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的优化策略探析

2011-08-15 00:4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专业本科口译教学内容

何 妍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阳550025)

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的优化策略探析

何 妍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阳550025)

以目前国内口译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参照,以贵州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等四个方面,重点探讨口译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本科口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口译;口译教学;优化策略

一、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相继开设了口译课,而口译教学研究一直滞后于笔译教学研究,成为我国翻译研究的薄弱环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国间经贸、科技、文化、教育交往越来越频繁,对口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而传统的口译教学体系显然难以适应这种需求。因此,我们如何定位课程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创造性使用教材,并结合本土特色,进一步发展和优化口译教学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目前国内口译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参照,以我校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等方面,重点探讨口译教学的优化策略,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校本科口译教学。

二、课程目标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将课程目标分为两类:一类为总目标(general objectives),即一般性教学目标,另一类为具体目标(specific objectives),即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所能达到的具体专门目的(即所掌握的知识领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能获得的具体技能等)。

目前国内翻译界对口译课程目标的定位问题主要是围绕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这两个概念的区分,目前已经达到以下共识:穆雷教授认为:“为辅助外语教学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教学翻译,其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为培养译员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翻译能力。”[1]184此后,刘和平教授在她所著《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一书中对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区别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语言教学中,翻译的目的常常是理解,是学习语言;在翻译教学中,理解是基础,理解的目的是翻译,是进行交际。”[2]22-23而鲍川运教授则认为,“仅仅靠上述的区分标准似乎还是很难为大学本科口译教学找到一个适当的定位,应该根据口译的标准、口译的性质和认知过程制定出符合口译技能训练自然规律的比较现实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翻译培养体系,为大学本科口译课在这个体系中找到一个适当的定位。”[3]他进一步指出,大学本科口译课的性质是教学翻译,是外语教学的一个有益的手段,但是大学本科口译课也可以为翻译培养作出贡献。

笔者在认同这一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本科口译教学是先以教学翻译为主,然后逐步过渡到翻译教学的基础阶段。此外,为了保证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的合理定位,我们除要了解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以及了解相关生源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差异性,发挥地域特色,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条件和教学资源建构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因此,笔者认为,我校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的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双语交际能力,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口译技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复合型口译人才”。

三、课程设置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口译课程一般是作为英语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部分,被放在第三学年的两个学期或者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和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教学周期为一学年,共72学时,由于课时有限,口译课程的授课内容难以得到保证,口译课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鉴于此,笔者对我校英语专业的三年级本科生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试图了解学生们对目前课程设置的看法以及他们对课程设置中亟待增加和改进的项目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第一,为使口译课在学生的高年级阶段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增强口译课和其他课程的衔接性,笔者建议,增设以下三门课程:

1)高级口语课,作为口译课程准备阶段的口语课程,提高学生的英文口头表达能力。

2)听意(即耳听会意)课,即听译的前期准备,打好学生学习口译的基础,增强学生学习口译的信心。

3)语篇分析课,增强学生对口译材料的语篇结构分析能力,在口译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好语篇与语境、意义的关联,以及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提高口译准确性。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构建以口译课为核心课程的“口译+口语+听意+语篇分析”的一体化课程模式。

第二,由于旅游业一直是贵州的优势产业,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地域特色,首先努力构建“旅游口译”为我校特色课程。其次,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复合型口译人才的迫切需求,笔者建议增设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如:文化、教育、经贸、科技、法律等方面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增强对知识的背景了解。如果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有限,笔者建议可与其他院系共享该类课程,尝试构建“口译+文化”、“口译+教育”、“口译 +经贸”、“口译 +科技”、“口译+法律”的板块课程模式。最后,由于近年来,贵州与省外以及国际间的经贸、科技、文化、教育交往越来越频繁,各种国际会议、展览和比赛经常在贵州举行,会展业在贵州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良好发展势头,如“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首届世界拳王争霸赛”等,而高级翻译人才相对来说一直都很难找,所以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内其他外语院校的经验,将会展口译作为我校口译教学课程设置未来发展的一个努力方向。

四、教学内容

目前我校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口译教学在广泛借鉴国内其他专业外语院校的先进经验基础上,遵循“技能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编排课程教学内容[4],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从口译概论导入(包括口译的定义、本质、特点、分类和标准,口译的过程、译员素质等),侧重口译基本技巧训练(包括演讲技巧、听取信息、逻辑分析、记忆力训练、笔记技巧、数字口译技巧、语言表达和转换技巧等)。第二学期在复习巩固上学期的口译基本技巧基础上,以主题(如外事接待、礼仪祝词、旅游观光、商务谈判、经济贸易、科技报告、环境保护、外交政策等)为主线,侧重口译的综合实战训练。为推进口译教学进一步发展,笔者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第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推广教学内容模块化的理念,将口译教学分为:1)技能教学模块(笔者建议,在原有的口译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教学基础之上,增加“信息查找的技能”,例如在进行某一主题口译的实战训练之前,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百科全书、专业术语词典、网站等查找相关主题材料,只有当学生对主题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开始口译);2)知识教学模块(包括双语知识,百科知识和口译理论知识);3)实践教学模块三个板块。这些模块贯穿在整个口译教学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动态形式推动口译教学实现最优化。

第二,为丰富教学内容,我们要随时关注国内外口译教学研究的新发展,并尝试将口译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口译教学质量。例如,王恩冕教授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口译员存在英语发音口音问题占26%,语言间转换等逻辑性问题占22%及术语掌握不足占22%[5]。这些研究无疑为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提供了参考,因此,在今后的口译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考虑将这些方面有机合理地融入到教学中。

第三,在第二个学期的主题口译教学中,笔者建议,可以考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设计主题口译实战训练内容,例如,在外事接待、礼仪致辞、文化、教育的主题口译实战训练中以“服务贵州,面向东盟教育”为导向,增加与中国—东盟教育活动相关的教学内容,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口译人才。

第四,由于口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笔者建议,我们要努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成熟时,我们可以建立学界和业界的联系,建立口译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先在课堂上模拟业界翻译实务进行操练,然后再由专职教师指导进入业界实习,参与实际的翻译业务工作,提高口译实践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

五、教材使用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内口译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各类口译教材也大量出版问世,笔者将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的教材总结为以下四种模式:北外模式、上外模式、广外模式和厦大模式。前面两个模式的教材主要是以主题为主线,后面两个模式是以技能为主线。目前,在我们还没有自编口译教材的情况下,从实际教学的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选用教材。采用厦大模式的教材(林郁如(编审),雷天放、陈菁(主编)的《口译教程》(2006))为主要教材,再以其他多种教材做补充教材。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笔者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第一,由于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有待加强,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译技能,我们可以明确定位教材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可以适当降低教材上训练材料的难度,因为“适当降低讲话内容的难度同样可以实现口译教学目标”[6]。

第二,由于教材内容书面化是普遍现象,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针对同一篇文字材料进行笔译和口译的实践操作,然后对比笔译和口译的差异,尝试将笔译的书面材料进行删减,替换和改写,以适应现场讲话和发言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第三,由于教材出版周期较长,内容容易过时陈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所以教师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性,协助找到合适和感兴趣的口译材料,教师最好给出具体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如文本的类型、长度、题材和体裁等。

第四,由于传统的口译教材限于篇幅,不能突出某一个专题的代表性,缺乏灵活性,我们可以把基于小型语料库的口译教材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目标。语料库可以提供充分的语料,动态更新不同题材的内容、或者更新同一题材在不同时期的最新内容,与时俱进。语料库设计开放性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者利用语料库的资源,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练习,突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六、结语

总之,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作为翻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符合地方高校定位和培养目标、符合地方高校本科生水平、符合口译教学原则及学习者认知规律,同时又能体现地方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需要。我们通过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这四个方面探讨本科口译教学的优化策略,旨在使本科口译教学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希望我们在本科口译教学中的这些尝试和创新能够为改进传统的口译教学和提高口译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1]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27 -31.

[4]仲伟合.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中国翻译,2001,(2):30 -33.

[5]王恩冕.“口译在中国”调查报告[J].中国翻译,2005,(2):57-60.

[6]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33.

A Study 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to English Majors at Undergraduate Level

HE Y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Based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s and the trends of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in China,then taking the teaching of interpretation to English majors at undergraduate level in Guizhou University as a case in point,the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from the following perspectives:course aim,course arrangement,teaching content and materials in order to optimize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terpretation;interpretation teaching;optimization strategy

H319.32

A

1001-7836(2011)12-0163-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2.063

2011-12-02

2008年贵州大学校级项目”优化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培养贵州特色口译人才“的阶段性成果

何妍(1977-),女,贵州贵阳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口笔译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本科口译教学内容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西藏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新旧课程设置比较
中药专业本科中药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探讨
大连民族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