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矿冶文化的历史地位及现实反思

2011-08-15 00:54李社教
关键词:黄石铜绿青铜

李社教

(1黄石理工学院,湖北 黄石435003;2湖北师范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

黄石矿冶文化的历史地位及现实反思

李社教1,2

(1黄石理工学院,湖北 黄石435003;2湖北师范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

黄石缘矿冶而建、因矿冶而兴。矿冶文化成就了其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和华夏步入文明的标志、古代重要的采矿冶炼中心和近代工业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的矿冶工业基地的历史地位,使其在古代、近代乃至现代,都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资源濒临枯竭的今天,黄石必须以矿冶文化为再生之根、发展之魂,推动经济转型和城市功能转型。

矿冶文化;黄石;历史地位;转型

黄石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称,是中国的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里。从共时性看,黄石是资源型城市群中缘矿冶而建,因矿冶而兴,以矿冶资源和产业为主的一个城市;从历时性看,黄石地区矿冶活动源远流长,从商周时期至今,几千年绵延不绝。可以说,黄石矿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与文化特色。矿冶文化独特丰富的物质、精神资源,为黄石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底蕴和广阔的空间,但资源濒临枯竭的现实却使黄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认识自己的过去、弘扬历史的优势、凝练城市的特色,从而在人类文化史的长河中确立自己的定位,如何避免黄石缘矿冶而生、因矿冶而废,这些都是当代黄石人需要交出的一份答卷。

一、黄石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和华夏步入文明的标志

人类进入文明的三大标志之一就是金属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的文明时代即是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族属是华夏。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大冶石龙头旧石器时代遗迹,黄石市区鲶鱼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层,证明黄石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生息地之一;而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100余处多与青铜的开采、冶炼相关,证明了黄石是华夏青铜时代的主要物质产地、文化源头。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祀”与“戎”,都离不开青铜原料。青铜在先秦时期关系到国家的命脉,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不仅在物质方面,而且在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商代设置盘龙城,其目的就在于获得长江中下游的青铜材料,管理青铜的开采、冶炼和运输。楚国能后来居上,也因其掌握着包括黄石地区在内的青铜资源。据铅同位素鉴定,著名的编钟就是用黄石地区的青铜铸造。发现自黄石地区的商代“提梁”、战国“铜斧”等33件文物被国家文物鉴定组定为一级文物。可以说,黄石地区的矿冶活动,对整个中国古典文明的形成有着奠基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1973年确证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上启于商代晚期,经西周、春秋、战国直到西汉,隋唐以后在早期遗址上继续开采,时至今日,仍有开采价值。在铜绿山矿区,已发现古代露天采矿场7个,最大面积达200万m2;地下采区18个,老窿约100万 m3、竖井252条,已使用竖井、平巷、盲井联合开拓;铜炉渣总量约50万吨,炉渣含铜大部分少于0.7%,出产粗铜达15万吨。虽然在希腊克里特岛发现的米诺文化(公元前3000年~前1100年)的炼铜炉早于铜绿山古矿,但当地并未发现矿冶遗址和其它实物;甘肃金塔县火石梁和缸缸洼遗址揭示了中国的青铜冶炼活动始于约公元4100年前,但这两个地方的青铜冶炼活动只延续到公元前1860年左右;江西瑞昌铜岭地区的矿冶活动与铜绿山地区大致同时,但遗址发现晚于铜绿山,且其当时的开采规模、之后的延续历史、现在的保护情况均不如铜绿山。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采掘年代最长、冶炼工艺水平最高、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铜矿遗址。它证实了我国先秦时期采矿、冶炼和铸造是分地进行的,并在采矿、冶炼和铸造业之间,甚至它们的内部都已有了分工;铜绿山矿冶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古代矿冶业在地质探矿、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的空白,推翻了“青铜文化西来说”;特别是大规模配合矿山露天开采进行矿业考古在中国是首例,开启了生产作业和保护遗址并行不悖的先河。这些使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在全国乃至世界矿冶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意义。因此,1982年,它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国家文物局将它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单;2001年3月,它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二、黄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采矿冶炼中心和近代工业的摇篮

中国古代有着漫长的农耕文明,但以黄石为代表的工业文明之炉火3000年不熄,支撑和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并对世界其它民族和地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战国时期,冶铁技术传到朝鲜,铁制农具传到了越南;在汉代,冶铁技术进一步传到日本;张骞通西域以后,把生铁的冶铸技术带到中亚和西亚。

春秋时期至西汉时期,在大冶先后修筑了五里界城、鄂王城和草王嘴城三座古城,是当时的采矿冶炼管理中心。湖北省简称“鄂”,即源于鄂王城。

东汉时,铜山口、龙耳山、东角山等处有铜的采冶。吴王孙权、隋炀帝杨广、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宋代爱国将领岳飞、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等都在黄石留下了采矿冶炼的形迹。五代时期建德年间建大冶县,其县名就得自“大兴炉冶”。

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运筹帷幄,盛宣怀呕心沥血,于1893年在黄石铁山建设了中国第一座官办矿山——大冶铁矿,它是中国第一家使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其规模为当时东亚之冠。1908年,中国近代第一座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铁厂矿有限公司”成立,大冶铁矿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嫡长子、亚洲最早最大的近代钢铁联合企业,远早于日本的八幡制铁所和印度的塔塔尔钢铁公司。1913年,汉冶萍公司筹建大冶铁厂(即大冶钢厂)。

另外,近代黄石市区还分布着慈禧御批的远东第一水泥厂——华记水泥厂、中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大冶铁矿运矿铁路、中南地区第一大电厂——黄石电厂、湖北省最大的煤炭基地——源华煤矿公司、长江最大的运矿港口——黄石港口。

清末民初,黄石是中国唯一拥有钢铁、水泥、煤炭、电力等重工业部门齐全的矿冶工业基地,是近代中国民族重工业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一缕曙光。

三、黄石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矿冶工业基地

解放初始,黄石宝贵的工业资源和基础就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组建了“大冶工矿特区”并受中南军政委员会直辖。1950年8月21日,黄石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诞生的城市。毛泽东主席说过:“我就是骑着毛驴也要去黄石看一看。”大冶铁矿是他唯一视察过的矿山,大冶钢厂是他唯一两次视察过的钢铁厂。“一五”、“二五”时期,黄石是国家建设的重点,扩建了武汉钢铁公司的“粮仓”——大冶铁矿,新建了国家六大有色金属企业之一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将大冶钢厂扩建为全国十大特钢生产企业之一,改建了华新水泥厂、黄石火力发电厂、源华煤矿公司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大企业、大集团。一大批新矿山、新企业建成投产,一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黄石形成。这是黄石工业化发展最快的时期。直至今天,黄石仍被国家定位为我国中部重要的材料基地。黄石生产的高温合金钢,嵌入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长征火箭、神六、神七、嫦娥工程;黄石生产的水泥,凝注在了人民大会堂、武汉长江大桥、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等。

四、黄石的转型和思考

由于长期大规模的开采开发,黄石主要矿产资源保有量大幅下降,主体矿山进入衰退期。黄石长期受“资源文化”的浸透,对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单一:资源型企业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少;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关联度低的单体企业多,产业集群配套企业少。资源路径依赖所带来特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影响了黄石的转型,制约了城市的发展。目前,黄石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解决民生问题任务繁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恢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黄石和大冶因此相继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城市。

历史与现实血脉相连,传承、凝练、弘扬矿冶文化,不仅是要守护一种物质遗产和文化记忆,更要以此为物质和精神基础、动力、催化剂,推动黄石的经济转型和城市功能转型。

目前,黄石在大力实施环境治理项目,全市钢渣、铜渣等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大冶铁矿的深部探矿技术被列为中国危机矿山拯救工程的典范;脱胎于汉冶萍的湖北新冶钢成为中国最大特钢企业——中信泰富特钢集团的一部分;华新、有色公司引进了新的生产线和技术,一跃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美尔雅、中国劲酒等一批新的品牌成为黄石的城市名片。

在旅游业方面,黄石确立了“矿冶古都、山水黄石”的城市定位。黄石正在以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以矿冶文化为重点,全面进行文化遗址、文物的普查,7座博物馆、纪念馆得到建设,4个百年老企业得到保护,中国第一个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长江中下游矿冶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申报成功,中国第一家矿山公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另外,以红三军团的革命史迹为主线的红色文化,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塞神州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三楚第一山——东方山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磁湖、大冶湖、保安湖、仙岛湖为代表的山水文化都在向世人展现黄石的丰富多彩。

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今天,黄石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借鉴美国匹兹堡、法国洛林、德国鲁尔区和辽宁阜新市、安徽铜陵市、甘肃白银市的成功转型的经验,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科学有序开采资源,做精做优资源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传统产业新优势;大力开发替代产业,着力构建新的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黄石经济转型和城市功能转型。

矿冶文化使黄石成为了中国古代工业文明的播火者、近代工业文明的引领者、现代工业文明的先行者,成为了中国工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和写照,见证了中国工业从萌芽到发展,到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因为青铜、铁、钢的使用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所以说,黄石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黄石的先人创造了辉煌的矿冶文化,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中华的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当代黄石人的任务则应该“弘扬矿冶文化,加快城市转型,促进科学发展”,以矿冶文化为再生之根、发展之魂,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转型和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照和样板。

Reflection on the Historical Statu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Huangshi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Culture

LI Shejiao

(1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ngshi Hubei 435003;2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2)

Huangshi city is developed and flourished because of its mining and metallurgy.The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cultur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bronze culture,and marks the civilization in China.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mining center in ancient China,and is the cradle of modern industry.Its historical status which is the basis of the mining industry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kes it becom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from the ancient to the present.Today,when the resources are at the verge of exhaustion,Huangshi city has to make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culture become its power and resource so as to promote its transition of the economy and the urban function.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culture;Huangshi;historical status;transition

G127

A

1671-7422(2011)01-0001-03

10.3969/j.ISSN.1671 -7422.2011.01.001

2011-02-18

李社教(1965— ),男,湖北大冶市人,黄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器物美学、矿冶文化的研究。

(责任编辑 陈咏梅)

猜你喜欢
黄石铜绿青铜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青铜之光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
苦难,使我们更坚强——读《青铜葵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