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不可再生的资源
化石是远古时期生活的生物被埋藏后,经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形成的。化石就像文字记录人类的历史一样记录了生命和地球的历史,是人类认识远古生命世界的最重要窗口。化石记录了生命进化历程的每一个环节,为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此外,化石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已经逐渐成为了收藏品中的一大类,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在收藏和鉴赏化石的过程中,民众可以对生命进化历史和自然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化石是全人类宝贵的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它们的数量有限,必须进行有序的发掘、研究和利用,并要进行充分的保护。
在自然科学大家庭中,研究化石的学科叫做“古生物学”,它虽然是一门小学科,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博物学的支柱之一,古生物学在科学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古生物学进入中国虽然不到一百年,但在一代代古生物学家的努力之下,中国古生物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自然科学领域,古生物学也是为数不多的能站在国际前沿的学科之一。近20年来,我国古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一批中青年人才迅速崛起,成为该领域的中坚力量,一些学者已经跻身其分支领域国际上最为活跃研究者行列。我国学者仅在《自然》、《科学》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就发表了近百篇相关论文,可以说,这一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古生物学家在国际学术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民众对于化石的认识也逐渐加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化石产地出现了严重的破坏,这不仅不利于科学研究的正常进行,也不利于化石资源的保护。近年来,化石的滥采乱挖和非法走私贩卖活动频繁发生,2002年沈阳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查获了一批走私出境的珍贵化石,包括4件距今约1.4亿年前的孔子鸟在内的2360件辽西古生物化石;2005,浙江海关查获了一起涉嫌走私、倒卖2925件珍贵古生物化石的大案;2006年,在美国洛杉矶,一窝原产于广东南雄的"最完整恐龙蛋窝"由拍卖公司公开拍卖,价值42万美元。在利益的驱动下,辽西和贵州等化石资源丰富的地区滥挖现象极为严重。有鉴于此,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为我国化石资源的保护做到了有法可依。
为了提高民众对化石和地质环境的认知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唤起民众对化石和地质环境保护意识,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联合中国地质博物馆特别策划组织了"中国古生物化石珍品大型公益展",希望通过展出传播古生物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为了配合珍品展的顺利进行,扩大展览的影响面,杂志特别组织了这期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