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风水学于现代风景园林之运用

2011-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1年26期
关键词:风水学风水风景园林

牛 翊

风水学,从产生到推广,到明清时的盛行,再到被质疑,被排斥,加之轰轰烈烈的“破四旧、文化大革命”等运动,早已在人们的心里留有浓重的阴影。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风水学一再被冷落,被扣上了迷信、伪科学的帽子。虽然近几年国内关于风水的研究仍在继续,但关于“风水说”的讨论实际上多在风水意识的表层结构上,并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精神领域。

在中国古代,风水理论渗透到了造园理论和实践中,对各个园林设计要素的应用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英国著名科学史权威李约瑟(Joseph Need Ham),评价中国古代的风水为“准科学”。他指出,风水理论“总是包含着一种美学的成份”。美国城市规划权威专家凯文·林奇在其代表作《都市意象》一书中,也曾高度评价了中国传统的环境哲学,称风水理论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

1 什么是风水学

风水又称堪舆。风与水是自然界万物的两个代表,堪代表高处,舆代表低处,表明地势的变化与自然环境。

古代风水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与元气说之上的,所以自然而然地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作为融贯整个风水学的灵魂。《履园丛话》说:“人身似一小天地,阴阳五行,四时八节,一身之中皆能运用。”元气在宇宙天地间回荡,气在人体中聚合,人实际上被视为自然生态链的一环。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自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强活力。所以,风水可理解为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咸备,达于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2 风水学与风景园林的内在联系

风水理论在其实践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也通过理论思维,汲收融汇了古今中外众多智慧,最终形成了集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人体生命信息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等方面的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其中联系最紧密,运用最多的是在建筑选址和城市规划上,如北京故宫、颐和园、天坛、敦煌莫高窟、曲阜乳府、孔庙、孔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西藏拉萨市布达拉宫、武当山古建筑群、苏州古典园林、平遥古城、丽江古城、龙门石窟、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殷虚、秦始皇陵、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凌、明孝陵等,无不带有风水的理念,风水就是这些遗产的设计的典范与灵魂。

风景园林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大到对自然环境中各物质要素的评估和规划,以及对人类社会文化载体的创造等;小到对构成景观元素内容的环境节点细部的创造性设计和建设。或许可以说风景园林是建筑与景观规划的结合。

而中国风水学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子。

在“风景园林”这个词还没被定义前,中国风水学所从事的内容就包含了风景园林设计所从事的内容,比如“相宅、相地”就相当于现在的“规划布局”“相宅、相地”就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符合自然规律而在构筑前所做的确立位置、方向等内容的“规划”。风水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很是广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古代的风水师相当于现代的风景园林师,由此可见,当代风景园林是风水学的一种文化引承。

风水学和风景园林都是为人类服务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都涉及到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等学科,都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对土地的规划布局。

此外,风景园林的研究范围与风水学关注的范围是基本一致的。从本质上讲,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规划是一门研究人与景观客体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并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精神需要为最终目的。而风水学亦是以“人”为主体的,以寻求人与自然(“自然”的自然和“人化”的自然)和谐共处的学科。

3 现代风景园林之风水启示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风景园林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当代的风景园林多是片面地照搬了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生搬硬套,始终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风景园林文化。加上当今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困扰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那么,怎样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保护环境,挖掘文化,形成特色,已成为我国风景园林人士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风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其内蕴深厚的科学成分和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仍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1)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美的审美倾向。风水理论认为,“天道”,即普遍的自然规律,它的存在与运作,乃“作天地之祖,为孕育之尊,顺之则亨,逆之则否”(《黄帝宅经》)。在中国古代,自然被赋予了肯定性的价值和意义,并加以人类情感,具有道德意志以至情感内容,人与自然两情相洽的审美观照,很早便成为现实生活的重要内容,由此演变发展为自然美。而自然美的发现认识,充分发展而升华为自然美学,成为建筑、艺术、哲学的基础理论。遂使中国古代园林以其景观人文美同山川自然美的有机结合,显现出诗情画意,意象隽永,虽有人作,宛若天开的园林特色。

风景园林设计是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自然美的审美标准能使园林设计更美观,更舒适,更持久,更生态。山清水秀,避风向阳,会让人神情愉悦;流水潺潺,草木欣欣,会使人流连忘返;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会使人心旷神怡。

2)以人为本,人文精神与园林景观结合。有谓:“人与天地并立为三,非天地无以见生成,天地非人无以赞化育”。在风水理论看来,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伦道德或行为准则即:“人道”,亦应与天道一致:既不能违背天道行事,更不能仗持人力同自然对抗,却可以而且必须认识、把握和顺应天道并以之为楷模而巧加运作,达到合天人的至善境界,满足人生需要。“故工不曰人而回天,务全其自然之势,期无违于环护之妙耳”(《管氏地理指蒙》)。在园林设计,即环境的营造中,运用风景园林营造理论及其工程技术,融入风水学“天人合一”的理念,“而乃怡情山水,发其所蕴,以广仁孝于天下后世”。以人对于景观的感知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强调人的认知能力和改造能力,强调人文价值,合理地利用自然和有节制地改造自然,包括融入寄情山水、游目澄怀的审美情感与精神内涵,强调景观与人文的对话与交融,营造出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境域。

3)顺应天道,因地制宜的设计宗旨。风水学主张“务全其自然之势,期无违于环护之妙耳”(《管氏地理指蒙》),即因地制宜,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改造方式。《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园冶》亦云:“得景随形”。所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遵循一个“场地—理念—场地”的拟合过程,从场地的实际勘探入手,到形成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案,再回到场地工程施工的完整流程,尽量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强调结合自然地形进行规划设计,尽量少动土方(即“因山作势,就地成形”),并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的花草树木,对于水的处理,亦以天然水体为前提,仅以疏浚、筑堤、堆岛方式来增加水面层次,丰富空间组合,成其大观。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达到“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境界,才是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

4)注重景观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风水学”强调气脉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气周流于天地万物之间,集能、质、生物、信息及精神于一体,风水鼻祖郭璞在《葬书》中有云:“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隐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行夫地中发而生夫万物。气乘风则散,略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气脉”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表现在景观各构成要素的联系和完整,任何一个元素的价值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与整体交流的时候才能突显出来。注重协调形态与内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宏观地把握协调各景观环境要素的关系结构,优化组织,寻求最佳组合,并结合所在地的地形特点、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等,合理利用周围地理环境,创造出既有很高观赏价值和很强的实用功能,又与周围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协调的和谐的较完美的环境空间。

5)空间布局对称均衡的风水观。对称,是自然美的形象表征。从各种植物到动物,譬如树叶、蝴蝶、蜜蜂、鸟兽、人体等等皆呈左右对称关系。无论是阴宅还是阳宅建设,传统风水少不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突出中轴线的布局模式。这种四面环抱的封闭空间,一方面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局部生态和气候系统。另一方面,左右对称的布局模式以及建筑物本身的对称样式也是风水关于美学对称均衡原则的体现。风景园林空间布局的对称均衡性设计,就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有机模仿,在这种模仿中人类可以获得感官和情绪上的愉悦,进而产生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审美感受。

6)顺气而理气的植物配置手法。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管子枢言》云:“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则以其气。”《青乌子先生葬经》概括说:“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在景观植物的配置中,景观设计者应顺气,即顺应气象变更的规律,种植适应不同季节的不同植物,以适应动态的四季变化,做到以动制动,以变应变,丰富园林的内涵;此外,园林作为一门空间艺术,园林的欣赏过程就是园林空间序列展开的过程。根据风水学“因形察气”的原则,理气即是对空间序列的处理,把园林的功能的问题转化为空间结构的问题,依据风向及朝向,运用植物景观来围合空间,达到功能上的需求,使景观内部空间开合有致,虚实相生。根据阴阳相生,植物配置,通过绿树成荫柔秀之美与建筑群的雄壮之美的刚柔相应、阴阳交泰,达到园林的整体美感。

4 结语

今天,风水作为传统文化的历史回归,并非出自简单的对于旧物的猎奇与展玩,而是当代社会人类理智深沉的辩证归复,即追溯人类历史并展望未来,从中寻觅人类曾一度丧失,却又为人类所必需的和谐追求:“天·地·人”。而传统风水理论在这一意向下,也终将为当代风景园林在中国的移植与发展,增添历史文化的民族精神内核。当代园林人士应正确认识风水学的精神内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风水学“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理念,融合于风景园林设计之中,形成本国特色风景园林文化,促成中国当代风景园林的新突破。

[1]Wheatley,P.The pivot of the four quarters.Aldine,Chicago,1971.

[2]李团胜.景观生态学中的文化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0,16(2):78-80.

[3]汤茂林,金其铭.文化景观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趋向[J].人文地理,1998(6):41-45.

[4]徐兰伏.“文化与文化景观”概念浅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10):23.

[5]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风水学风水风景园林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风水学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风水——环境感应心理学 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中篇)
传统风水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家居风水学研究
中国古代商业空间中对于风水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