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杜昌文
继年初中央制定出台一号文件、专门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之后,省委、省政府从我省实际出发,在制定出台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又召开了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全省水利改革发展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对加快构建现代水网、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跨越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读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构建现代水网、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新跨越,研究落实措施。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对构建现代水网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今年读书会的最大收获,集中体现为三点共识:
第一,构建现代水网,是统筹解决三大水问题、增强“三个安全”保障的迫切需要。
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构建具有水资源调配、防洪调度、水生态保护等综合功能的水网工程体系,是适应省情水情的必然选择。我省水资源严重短缺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突出的瓶颈。破解这一瓶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在于节水,关键措施在于优化水资源配置,二者缺一不可。在2010年读书会上,我们对前者已达成高度共识,即:通过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一控双促”的倒逼机制,把区域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正常年份下一年度可补充、可更新、可循环利用的范围内,促进用水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节水型经济,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解决我省缺水问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必须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同时,构建起能够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网络工程体系,对外调水、当地水等各种水资源能够统一调度、统筹配置,既能有效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也能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保障防洪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水生态建设。为此,迫切需要构建集水资源配置、防洪调度、水生态保护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水网。
众所周知,我省降水70%集中在汛期,而且年际间、区域间变化相当大,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加,既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矛盾,也增加了洪涝灾害威胁。再加上长期以来取水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全省大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面积扩大,湿地萎缩、河道断流、海水内侵甚至局部地面沉降,已形成严重的水生态危机。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问题,必须把供水、防洪、生态统筹起来考虑,彻底改变就防洪说防洪、就用水说用水、就生态说生态的状况,用统筹的办法构建兼具防洪、供水和生态功能的现代水网,在抓防洪的同时兼顾洪水资源利用,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第二,构建现代水网,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载体。
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山东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水利不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而且具有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我省要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水利必须先行。为此,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分析山东省情水情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长远需要出发,与水利部签署了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合作备忘录。创建现代水利示范省、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既是一个奋斗目标,也是一个实践过程,基本要求是在治水理念、工程体系、水利制度、体制机制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应是当今时代最先进的,水利发展的各个层面、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应最大程度的现代化。在水利现代化过程中,水利工程现代化有着载体功能和基础作用,由此也可以说,现代水网是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构建现代水网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建设现代水网的过程就是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过程。我们所说的推进水利现代化,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跨越发展,就是在现代治水理念指导下,运用当今时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体制机制来打造现代水利工程体系。
第三,构建现代水网,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抓手。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都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中央明确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通过构建现代水网,使之形成集水资源调配体系、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生态保护体系和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制度体系于一体的水网工程体系。因此说,构建现代水网是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突破口、落脚点、总抓手。我们要把现代水网构建的过程作为强力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的过程,作为推进各项水利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作为全面提升水利管理服务和科技创新的过程。通过抓现代水网构建,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并以此为各地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供水利规划依据和支撑保障。
围绕推动现代水网建设,当前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
第一,要树立现代治水理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治水规律、自然规律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牢固树立民生为本、节水优先、因水制宜、量水而行、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等先进治水理念,坚持依法管水、科学用水、统筹治水,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供水、防洪、生态安全,统筹区域、城乡水利发展,用现代治水理念指导科学规划,确保水网的系统性、安全性、经济性和智能性。因此,要在现代治水理念指导下,深入研究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科学地选择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使之体现到规划建设水网功能上。比如我们在编制水网规划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是,如何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和防洪能力。传统的思维是靠提高河道的堤防标准,但占地多、成本高、效益低,且无法抵御超标准洪水。如果利用低洼地规划一部分生态湿地型蓄滞洪区,遇到超标准洪水的时候,可以发挥蓄滞洪水的作用,提高防洪能力,同时还能补充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也能够发展生态湿地型经济,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再比如统筹治水的问题,如分别建设防洪调度网、水资源配置网、水系生态网,不管是从经济性,还是从可行性、效能性的角度考虑,都无法与综合性的现代水网相比。所以水网规划的编制,一定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念、现代治水理念、先进治水思路来指导。
第二,要坚持现代水利目标。规划上的主动是最大的主动,规划上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上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为争取主动、避免失误、减少浪费,要紧紧围绕水利现代化这一目标,坚持一步到位编制规划,并使功能设施配套齐全,成为有机整体,避免搞成残缺工程、遗憾工程。规划不仅要体现工程的必要价值,还应体现工程的充分价值、最大价值、最高目标,能够为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对三大水问题都要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寻求彻底解决的方案,并要注重发挥水网规划的先导、引领作用,按照因水制宜、量水而行的科学发展理念,为各地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客观依据,使之与当地水资源秉赋和水环境条件相适应。为此,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在规划一步到位基础上,分步进行实施,一个规划干到底,通过规划引领和指导山东实现水利现代化。
第三,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科技和信息化是现代水网的基本标志。现代水利建设靠科学技术支撑,主要体现在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水网,用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全面提升水网工程的智能化水平,靠技术上的先进性来保障水网的安全性、经济性、智能性。为此,既要积极采用输水渠道构建新技术、节水灌溉新技术、水库堤坝防渗加固新技术及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确保水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又要在关键环节、重大课题上组织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研究。尤其要加强黄河三角洲地区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微咸水的处理技术研究攻关,通过构建现代水网,解决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支撑和保障黄河三角洲开发。同时还要注重研究山丘区多水库串联自压灌溉技术路线,解决山丘区的灌溉问题;深入研究生态湿地型蓄滞洪区建设模式,使蓄滞洪区成为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俱佳的区域。
第四,要确保规划切实可行。水利规划是战略规划、基础规划、先导规划,与各行业发展、与各类空间布局、与所有人的利益都密切相关,因此水网规划不是部门规划,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主体都是政府。全省水网是省市县三级架构,规划要分别由省市县三级政府组织编制。
省级水网是现代水网的骨干框架,主要是依托南水北调、胶东调水“T”型骨干工程,连通“两湖六库、七纵九横、三区一带”,构建跨流域调水大动脉、防洪调度大通道和水系生态大格局。其中的“三区”是指东部沿海区、鲁西北平原区和鲁中南山丘区三个水情特点不同的区域,“一带”是将三千里海岸线建设成地上防潮、地下防侵的海岸防护带。
市级水网主要是规划建设本市范围内县与县之间的连通工程和市域水网控制工程。县级水网则应包括县域内资源配置、防洪减灾、雨洪水资源化、农田灌排、生态水系、水利信息化六类工程,是现代水网的基础工程,应满足水利服务的全部功能要求。
规划不仅要为解决当地水利发展面临的各类突出问题提供切实的解决方案,还要为规划的实施提供可靠的投资保障;不仅要测算出实施规划需要的投资总量,还要确定具体的资金来源渠道;不仅要在集思广益基础上形成高水平的规划,还要通过法定程序批准实施。因此,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请高水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省里将根据各地水网规划编制情况,确定现代水利示范市、县,为创建现代水利示范省探索路子、提供示范。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还要相应配套编制各类专项规划。一要配套编制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包括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工程等。在公共供水上,要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思路,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真正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二要配套编制防洪减灾工程规划,按照“上拦中滞下排”的布局和蓄泄兼筹的原则,加强河湖库综合整治和联合调度。特别是要注重生态湿地型的蓄滞洪区规划建设。三要配套编制雨洪水资源化工程规划,加强水库调蓄、河道拦蓄、湿地滞蓄,沂沭泗汶河的雨洪水资源利用、城市集雨设施、农村坑塘等都要纳入雨洪水资源利用规划。四要配套编制农田灌排工程规划,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思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要最大限度把现有耕地规划到各种类型的灌区之中,集中投资、连片治理,治一个成一个,同时要强化灌区节水改造,注重节水设施配套,并把田间工程产权移交给用水户,建立用水户自主管理的长效机制。五要配套编制生态水系规划,围绕“四带三区两湖一环”的总体布局,以生态脆弱区、水源涵养保护区、地下水漏斗区为重点,以治理、保护与修复为主要措施,按照“上游水土保持、中游河道治理、下游生态湿地”的思路和“截、蓄、导、用”的环保治理模式,建设河湖健康、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六要配套编制水利信息化规划,全省水利信息化工程体系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基础环节是打造水利数字地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加载水利静态信息;第二个环节是构建信息采集和传输网络,使全省所有的水利工程实现实时在线监控,并及时将各类数据传输到监控平台;第三个环节是建设省市县三级综合平台,通过软件的开发形成各类业务应用系统,为水利管理、服务和工程运行调度提供信息依据。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规划也是现代水网规划的组成部分,要与现代水网规划统筹编制,使之融为一体。
现代水网规划要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分步组织实施。在编制水网规划的同时,就要提出年度实施计划。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目标,全省现代水网要在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黄蓝两区”和有条件的市县要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四条:
一要明确主攻方向。要把直接涉及民生的水利项目、防洪薄弱环节突出问题、水网体系的控制性工程作为优先领域,确保如期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任务。要注意现行投资政策与水网建设计划的衔接,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在抓好已经安排投资计划的基础上,科学安排水网投资建设,切忌搞成“两张皮”。
二要精心搞好工程设计。现代水网是个庞大的网络工程体系,涉及项目众多,要统筹安排前期工作。在统一编制水网的前提下,全省每一项水利工程都将成为现代水网的组成部分,也都因此具有全局意义。要精心设计每一个工程,设计标准、技术模式、工程性能都要与整个水网的功能一体设计,确保性能匹配。设计跟不上导致前期工作滞后是制约争取国家政策、加快投资建设进程的主要因素。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前期工作进度,认真落实好国家从建设资金当中提前安排前期工作经费的政策,同时争取各级财政专门安排部分前期经费,并建立滚动使用和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前期工作进度,提高投资建设效率。
三要强化施工管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我们打造的这张水网,将是保障山东水安全、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长期发挥作用的网络工程体系,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过去分散孤立的单个工程出现问题,影响是局部的,但在构建现代水网的体系中,任何一个工程出了问题,危害和影响都可能放大,甚至会出现蝴蝶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因一个工程环节出问题,可能影响整个水网的运行,甚至造成全网瘫痪。为此,对所有建设工程都要严格实行“四制”管理,确保每个工程的质量安全,并使所有工程都建设成为优质工程。要科学安排施工进度,通过保障合理工期,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四要注重投资绩效。全省水网投资建设实行分级负责。省级投资主要用于省级水网框架工程、市级工程、控制性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市级水网、县级水网主要靠市县级投资。要十分明确,构建现代水网是依托现有水利工程、利用现有水利工程、提升完善现有水利工程、整合连通现有水利工程,而不是撇开现有水利工程重新搞一套工程体系。因此在投资政策上,也要在充分利用国家现行政策的基础上,按照打造现代水网的规划来安排投资建设。各级都要算好投资需求账,并研究好各自的投资建设方案。重点是立足各地实际,进一步扩大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比如,中央确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我省根据实际扩大到10%~20%,包括筹集水利建设基金的政策,都有很大弹性空间,关键是要把政策用足。这是贯彻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最重要的实际问题。同时要管好用好每一笔投资,确保投资绩效,保障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和干部安全。
水网效能的发挥,必须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健全的管理机构、高效的管理手段、科学的运行调度。水网运行调度的要求远远高于单个工程运行管理。从充分发挥水网效能的角度出发,要注意抓好四点。
一要配套完善管理设施。工程管理设施、监测设施、信息化设施都要配套完善,并且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一体设计、协调实施,为现代水网高效运行、管理、调度提供必要的保障。要坚持工程带水文、工程带科技、工程带信息化,在工程规划过程当中就要注重解决配套管理设施问题。
二要深化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央部署和省里要求,根据各类工程的不同产权性质、功能作用,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健全管理机构,并且要有人员和经费上的保障,彻底解决过去重建轻管问题,确保工程建成一处、管好一处,充分发挥其效益。
三要强化调度运行管理。水网工程面广量大,需要科学处理防洪调度、供水保障、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水网越大,负荷越重,管理难度和调度任务就越艰巨,就越需要严格规范的运行管理调度。要配套编制运行调度方案,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和救急机制,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应急处理,避免产生连锁反应。
四要提高水利服务水平。改善保障民生是水网工程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工程建设进度的加快,水利服务特别是水利民生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重。因此,加强和改善水利民生服务,必须突出抓好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并真正当成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措施,作为改善基层水利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要重点抓好乡镇水利站、防汛抗旱专业服务队伍和农民用水自主管理协会组织建设,切实提高水利职工队伍管理运营现代水网、搞好民生水利服务的能力水平。要加强人才引进和队伍培训,使水利队伍的水平素质、能力作风能够适应现代水网建设管理要求。
构建现代水网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水利现代化的主要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团结拼搏、积极进取,奋发努力、扎实工作,全面加快现代水网建设步伐,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跨越发展,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