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思考

2011-08-15 00:48杨伟权李湘玲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素质传统大学生

杨伟权,李湘玲

(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揭阳522000)

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思考

杨伟权,李湘玲

(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揭阳522000)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因此,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年大学生的素质十分必要。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育大学生的爱心、诚心、进取心、平常心、淡泊心,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素质的目的。

传统文化;大学生;素质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因此,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素质的提升十分必要。

一、重视和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必要性

大学生被人们称为天之骄子,但他们身上既背负着耀眼的光环,又承载着过多的压力。李启铭、药家鑫等都是当代大学生,但他们的所作所为给大学教育敲响了警钟。李启铭是河北传媒学院学生,开车在河北大学校区某超市门口撞倒两名女学生,导致一死一重伤,他不但没有停车,反而若无其事一脸轻松,继续开车接其女友。被抓住后还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是西安音乐学院2008级学生,他深夜驾着私家车看望女友,途中撞倒骑电动自行车的女服务员张萌,下车后发现张萌在看自己的车牌号,药家鑫拿出刀子,对张萌连捅8刀,致其死亡。

据有关针对全国16所高校2 000名大学生中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与价值取向问卷调查显示:21.81%的人认为信仰虚无,找不到人生意义的支点;38.97%的人把个人心理承受力较弱,无法处理生活冲突列为影响大学生放弃生命的主要因素的第一位;14.9%的人觉得活着没有太大意义;2.6%的人觉得活着没有意义;8.4%的人觉得活着无感觉[1]。

以上事例说明,在少数大学生的身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人格缺陷,道德缺失,生命意识淡薄、人生观、价值观偏差,理想信仰的迷失,抗挫能力的欠缺,生命意识淡薄,爱心、同情心缺乏,因而导致了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给个人、家庭、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少数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一点“做事”的知识,但没有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刻不容缓、十分必要。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达到培育大学生爱心、诚心、进取心、平常心、淡泊心,提升大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

传统文化,就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起来并且渗透于民族整体意识和行为之中,世世代代传递、流动的最具生命活力的东西[2]。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根植于中华大地之中,成长起来、经过千百年积淀起来的长期流传的观念形态的文化,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之外,还包括历史、文物、书法、服饰、医学、农学、天文、地理等等古籍文书。

(一)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内容

1.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的爱心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的爱心是非常必要的,爱心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即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爱、对他人的爱、对自己的爱。

(1)对祖国的爱。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凝结成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不辱使节的苏武、抵御外族入侵的杨家将、精忠报国的岳飞,都是爱国主义的杰出代表。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爱国主义的精髓,立志报效祖国。

(2)对家人的爱。家人主要指父母和兄弟姐妹,大学生要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为立德之本,孝由“老”和“子”两个字组成,表示的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尔雅》云:“善事父母为孝。”“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孔子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使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藉。《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这里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悌”,敬兄,而敬兄长的实质,则是要求人们将家庭血亲中的等级推广到社会关系中去,“悌”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

(3)对他人的爱。《中庸》中说“仁者,人也”,即要承认人是人,也就是要求人们把别人当做人来关爱。近期,社会上有一些老年人跌倒,别人想扶也不敢去扶的新闻报道,因为怕别人诬陷和误解。大学生如果都能充满爱心,像爱自己父母一样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他人,一些令人寒心的社会现象就会大为减少。

(4)对自己的爱。《孝经·开宗明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也包括爱护自己的名誉、信誉及德性。

如果药家鑫能从爱自己出发,进而爱护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自己也不会失去生命。李启铭如果能把对自己女朋友的爱推及到被撞的两名女学生身上,也许就不会发生“我爸是李刚”的事件。

因此,要帮助大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爱国、爱家、爱他人、爱自己,从大局出发,努力做充满爱心的人。

2.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的诚心

古人极为重视诚信,把她看做是人格必备之义,也是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诚”即以诚相待,就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信”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前提,也是中国人交友的准则。作为大学生与他人相处,要关爱他人,要讲诚信,要有一颗“诚心”。

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与友交,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这些思想和原则都是处理与家人、他人、社会等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人要以诚为本,努力做到为人“诚实”,待人“诚恳”,对事业“忠诚”。孔子交友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国人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做事诚实守信,与他人相处、交往时有“诚心”。

3.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的进取心

进取心是指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人类如果没有进取心,社会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大学生应该自强不息,拼搏进取,保持一颗“进取心”。

《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提倡人应效法日月星辰刚健运行那样,奋斗不息、积极进取,坚持独立意志、人格尊严和做人原则。自强不息、拼搏进取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旋律,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中华文明历经浩劫而传承的重要因素。这种精神铸就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民族品格。《论语》中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刚健有为、奋发进取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意义深远。

4.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的平常心

大学生正确对待世事,看待得失,要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心有两层意思:一是尊重客观规律和自然规则,尊重客观现实,既不高估自己能力,也不低估自己的能力。二是既积极主动地做事,对任何事情都能尽力而为,但又顺其自然,不苛求事事都完美,始终保持从容淡定的自信心。平常心的培育和养成,始于自身的修养。古人强调修身,修身的方法是“自省”和“慎独”。所谓“自省”就是要经常在内心反省自己的言行,扫除邪恶不好的东西,保留善的东西。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慎独”就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时要谨慎从事,以免做出违礼之事[3]。《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隐蔽的东西和微小的事情,最能显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特别谨慎,在独自一人或无人监督情况下,也不能做坏事,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大学生需要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一颗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平常心,清醒地认识社会和自己的人生。

5.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的淡泊心

在一些人过度追逐物质利益的情况下,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义利观教育,培养其见利思义、重义轻利的思想,有助于消除拜金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在义利关系上,重义轻利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主流价值取向。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认为“义”是人立身的根本,他主张“君子以义为上,君子以义为质”[4]。孔子认为对待义利的不同态度,就是识别君子与小人的根本依据,体现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人格。他所说的轻利,并非不重视“利”,而是反对见利忘义、因利害义、保利弃义。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孟子更是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主张。荀子认为义和利都是人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他说“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他肯定了义与利两者的价值。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名与利,在名利面前有一颗“淡泊心”。

(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素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待传统文化要趋利避害,批判地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既不应全盘否定,也不能一概肯定。传统是在继承中延续、在创新中发展的,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批判地继承的原则。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对待传统文化中那些专制性、宗法性、保守性的东西要加以批判和剔除。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种学风对承继历史遗产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却奠定了中国人凡事都好从历史上找依据,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的精神。所以,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采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2.学习传统文化,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定要有现实针对性,要理论联系实际。高等学校一般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比较重视,而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则有待加强。所以,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保证教学的质量。美国中央情报局曾提出了《中国十诫》,其中有:“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因此,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千方百计使青年学生树立“刻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

3.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力争润物无声、入耳入心

大学生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承受者与创造者,如果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透彻、全面了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则无从谈起。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开设传统文化必修课是必要的。传统文化课应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中。但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应创新教育的方式,如适当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研讨课,举办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系列讲座,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力争达到传统文化教育润物无声、入耳入心的效果。

三、结语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青年中期,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具有一定可塑性。因此,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育青年大学生对祖国、家人的爱心,对他人的诚心,对人生的进取心,对世事的平常心,对名利的淡泊心,使他们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达到提升青年大学生素质的目的。

[1]梅萍.德育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路径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乔德阳,冷士良,阮浩.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弊思考[J].教育探索,2008,(9).

[4]何家义.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3).

Thoughts on How 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Enhances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YANG Wei-quan,LI Xiang-ling
(Ji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Jieyang 522000,China)

Young people are the hope and future of the motherland.To win young people is to win the future.The college studen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and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young peopl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cultivate students’love,sincerity,initiative,common heart and being indifferent to the fame and wealth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traditional culture;college students;quality

G641

A

1001-7836(2011)12-0129-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2.051

2011-10-20

杨伟权(1963-),男,黑龙江北安人,副处长,副教授,从事古代汉语和传统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素质传统大学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生之歌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