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11-08-15 00:48郭正义
山西水利 2011年7期
关键词:阳城县灌溉面积农田水利

郭正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水利厅党组的统一部署,2011年7月10日至14日,由我带队对晋城市阳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北留镇史山村煤矿废水利用工程、润城镇沟西村渠道防渗工程、北音煤矿废水利用工程及凤城镇前贯沟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尹庄村雨水集蓄利用等工程,在东冶镇晋圪坨村召开了座谈会,与市、县、乡、政府及水利部门基层负责同志进行了专题讨论。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阳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作情况,加深了对阳城县农村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到基层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之于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当地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翻番的重要作用,并对新形势下做好基层水利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同时也了解到,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认真研究、妥善解决。

1 阳城县基本情况

1.1 自然条件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南端,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之间,东部与泽州县为邻,西面和沁水、垣曲县交界,南部同河南省济源市接壤,北部与沁水县相连。全县总面积1 968 km2,其中,山区面积1 158 km2,丘陵区面积810 km2。

阳城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较为分明,降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7—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达645 mm。

全县河流均属黄河流域,分水岭以北的芦苇河、获泽河、涧河等均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南部次滩、盘亭、秋川、石圈、蟒河等6条小河直接流出省界汇入黄河。

全县土壤有棕壤、褐土、草甸土三种类型,以褐土为主。土壤熟化程度较高,理化性能生产性能较好,是发展农业的较为理想的土壤。

1.2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

根据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阳城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366 9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2.974 6亿m3,地下水资源量2.627 0亿m3,重复计算量为2.234 7亿m3。

根据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阳城县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为2.064 3亿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1.84亿m3,地下水可利用量1.461 6亿m3,重复量1.237 3 亿 m3。

2 阳城县小型水利工程现状

阳城县的农业灌溉水源工程有水库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截潜流工程、小泉小水利用工程、煤矿废水利用工程等,不同的水利工程构成了地面水、地下水、境内水、煤矿废水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体系。截至2010年底,全县建有各类农田灌溉工程547处,水浇地面积0.89万hm2。

2.1 中型灌区

阳城县现有中型灌区2处,分别是董封灌区和北留灌区,设计灌溉面积0.31万hm2,有效灌溉面积0.16 万 hm2。

董封灌区位于阳城县西部30 km处的董封乡鹿渠村,设计灌溉面积0.1万hm2,有效灌溉面积0.087万hm2。灌区水源来自董封水库,水库兴建于1959年11月,竣工于1960年5月,是由县政府组织群众投劳投资兴建而成,控制流域面积338 km2,总库容7 061万m3,1974年改建以后,总库容2 209万m3,2002年全国300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又再次对董封水库进行处理,现水库坝高为34.27 m,总库容2 347万m3,其中兴利库容458.7万m3。灌区建设有浆砌石干渠1条,断面为1.5 m×1.7 m,长22.48 km。

北留水轮泵站位于沁河流域中部沁河干流沿线,水源为沁河水,1967年建设,1975年竣工。灌区建有拦沙坝1座,长92.6 m,引水渠引水流量14 m3/s;干渠长11 km,分干渠4条,长16.9 km,支渠13条,长18.68 km。兴建有水轮泵站1座,铺设直径720 mm提水管道1.1 km,提水流量0.75 m3/s,北留水轮泵站灌区设计灌溉面积0.21万hm2,有效灌溉面积0.076万hm2,灌区自流范围效益发挥很好,提水范围效益发挥较差,主要原因是用水量大,浇地成本高,老百姓浇地积极性不高。

2.2 小型自流灌区

阳城县现有小型自流工程142处,有效灌溉面积0.16万hm2,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面小泉小水逐年减少,有的甚至干枯,致使引水工程效益逐年下降。较大的小型灌区有羊泉潜流灌区、红卫灌区。

羊泉潜流灌区位于阳城县西北部30 km处的芹池镇芦苇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74 km2,坝长178 m,灌区于1973年4月动工,1976年7月竣工,建有干渠9.65 km,有效灌溉面积0.033万hm2,2000年对灌区进行续建改造,新增干渠4.26 km,新增水地0.033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067万hm2。由于田面工程不配套,浇地用水量大,成本高,影响群众浇地的积极性,灌区效益发挥较差。

红卫灌区位于获泽河中游南岸,灌区始建于1976年12月,1977年6月28日竣工,建有干渠1条,长17.5 km,设计灌溉面积0.043万hm2,由于资金缺乏,工程老化失修,2008年底有效灌溉面积仅达0.02 万 hm2。

2.3 小型提水灌区

阳城县小型提水灌站250处,分布在全县16个乡镇,有效灌溉面积0.44万hm2。提水工程大都兴建于农业学大寨时期,由于渠系不配套,浇地用水量大,加之提水成本的提高,提水站工程效益发挥较差。要充分发挥已建提水站工程效益,必须对抽水站灌区进行节水工程配套。

2.4 纯井灌区

阳城县现有机电井153眼(全为深井),有效灌溉0.13万hm2,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机电井由于建设投资较大,提水成本较高,大部分机电井兼顾人畜吃水工程,工程管理好,设备完好率高,灌溉效益和人畜吃水效益比较明显。机电井灌溉主要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如桑园、果园、大棚等经济作物,主要采取的灌溉形式为喷灌、微灌、管灌。

3 存在问题分析

阳城县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现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较低,加之年久失修,淤积、塌方、破损现象严重,导致工程使用效率低、效益差;二是灌区的主体工程和干支渠后续配套不全,大部分田面工程无配套设施。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农户分散经营,农民群众对土地的关注由集体转入个人承包的范围;而原有的乡镇水利管理站也由于政府精减机构,力量逐渐减弱,部分乡镇水利员仅有1~2名,而且还兼职其他行业,水利工程专业管理人员几近缺失,加之对已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如何管理和使用缺乏明确规定,对国家、集体、受益农户三者的权责缺乏明确界定,导致建、管、用脱节,管理、维护主体缺位。二是投入不足。近几年中央财政投入虽然逐年增长,但仍难以满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巨大的资金需求。而县级财力有限,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公益性强、经济效益较低,社会投入的热情不高。三是劳动力难以保证。近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两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劳动力比较缺乏。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大投入力度。

4 发展建议

4.1 科学规划工程建设布局

分析阳城县目前的水资源紧缺状况,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根本途径在于开源与节流,为此,应立足阳城县实际情况,科学布局小农水工程,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4.1.1 已有工程续建配套改造

在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为目标,对中小型灌区现有的水源工程、蓄水工程、输水渠道(管道)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对末级渠系进行配套改造,对田面实施节水配套,从根本上提高灌溉标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效益。

4.1.2 煤矿废水利用

充分利用煤矿废水资源发展“一矿一池一园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煤炭资源整合后,全县有煤矿29处,年排水量359万m3,可用来发展农业灌溉的煤矿20处,年排水量280万m3,已发展演礼仁用杏园区、北留皇城、润城屯城、北留史山、郭峪等多处废水工程建设,年利用废水84万m3。现未开发利用的煤矿有14处,年排水量196万m3。主要分布在工矿业比较发达、经济条件较优越的北留、润城、东城办、町店、芹池、演礼、固隆等芦苇河和沁河流域一带。今后,要加快煤矿废水开发利用步伐,争取周边村庄群众尽早受益。

4.1.3 雨水集蓄利用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主要以阳城县的中南部石炭岩山区的东冶镇、驾岭乡、河北镇、蟒河镇、董封乡等5个乡镇为主。该地区水资源埋藏较深,大部分达600 m以上,钻深井每米大约需1 000余元,加上配套工程,每眼深井需投资100余万元,后期运行费用也很大,不建议钻深井取水。而区内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水利设施现状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条件相对较差,地表水、地下水严重缺乏,不具备修建骨干水源工程条件,宜重点发展集雨工程,为此,应充分利用硬化的路面、屋顶集雨场、荒山荒坡等集雨条件,兴建旱井、水窖等蓄水工程,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4.1.4 小泉小水利用

阳城县的小泉小水分布很广,特别是沿河乡镇地表水资源充足,“十二五”期间宜重点在这些区域发展自流灌溉。

4.1.5 深井水利用

阳城县现有机电井153眼(全为深井),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建议“十二五”期间在这一区域内,通过采取喷灌、微灌、管灌等节水措施,大力发展节水面积,并辅之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经济价值较高的桑树、果树、大棚菜等经济作物。

4.1.6 中水回用

阳城县目前设计处理污水1.8万t/d(达标废水1 万 t/d),实际处理 1.35 万 t/d(达标 1.345 万 t/d),年处理污水490万t。现利用中水回用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主要涉及凤城镇、白桑乡2个乡镇。“十二五”期间,拟加大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力度,扩大中水灌溉面积。

4.2 改进对策与措施

4.2.1 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针对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管用脱节、管理维护主体缺位问题,首先,应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规范水利管理方式,以乡镇为单元设置专门水利管理站或水利服务队,作为县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承担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任务;其次,应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吸引有责任心的农民群众代表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征求农民群众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工程实施方案、资金筹集计划等的意见,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第三,发展充实基层专业化服务队伍,如抗旱服务队、节水设施维修队等,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第四,要进一步制定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资金,确保建成一处工程、发挥一处效益。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建设、管理改革力度,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使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经营走上以存量换增量、卖旧建新、良性运行、滚动发展的轨道。

4.2.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效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

首先应摸清现状、找准问题,理清思路、科学规划,避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其次应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规划原则,与流域规划、农业规划、区域规划相匹配,与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田整体开发、水土保护相结合,充分体现现实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4.2.3 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建设资金

应多渠道、多途径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投入,引导集体、个人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的投入。现阶段应在实行“财政投入为主导,农户参与投入,社会投入为补充”政策的同时,统筹安排使用各种资金,形成合力,保证投资效果。要加强资金管理,严格财务制度,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2.4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大兴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要切实加强舆论宣传,把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努力营造社会大众关心、支持、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及时报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力求通过宣传发动,激发全县干部群众投入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早日掀起全县人民搞水利建设的热潮。

猜你喜欢
阳城县灌溉面积农田水利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阳城县林权抵押贷款改革经验浅谈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阳城县:“一一四四”开展“以案促改三服务”活动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灌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