曲家中对此考虑的最为大胆的一位,而且是技术水平最突出的一位。”[2]
注释: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
[2]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邓俊奇.探析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理念与实践[J],艺苑2010(01)
[3]李文川. 赵元任、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之比较研究 [J]. 齐鲁艺苑,2010(03)
[4]冯甲庆.浅谈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J],大众文艺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