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校园景观人文精神的环境教育

2011-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1年26期
关键词:场所景观校园

王 禹

1 场所精神与校园景观

Genuis loci原本是指一个地方所具有灵魂、特质之所在,这种特质决定A场所与B场所的差异性。挪威学者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在他的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提到两种场所精神:导向感(orientation)和认同感(identification),并这样写到:“人所生活的认知环境,并不只是使用的工具,或是任意事件的集合,而是具有结构,同时使意义具体化。这些意义和结构反映出人对自然环境和一般的生存情境的理解。因此对人文场所的研究必须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为出发点。”那么,大学校园当然也就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质的场所,而其场所精神必然和校园的景观有密切的联系。

反而言之,景观对一所学校的意义并非传统意义上那么简单:在一块土地上的美丽的景观,不一定是一所大学,也可以是大型的公园。只有在拥有一流的学者、研究生与大学生,并且有频繁的、持续不断的研究与教学活动之后,才称得上是所大学。景观的意义,是无法独立于大学的场所精神之外讨论的。

2 校园景观与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就人文精神的外延,它包括了非智力因素,道德,伦理以及部分美育的内容。差不多就是我们说的思想教育的内容。

什么是人文教育。简单地说,人文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教育和训练有所不同:训练是传授某种技艺,教育则是要给人提供某种精神品质。大学就是要为年轻人建立一种精神的故乡,使他们在万变不息的世界上闯荡时,有一种内在的资源。

构建校园的人文精神除了言传身教之外,境教也是营造文化品位的重要一环,且其潜移默化、日久浸润之功并不亚于书本或教师。因此在校园景观精心营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人文情怀所产生的环境教育。

3 各大高校营造校园人文景观的实例

美国大学的校园建筑,除了实用方便之外,尤其考虑其精神的作用和心绪的功能,让每一位师生和访客,均感到肃穆优雅的人文情怀。而我国大学校舍建筑常用科系馆舍命名,土木馆、化学楼、一舍、二舍、一幢、二幢等,固然方便好记,有其优点,但也因而欠缺人文情怀,哈佛大学则常用该学系的著名学者人物为系馆命名,影响所及,连理工为主的MIT也由以往的工一馆、工二馆等改为爱因斯坦馆、牛顿馆、达尔文馆等,这样,建筑物给学生以见贤思齐的精神激励。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在新校园生活区入口处再现了老校园生活区里的一幅瓷砖壁画让学生不时地怀念曾经承载了学校多年历程的老校园;同时在新校园里还保留着曾经由同学们自己设计的雕塑,见证记忆,让学校历史在这里得到宣扬,延续老校园里的历史文脉。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园中树立的清华门,暗示了两所清华大学的关联,其是密不可分的。

浙江大学新校区建设就将世界上优秀的造园手法应用在校园景观的创造上,以丰富多彩的园林形式体现多元文化的组合。新校区的校园景观是:丘陵起伏的山地和涓涓流淌的小溪似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田园牧场风光;规则对称式布置的花坛水池体现法国巴洛克式园林华美壮丽的景象;“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山水景观反映了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气魄和风范;而小桥流水、诗情画意又是江南文人园林的真实写照。整个校园就是一曲和谐的交响乐,既有激情澎湃的旋律,又有委婉舒缓的乐章,将理性与浪漫、古典与现代、含蓄与直观、幽静与热闹、高雅与通俗、刚健与柔美、灵秀与粗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多样性统一的园林化校园景观。

4 怎样营造校园的人文精神

4.1 将建设历程记录

新校园景观可以展示历史,却不能复原原貌。景观设计要让学生走在新校园里仍能唤起对老校园的珍视,能依稀感受校园的过去,让学生依然保留着对老校园无形的感召力,具有深刻的教育功能。在大学校园里,时代、地域、历史和事件等都可以成为校园特色景观形成的要素,它们在校园里的存在、积淀成为学校特色。新校园景观设计应充分地发掘、展现学校的文化内涵,同时富于校园新的精神内容,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景观。展示历史,塑造历史校园景观不能脱离时代,同样也不能隔断学校的发展历史与文脉,新校园景观设计需要用心分析传统环境的内涵,创造与之协调发展的新形象,以恰当的与自己所处历史位置相称的形式,实现校园生活和文化传统的历史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不仅指保持其外观的连续,还包括空间结构、校园生活和文化传统的延续,这些都是校园景观特色的直接体现。大学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有许多值得纪念和保留的,同时不同的发展时期也在校园中留下了各自的痕迹。新校园景观设计必须要考虑传承校园历史,以全新的手段展示学校的积淀,这样新校园才可以延续学校长久以来保留下的珍贵记忆。

当考虑如何在新校园里展示校园历史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今天新校园的建设就是在书写学校明天的历史。

4.2 地域性

地域性的考虑使位于不同地域的大学具有了不同特质,这样一种特质,是形成人对新校园认同感的重要基础。顺应环境特质,延续现有自然环境的特质,是大学校园景观营造中展现地域特征的重要条件。有特色的景观是新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方面,时代、历史、地域及校园文化、校园活动等都是塑造特色校园景观的有效手段,也是新校园中不可忽略的人文要素。在新校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展现校园的历史风采、挖掘校园的文化内涵,使校园景观呈现特色最大化,充分发挥校园景观的教育作用。地理区位、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等,包括人工环境特征,也包括当地的民风民俗。地域性是大学校园景观形成的自然基础。大学校园景观的形成有自然基础,从选址到建筑群体的关系以至单体设计,都离不开对自然气候与地形、地貌的考虑,使校园景观展现地域特色。

4.3 宣扬校园文化,展现学生风采

通过校园景观宣传学校的教学宗旨、校风校训、优良传统、学术氛围、学生精神风貌等等,是校园景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4.4 生态平衡、自然主义

舒适宜人的校园是一个供师生长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人工环境,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的效率和彼此的交往沟通。因此,校园景观建设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第一要义,具有人性化特征。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在维修校园内的10栋老建筑时,就重金聘请了盖理等世界知名的建筑师进行规划设计,以便更高水平考虑师生教学科研、审美、交往、休息、娱乐等需求,确保规划及建筑的水平和质量。可见,麻省理工学院这一世界名校已认识到,面对新世纪的全球范围的人才争夺战,从人的需求出发,高水平考虑校园景观建设问题是很重要的。

景观化校园倡导自然主义,正是因为自然是个性的源泉,强调自然即强调特色。在尽量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管理,不仅使校园生态得以延续及改善,同时还达到塑造校园品牌特色的目的,从而体现校园环境的持续发展。景观化校园的主旨是以人为本。将校园环境各要素以“以人为本”为原则来组织,使学校环境真正尊重人、关心人、塑造人。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消减压力、疏松心理的生态平衡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是当代绝大多数高校师生的内在心理要求,也是新世纪呼唤生态环境意识的社会主流,还将是实现大学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纵观当今世界一流的学府,如剑桥、哈佛、斯坦福等,正是以追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并且拥有优美、自然的校园景观而著称世界。新世纪中国一流大学的校园景观,应是中华文明“天人和谐”思想传播的重要象征,因而要营造出别具特色的校园景观,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4.5 校园植物

路易斯·康说:“学校之初,乃是一个人坐在大树下,当时他不知自己是老师,他与别人谈论他的知识,这些人也不知他们就是学生”。可见,校园植物对烘托人文环境,创造场所精神也是有相应的作用。因此,校园种植作为一种廉价的环境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地域特征和人文风貌。综上所述,景观化校园在创造良好校园环境的同时展现校园历史,烘托人文氛围。这样既节省了校园投资,又创造了校园品牌。

4.6 多元化交流

文化浓郁校园景观建设要注重多种文化知识的渗透交融,多元文化的交错组合。通过校园景观多样化的形式,体现大学广泛吸收各种知识、文化、人才,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胸怀和本质,反映大学作为育人场所,英才荟萃的特色。

4.7 空间多层次激发交流愿望

各学科院系等功能单元内部布置有宜人的小尺度庭院空间,而建筑群体围合成的组团也设计了如勤奋园、求实苑等特色的主题广场,形成具有文化氛围的特定场所。在学生宿舍区设计了生活街把各组团联结成一体。另外面向基地东北角设计了视觉景观通廊,考虑到市区人员沿四号线公路经过学校时,能够形成第一个美好的感官印象。这样多层次的景观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了丰富而有机的景观、绿化系统。它将为校园师生提供理想的交流场所。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术环境中,这种随意的交流也正是大学精神的核心。

[1] 倪 明,李朝霞.浅议学校交往空间的塑造[J].山西建筑,2010,36(14):3-4.

猜你喜欢
场所景观校园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远离不良场所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