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生态旅游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1-08-15 00:43:31邓东周鄢武先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栖息地大熊猫生态旅游

张 涛,邓东周,鄢武先

(1.四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四川 北川 622750;2.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

生态旅游是一种体验自然风光、认识、欣赏及保护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旅游[1],具有品味高、计划性强、自然性、环保性等特点[2]。与传统自然观光旅游相比,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者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性及其生态联系[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回归大自然的兴起,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4]。生态旅游地也由原来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扩展到各类自然保护区。据调查,我国早在1997年就有80%的自然保护区正式开展生态旅游,且10%的保护区年接待游客量在10万人次以上,但开发成功的寥寥无几,大都未达到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基本要求,全国约有23%的保护区因开展生态旅游而遭到破坏,11%的保护区甚至出现生态环境退化[5]。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一项重点。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40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当前大熊猫生态旅游日益兴起,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倍受旅游爱好者的青睐,但是对大熊猫生态旅游的认识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因此有必要针对大熊猫生态旅游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和对策进行探究。

1 大熊猫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特征

大熊猫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旅游学界、业界、政府和广大旅游爱好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但迄今为止,对于什么是大熊猫生态旅游尚无一致的看法和明确的定义。大多数人将大熊猫生态旅游理解为凡是与大熊猫有关的旅游都叫大熊猫生态旅游。其实大熊猫生态旅游包含了两个要素,一是大熊猫和大熊猫栖息地,二是生态旅游,二者缺一不可。例如到动物园观赏大熊猫就不属于大熊猫生态旅游。

大熊猫生态旅游以大熊猫这个珍稀物种为背景,凭借大熊猫栖息地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能够带给人美的感受和愉快的体验,还能达到健康锻炼和增长知识的目的,是一项具有科学、文化、教育价值的生态旅游活动形式和生态旅游产业,是生态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

大熊猫生态旅游具有区别于一般生态旅游的特点:

(1)独特性

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珍稀濒危动物,在我国大熊猫也仅仅分布于秦岭、邛崃、岷山、大小相岭、大小凉山6大山系之中。由于受分布区域限制,大熊猫生态旅游便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态旅游。

(2)品位性

大熊猫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旅游者相比其文化素养较高,在其观赏大熊猫形态、欣赏栖息地美景的同时,生态和人文知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3)计划性

大熊猫生态旅游必须经过旅游开发可行性论证之后,向环保部门提交开展旅游的环境评价报告书,经有关部门批准总体规划和环评报告后,才能在科学的规划指导下进行旅游开发建设。旅游者前来旅游也是经过前期的预查了解后,在严格的组织管理下进行参观游览。

(4)自然性

不管是大熊猫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者还是旅游者,都强调大熊猫“生态”这一特点,突出原始自然的特点,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活动都要以大熊猫栖息地自然本色为中心。

(5)可持续性

开展大熊猫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使大熊猫栖息地内各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当地社会经济增长与大熊猫保护得到可持续发展。因而大熊猫生态旅游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是在保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追求适宜的可持续利润。

2 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

在我国已经建立的40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约有半数的自然保护区已经开展和准备开发大熊猫生态旅游。九寨沟、马边大风顶、蜂桶寨、唐家河、卧龙、龙溪—虹口、喇叭河、王朗、黄龙寺、贡嘎山、瓦屋山、太白山、佛坪等自然保护区都具有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并且卧龙、王朗、九寨沟、唐家河、喇叭河、瓦屋山等还逐渐成为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领头军。

在四川省编制的《四川省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大熊猫故乡游已成为全省生态旅游的核心产品。《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在2004年~2010年期间优先发展的10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森林公园中,有大熊猫分布的就有卧龙、唐家河、王朗、龙溪—虹口、蜂桶寨、白水河、贡嘎山、大风顶、喇叭河、瓦屋山等10个。《规划》中明确建立的10个生态旅游示范基地中的九寨沟、王朗、卧龙、蜂桶寨、唐家河、瓦屋山都有大熊猫分布。

3 大熊猫生态旅游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

3.1 对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影响

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活动改变了大熊猫等野生动物原有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它们的行为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影响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及其繁殖行为。随着旅游开发强度的增大和游客的增多,特别是在旅游旺季,频繁的人为活动和游客聚集后产生的喧闹,严重地限制了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直接影响到它们的迁移、饮水、取食等活动。野生大熊猫的繁殖交配期在每年的3月~5月份,这时游客活动会影响到大熊猫的繁殖行为。

(2)使野生动物受到惊吓。夜间游客的头灯、电筒的直射光以及营地篝火对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夜间行为造成惊惧干扰,影响它们的夜间活动。旅游建筑、帐篷等设施对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视觉产生干扰。例如大熊猫的重要伴生动物扭角羚厌恶和敌视红黄、五彩等颜色的帐篷,这些色彩会使野生动物惊惧和情绪恶化。

(3)影响野生动物取食行为。部分游客将塑料包装袋或未吃完的食物遗弃在旅游途中,导致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改变原有的取食习惯。国外就曾报道过某旅游区的黑熊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而去翻垃圾桶寻求食物的现象。扭角羚等偶蹄类动物对盐份有特殊的爱好,很有可能在舔食包装袋中食物的盐份时容易一并将包装袋吞下而死亡。

3.2 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大熊猫生态旅游不仅对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有直接的影响,还对大熊猫栖息地有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森林火灾隐患增加。随着旅游的开发,游客到来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火源,吸烟、野外烤火、篝火等都导致了森林火灾隐患的增多。尽管大熊猫栖息地环境雨量充足,地表潮湿,但冬季干燥茂密的竹林,枯枝落叶较厚的树林等都极易着火。林火的发生必将破坏大熊猫栖息地,危及大熊猫的生存繁衍。

(2)植被受到破坏。栖息地内有着丰富奇特的野生植物资源,游客对它们具有较强的新鲜感和索取欲望,于是常常采摘野果、野花、采挖野草、菌体和攀折树木枝条等。此外,当地群众也大量地采挖药材、花草、野菜以满足游客对土特产的需求。游客在生态旅游区内游览时,旅游线、旅游点的植被将受到不同程度的践踏,如没有控制好游客数量,这种践踏的严重性是不容忽视的。

(3)栖息地破碎化加剧。当前大熊猫栖息地已被分割为大小不等的30多块岛屿,政府以及专家学者正在积极的建设大熊猫走廊带以便将栖息地连接起来。随着大熊猫生态旅游的开发,游客的增多,车流量的增加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进一步加剧。

(4)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由于大熊猫生态旅游还处在初级阶段,管理模式和游客的素质还有待提高,随着游客的增加,旅游活动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饮料瓶、饮水瓶以及食品袋等垃圾不易降解。旅游区内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粪便等如处理不好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4 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4.1 建立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准入制度

大熊猫生态旅游资源不仅仅是某个地区的资源,更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奇特资源,因此应尽快建立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准入制度。政府在招商引资时要详细了解开发商的背景、经济实力和开发理念,提高开发准入门槛。坚决不允许不具有开发实力的开发商进入,坚决不让开发理念有违背生态旅游开发原则,不利于大熊猫保护的开发商进入。

4.2 坚持开发可行性论证和环境评价报告

大熊猫开发前期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编写开发规划,开发后期必须进行监督管理。在制定可行性论证时,要详细调查研究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保护级别、生态敏感性、抗干扰性以及栖息地斑块的大小、生态环境质量、环境脆弱性、游客组成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进行可行性论证,编写开发计划和环评报告。

4.3 建立环境监测体系,控制游客数量

目前我国一些生态旅游区为了更大限度的接待和容纳游客,不断地加强旅游景点,扩大市场,结果导致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因而在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中,要建立起包括客流量、资源破坏情况、环境污染情况以及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等因子的监测体系,采用有效的监测手段,掌握旅游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并依此计算旅游区的环境容量,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地控制旅游规模。

4.4 限制旅游区域,推行有利于保护的旅游方式

大熊猫栖息地上大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生态旅游只能在实验区内开展,因此开展大熊猫生态旅游时要严格控制旅游区域,不得进入核心区和缓冲区。在未建有保护区的大熊猫栖息地开展生态旅游时,当地政府林业部门要顾全大局,充分考虑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核心活动区域和大熊猫走廊带区域,不在这些区域开展生态旅游。

此外,还要推行有利于保护大熊猫的生态旅游方式,不能将现代的生活方式及物质消费欲望同生态自然方式拼贴在一起。在旅游内容和方式上要标新立异,注意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注意以科普知识传播为主,把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大熊猫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印发各种宣传资料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加深对大熊猫的了解,使游客把对大熊猫的喜爱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做到文明旅游。

4.5 法定化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程序

由于大熊猫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一面旗帜,是我国的国宝,如果一旦开发失败,将会造成恶劣的影响,所以大熊猫生态旅游的开发应当比其它旅游资源开发的持更谨慎的态度,应当将大熊猫生态旅游的开发法定化。建议由地方人大颁布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条例之类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将大熊猫生态旅游的开发准入制度、开发论证、环评报告、开发规划、监测体系等法定化。

4.6 加强部门协调,强化旅游管理

大熊猫生态旅游的各类管理部门很多,如旅游部门管理旅游市场,环保部门管理环境影响,旅游经营者管理旅游开发,但是管理的主体必须是大熊猫栖息地的管理机构即自然保护区和林业局。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管理景区的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向各组成成员通报情况,协调解决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监督和要求相关部门制定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管理办法,编制长远和近期的保护开发计划,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旅游经营者还要加大对景区游客的引导和管理,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画册、宣传单、标牌等引导游客爱护环境,爱护大熊猫,并制定处罚条例,对违章违规游客进行严厉地批评教育和处罚。此外还要强调保护区、林业、旅游、环保、国土、村组、旅游经营者等对旅游活动实行协调、监督、检查和综合管理。

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惜濒危动物,不仅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瑰宝。由于环境改变、繁殖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大熊猫野外生存数量仅仅只有一千多只,近年来随着大熊猫繁育技术的发展,其数量在逐渐增加,但其野外种群的保护却不能忽视。保护和发展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开发大熊猫生态旅游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会给大熊猫带来不利影响。将大熊猫栖息地纯粹的“圈”起来而不加以利用和只顾旅游开发,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展大熊猫生态旅游才是大熊猫保护的发展所趋。一方面保护为旅游创造了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了更为优秀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旅游活动既能创造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又能提高公众对大熊猫的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大熊猫保护事业在保护中科学发展,在发展中切实保护,才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1] 万绪才,朱应皋,丁敏.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2,17(2):68 ~72.

[2] 孙根年.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模式研究[J].资源科学,1998.

[3] 袁兴中,刘红,高天刚.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J].生态学杂志,1995,14(4):36 ~40.

[4] 蒋明康,吴小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0,16(3)1 ~4,14.

[5]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 孙瑞谦.森林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和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04(2):48~50.

猜你喜欢
栖息地大熊猫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之利弊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8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6
生态旅游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0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我们都爱大熊猫
大熊猫
BEAN SCENES
大熊猫也消暑
抵达栖息地
厦门航空(2018年4期)2018-04-25 10:49:27
水中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