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莉芳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事关可持续发展后劲。山西省右玉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以右玉县杀虎口为界相毗邻,在气候类型、年均降水量、无霜期、日照时数、海拔高度、土地、地貌类型几个方面,两县无大的差别,而两县在生态环境上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右玉县的森林覆盖率为52%,和林格尔县为32%,差距的形成可能与两地政策的价值取向有关。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造林积累而日见显现。以山西省右玉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为例作对比分析。
右玉县位于山西省西北端,地理坐标为北纬 39°41′~40°17′,东经112°07′~112°38′,东西宽45.7 km,南北长67.7 km,土地总面积1 969 km2,总人口 10.8万人。右玉东连左云县,南与山阴县、平鲁区接壤,北以古长城为界,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凉城和和林格尔县毗邻,距毛乌素沙漠仅 100 km,历史上是天然的大风口。
和林格尔县(简称和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 39°58′~40°41′,东经 111°26′~111°18′之间,东西宽 85 km,南北长90 km,土地总面积3 436 km2,总人口18.8万人,和林北靠呼和浩特市郊,西连托克托县,南接清水河,东和东南与山西省左云县、右玉相毗邻。
右玉县是国家贫困县,同时又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最好的县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 5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30多个百分点,先后被评为“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国家 4A级旅游景区”。境内森林密布,灌木丛生,良好的区域小气候已经形成,沙尘暴天数减少51%,平均风速降低29.2%,年平均降水量较周边地区多30mm~40mm。
和林县也是“全国绿化先进县”,2010年还被第二届中国绿色名县推荐委员会授予“中国绿色”名县称号,全县森林面积已达164.9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 32%。
右玉县的森林面积是150万亩,和林县是 164.9万亩,和林比右玉的森林面积大,但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相比右玉是和林的1.62倍和1.56倍。
造成分属两省毗邻两县生态环境存在差距的原因是什么,这就得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去剖析。
从气候类型看,右玉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燥多风是右玉气候的主要特征;和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中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多风是主要特征;右玉的年均气温介于2℃~4℃之间,极端最低-40.4℃,极端最高 36℃;和林的年均气温是 3.6℃~5.6℃,极端最低-34.5℃,极端最高37.5℃,从气候类型上看,两县相差较小。从降水量、无霜期和日照时数来看,右玉年均降水量为414mm,无霜期104 d,日照时数为2 944 h;和林年均降水量为417.5mm,无霜期118 d,日照时数为 2 941.8 h,两县差别也很小。从海拔高度和地貌类型上看,右玉的平均海拔高度为 1 400m,是黄土风沙覆盖的缓坡丘陵区,南高北低,四周环山,苍头河纵贯南北,东西两侧均为土石山地,南北为黄土丘陵,中间平缓,山、丘、川都有;和林的海拔高度为1 522m,地形地貌多样,山、丘、川兼备,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有黑河、浑河两大水系,两县的差别也不大。从土地类型上看,右玉大部分被黄土风沙覆盖,土壤类型为淡栗钙土,以沙壤、轻沙壤为主,保肥力差,有机质含量低。和林的土地类型以栗褐土为主,干旱肥力不是很高,再生能力低。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自然因素,除了和林面积较大这一因素外,右玉和毗邻的和林自然条件差别不大。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曾经的右玉三丈六的城墙为流沙所埋,全县仅存残次林 8 000亩,森林覆盖率仅为 0.3%,生态环境极度恶化,风沙、干旱、水土流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被称为不毛之地。而今,右玉大半的土地面积被森林所覆盖,这在中国北方半荒漠化地区,是非常罕见的,而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切成就,全都是人力所为。
新中国成立后,右玉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经过徒步考察,谋划出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改善恶劣自然环境的生存思路,他提出:“右玉要想存,就得风沙停,要想风沙停,就得多栽树”。之后的右玉 18任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从未动摇,只有方法上的改进,没有方向上的偏差,而右玉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蓝图又是符合本县实情而与时俱进的,20世纪 50年代 ~80年代初是为了生存而造林,80年代到世纪末是为了发展而造林,而现在则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而造林。
不懈的造林,右玉的森林面积达 15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2%,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 82.8%,人均森林面积年均增长 0.24亩。
新中国成立后,和林的残林面积有 15.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从 20世纪 50年代 ~60年代末县政府号召大搞开荒生产,耕地虽然增加了,但草场逐年减少,直到 70年代才开始提出退耕还牧种草种树,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到1998年达到20.8%;1999年和林县委、县政府以全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相继启动为契机,提出生态立县战略,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植树造林,严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和造林绿化目标“一票”否决的“两个一”领导责任制,全县大面积推广了容器苗造林及大苗移植技术,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到 2009年森林面积达到 16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32%,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48.3%,人均森林面积年均增长0.12亩。
建国初期和林的森林覆盖率为 3%,这一比例高出当时右玉2.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林的生态环境优于右玉,但在此后的 60年,和林在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上与右玉渐渐拉开了距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和右玉相比,显然存在差距。
由此看来,今天的和林和右玉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差别,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 60年如一日地坚持植树造林,是右玉生态环境显著改观的主要原因。和林 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生态环境建设,到 1999年才开始加大造林步伐,树龄较短,反映在森林覆盖率上就不是很高,其生态效益也就没有显示出来。
[1] 右玉县绿化志编委会.右玉县绿化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2] 中华书局.右玉县志[Z].1999.
[3] 和林格尔县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4] 张卫东.试论生态设计在规划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35(1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