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2011-08-15 00:47李文红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高职生理论院校

李文红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地域空间内各种经济活动所组合的有机整体[1]。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基于空间维视角、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一国范围内不同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运行调控等一般性规律的经济学科。[2]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密不可分,我国高职院校招收的大多数是“区域”内的学生,学生毕业后大多也留在本“区域”内就业。任何区域都会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及国家宏观战略布局,形成自身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对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格具有不同的需求,从而对教育结构提出不同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本“区域”的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在办学中,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确定自身的地位与作用,根据经济社会的需要设置专业、根据经济社会的评价调整方向,有目的地培养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一、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涵义

关于就业能力的研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阐述出不同的侧重点。《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指出,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高职生职业能力是一种与未来从事的职业相关的能力,包括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专业实操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从区域产业结构理论要求培养高职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3]区域经济无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无论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都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中最小的单位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类的产业,而高职教育正是由这些产业催生的,产业结构及变化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业办学校”已经成为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不同的区域经济结构及发展水平与特点,对高职教育提出不同的人才培养要求。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市场调查、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实习基地建设及实习开展、校企合作、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体系、就业等都必须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运行[4]。高职生在校期间应学好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将专业理论学习与技能考证结合起来,在学生毕业时,不仅取得学历证书,而且可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都是高职生今后职业选择的条件和基础。

三、从区域经济的内涵要求培养高职生专业实操能力

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制约。这其中的人力资源包括高职教育培养的各种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实用型人才因为定向于实际工作,更加体现出职业特性,因此与区域经济的亲合力愈强,高职院校培养的高职生应是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

首先,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习、实训的指导,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引进企业的高技术人员来指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其次,“订单式”培养学生。可采用顶岗实习、实训,学生一方面可以了解生产一线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可以掌握产品生产的流水线设置情况、产品的加工、设备的检修和操作,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得到良好的结合,另一方面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用人单位联系,学生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如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各种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深入城市和乡村开展社会调查,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作铺垫。

四、从吸引与辐射交互作用理论要求培养高职生职业拓展能力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区域之间既相互吸引,又相互辐射。所谓吸引是指在聚集力的作用下,特定区域从其它区域聚集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和资源,辐射则指特定区域的经济活动在其他区域的扩展和影响。高职教育是在社会现代化、工业化过程中内生于市场经济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5]

首先,加强高职生职业的认知。被誉为职业指导之父的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弗兰克帕森斯就明确指出:“人的个性影响职业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征,每个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人们要想在职业生活中充分地施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实现自己的个性要求,获得尽可能大的自由感、满足感和适应感,那么在择业前,就应该对所选职业进行充分的了解认识。”[6]正确的职业认识是大学生从事工作的良好开端。

其次,加强对职业定位的培养。职业定位是指大学生为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职业和工作单位的过程。高职学生的职业定位是否具有求实性和合理性,不仅关系到其能否顺利就业,找到合适的职业岗位,而且关系到大学生自身才能的发挥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影响着今后事业的发展。[7]高职生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合理定位,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最后,加强职业拓展能力的引导。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职业边界逐步模糊。“职业能力”不仅局限于胜任某一职业岗位具体工作的能力,而且要求具有更宽泛的职业领域的能力。要求高职生在校期间培养综合能力即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及构建知识的能力。

五、从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要求培养高职生开拓创新能力

梯度转移理论的基础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人所提出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产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而每个部门或产品必将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的四个阶段。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这一理论的观点包括: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该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如果其主导部门由创新占主体的专业部门构成,则说明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将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也即说明该理论以创新作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8]。

创新需求和创新优势是驱使企业地理集中的深层动力。[9]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应引领高职生理解创新理论。在我国,创新能力培训理论已经基本形成体系,即采用“案例一分析—结论一训练”的新模式,具有融理论于案例之中在训练中验证理论、在自我反思之中内化理论的特点,符合“感知一抽象一再感知”的认知规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能使培训对象掌握创新能力的基本理论框架以及各种专业技术工作创新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特点,对创新能力形成总体认识。[10]因此,把创新能力内容及培训课程引入课堂是高职院校培育创新人才的首要方法。

其次,搭建创新平台。实行校企联合,拓展高职生创新空间。目的在于让学生直面社会,将注意力焦点放在企业,亲自投身到企业中去学习、去实践、去创造。组织和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如创业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知识竞赛、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激发高职生的创新思维。

最后,提升创新意识。高职院校应从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激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技能、塑造创新个性等方面入手来培养高职生开拓创新能力。

六、从区域经济合作理论要求培养高职生团队合作能力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自然人、法人、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地区和政府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的移动和重新配置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框架下,经济合作主体主要是企业和自然人,在市场机制引导下企业和自然人进行经济合作活动。[11]

所谓团队合作能力,是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上,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一种各尽所能来互补互助以发挥最大效率的能力。团队合作是指一群有专业能力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实现某既定目标而相互支持合作的过程。一个团队竞争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团队中每位成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且取决于每位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高低。[12]高职院校可从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第一,创造合作机会,唤醒合作意识:如成立互助小组、各类社团等。第二,实施小组学习,建立合作学习机制。如构建实验教学团队、体育教学团队等。第三,注意专业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培育和谐的团队精神,如建立跨专业团队、建立科研团队等。第四,加强毕业设计团队管理,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认识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在于探讨培养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出发点及其理论依据,同时也使区域经济学理论应用范围得到拓展。

[1]刘树成,等.现代经济辞典[M].南京: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824.

[2]吴传清,等.区域经济学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

[3]陈栋生,等.区域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61.

[4]周长春.重庆高职教育就业服务区域面向二重性的经济学探析[J].重庆高教,2010,(6):12.

[5]郝寿义,著.区域经济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9.

[6]谢静.关于地方高校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7,(5):25-27.

[7]赵明民.“十五”期间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6):28-30.

[8]孙海鸣,赵晓雷.200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3.

[9]吴传清,等.区域经济学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53.

[10]董燕.试论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3):182.

[11]孙海鸣,赵晓雷.200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96.

[12]王汉成,傅怀梁.加强毕业设计团队管理,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0,(25):124.

猜你喜欢
高职生理论院校
坚持理论创新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