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陈学文
本节课为混凝土灌注桩套管沉孔工艺即沉管灌注桩施工。本节课按 1课时进行教学,主要内容有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过程、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及处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本节内容中沉孔机械设备较大、工艺复杂,不适于在课堂直观展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对象为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09-1班学生,学生的文化基础底子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学生先期已学习了《建筑材料》《房屋构造》《建筑测量》等专业基础课,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教学中需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1)知识目标:了解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机械,熟悉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掌握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常见问题及处理。2)能力目标:能够对沉管灌注桩施工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事故处理。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质量保证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和职业基本素养。
本节课的重点是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传统的讲练式教学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最好的方法是在施工现场教学,但是由于其形式的多样性、施工工艺的复杂性、施工机械的先进性,很难做到现场教学与教学要求的一致,鉴于此,最佳的方法是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录像真实直观的反映施工过程,并边播放动画边讲解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拓展了思维,生动理解其施工工艺。
本节课的难点是沉管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事故及处理,沉管灌注桩的质量事故包括断桩、缩颈桩和吊脚桩。这些质量事故均发生在地面以下,在施工现场教学不易发现、施工视频也不能展现。针对这一教学难点,本节可制作施工动画来演示各种质量事故,让学生能直观的认识质量事故状况,能积极的讨论思考预防和处理措施。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恰当使用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实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解决了教学中重难点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
以工程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有了实际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施工过程组织实施教学,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让学生探讨、思考,突出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在探讨中获知明理,掌握沉管灌注桩施工。
2.2.1 新课导入
1)用多媒体介绍某工程案例,引出沉管灌注桩施工。2)已学过哪些灌注桩施工方法。3)简述本节课学习内容: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过程、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及处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2.2.2 新课学习
1)用多媒体展示沉管灌注桩施工机械(图片)。2)用多媒体播放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视频)桩机就位(吊起套管、对准桩位)→开始沉管→停止沉管→放钢筋笼→边浇混凝土边拔管→成桩。3)施工录像中几种施工方法。4)用动画展示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flash)。5)讲述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要点(边播放动画边讲解)。6)用动画展示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flash)。7)讲述单振法施工要点(边播放动画边讲解)。8)怎样提高沉管灌注桩的质量和承载力。9)用动画播放复振施工方法(边播放边讲述施工要点)。10)用动画演示如施工不当易出现的质量问题(flash)。11)以上质量问题怎样预防和处理。学生按小组讨论,并派代表陈述。12)给出沉管灌注桩质量验收标准。13)与学生共同总结、讨论沉管灌注桩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2.2.3 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给出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规范),让学生课后继续深入学习。
1)无论从教学方法还是从教学手段都实现了创新设计与构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其合作与探究的能力。2)本教学设计,讲课时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可操作性强,教学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3)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什么时候该看录像、什么时候该看动画、什么时候设置问题、什么时候应该板书,远比单纯用一种教学方法复杂,需要课前精心教学设计,也促使教师更好的钻研教学教法。4)信息技术的运用要重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不要为了技术而使用技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影响教学效果。
[1] 姜大源.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报告[R].2009.
[2] 王 兆.“建筑施工技术”课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001(4):16-17.
[3] 仲景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及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2(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