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获悉,南方科技大学在建设中将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转化为多种绿色再生建材产品。目前,南方科技大学建设工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力争成为全国首个建筑废弃物“零排放”示范项目。
据统计,深圳市一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多达1000 万吨,全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在亿吨以上,绝大部分都未经过处理。
今年初,南方科技大学及深圳大学新校区前期拆迁工程中产生近100 万吨的建筑废弃物。深圳市住建局、城管局、建筑工务署及南山区政府创新思路,招标引入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就地转化,进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现场移动式破碎,将建筑垃圾制成再生骨料、实心砖、空心砖、彩色荷兰砖、透水砖、广场砖、植草砖、路沿石等15 类绿色再生建材产品,这些产品全部将回用于南科大、深大新校区的建设。
“按传统处理方式,这批建筑废弃物全部外运填埋,需占用土地6.67 公顷。大量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车辆还会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压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循环经济产业政策。”深圳市住建局局长李荣强介绍。“南方科大是深圳首个建筑废弃物就地绿色消化、再生利用的项目,建筑废弃物转化率达到90%以上,它的成功运行,将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创新的模式。”
经测算,南方科大建筑废弃物采用现场处理的方法,可节约土地资源约6 公顷;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转化率90%计,可减少天然砂石原料消耗60 万立方米;可节省建筑废弃物外运及填埋的处置费用4000 多万元;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
来源:深圳商报
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成功制成直径4000mm 高精度f 型钢筋混凝土管。目前由于大口径钢筋混凝土管生产技术的空白,国内外顶管工程一直被限制在3.5m 级以下。此次4m 直径钢筋混凝土管的成功生产,将为城市大口径管线施工提供新的发展可能。
2010 年,当总长度52 公里的上海市污水治理白龙港片区南线输送干线完善工程尚未启动时,就存在顶管法和盾构法的争论,因为设计直径4000mm 的输送干线正好是介于顶管直径的上限和盾构直径的下限之间。经过全面、科学的论证后,专家们提出,只要能解决超大直径f 型钢筋混凝土管的精度和运输难题,顶管法无疑是最经济合理的选择。于是,目前国内最大直径的顶管项目开始向社会招标。
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组成了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就相关课题展开超前研究,其中包括超大直径高精度钢筋混凝土管的研制。
上海市污水治理白龙港片区南线输送干线完善工程需要使用内径4000mm、外径4640mm、长2500mm 的f 型钢筋混凝土管。为了提高管件接口抗渗性能,新设计的管道接口有两道橡胶密封圈,接口处的直径尺寸允许误差仅为1.5mm,这对超大直径的混凝土管制作工艺提出了挑战,以往的模具型式、拆装方式、混凝土浇捣等工艺技术显然已不能满足要求。为了使地下顶管施工工程能够获得更高的质量,就必须生产出高质量的超大直径高精度混凝土管,而生产出满足这一要求管材的前提是超大直径高精度钢模和制管专用设备设计。因此科研团队必须对制管材料、工艺、专用设备、模具和质量保证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设计一套专门用于直径4000mm f 型钢筋混凝土管的生产模具。科研团队决定利用公司丰富的施工和管材生产经验,对现有模具等进行系统的创新设计。他们采用CATIA 的3DCAD 软件进行三维图设计,又使用CAE 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具实际受力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和热力学分析,最终在生产中进行验证。
管材生产的精度控制关键在于管子的两端即插口和承口,如果这两个部分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就能较好地实现抗渗漏的目标。现在先进的加工工艺能够保证钢模的精度要求,但经验告诉我们,传统的由两个半圆组成的模具经过反复使用容易出现变形。大家达成共识,要制造出高精度的模具必须打破原有的模具结构,把传统的整体式外模改造成上、中、下三段模,整套模具结构主要包括:底模 ,下模、中模、上模以及内模。通过不断的建模和有限元分析,一套高精度的超大直径f 型钢筋混凝土管钢模出现在众人眼前。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