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高职高专国际化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2011-08-15 00:50黄民礼唐振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15期
关键词:珠三角国际化校企

□文/ 黄民礼 唐振龙

一、经济全球化赋予珠三角高职高专物流人才需求国际化内在属性

外向型经济发达是珠三角这一区域经济体的重要特征。自2010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持续性增长,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外资投资的主要动力。伴随外商投资的增长而来的必然是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等物流运输服务的需求增长,因而对能够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国际化物流人才的需要也不断增长。

从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来看,很多院校定位为“立足地方经济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但是,基于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对于外向型珠三角区域经济而言,物流人才的培养要具备国际视野,从国际化要求来培养高职高专物流人才,才能适应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提出:“推进校企合作,建设集约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面向更大区域配置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率先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改革应试教育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大型跨国企业以及大型国际性物流企业多,外向型经济发达,是培养符合国际需要的高职高专物流人才的优势条件所在。因此,珠三角如何充分利用珠三角优越的经济条件和企业资源,按照国际化物流人才要求标准实施高职高专教育,成功培养符合经济全球化需要的国际化物流人才,既是满足珠三角当前高职高专物流人才需求特征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六章中关于扩大教育开放和国际化重要内容的落实。

二、珠三角高职高专国际化物流人才应有的国际素养与就业能力

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国际性物流企业对珠三角区域适应国际化的物流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珠三角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这种需求谋求发展,以培养具有国际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物流人才为目标。

(一)国际职业素养

1、跨文化管理素养。国际化人才的标准是高素质技术应用性的国际化人才,既适应国际人才市场的需求,“熟悉国情,了解外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丰富,具有国际交往能力,具有很强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又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审美意识、和谐个性和高尚人格的复合型人才。

不管是顺应外资物流企业本土化需要,还是满足跨国型物流企业全球人才配置需要,物流人才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知识背景,才能胜任其工作岗位当中的各项要求。因为物流企业提供的是一项生产性服务,环节多,手续复杂,与人有效沟通和业务往来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当前物流人才的教育体系中应该融入跨国文化内容的教育,比如跨文化管理教育,跨文化沟通技巧,世界各国的民俗特点和心理特征,等等。

2、行业的国际法律法规及相关国际标准素养。国际化物流人才需要对国际上通行的物流行业法律法规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对物流业务往来各国的物流行业的有关管理细则及规定基本认知。这样,才能在全球物流服务业务操作过程中得心应手。因此,高职高专应该开设相关的课程,介绍国际通行物流惯例和各国物流管理方法。例如,各国的海关制度介绍、各国海关保税、完税和货物通关的规定介绍。还有,各国针对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认证要求和检验检疫规定,这些都需要在高职高专教育内容中得到体现,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国际化业务能力素质的物流人才。

3、国际物流行业发展背景和跨国物流企业运营模式与理念素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必须树立为全球服务的理念,构建全球开放的思维,系统介绍国际物流业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对比,明确差距,找出不足,然后将国际物流企业的先进运营模式和管理理念融入物流专业教育。例如,全球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零库存管理等。

(二)国际就业能力。国际化物流人才应有国际化就业力,目前主要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1、突破国际就业门槛的钥匙——国际技能证书。中国“入世”后,高素质人才资源的竞争压力剧增,职业转移加快,整个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国际界限越来越模糊,要得到好的工作岗位,必须要有在全世界范围寻找市场和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的意识,要有一张在国际企业中能得到承认的、优秀的就业资格证书。

我国的高职普遍缺乏能够得到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教育水平得不到认可,高水平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质量标准,构建国际化的高职教育质量认证和管理制度及认证机构,逐步实行评估标准国际化,促进国际社会认同我国的教育水平、质量和层次,承认我国的职业资格和学历,促使我们的高职高专物流学生适应国际人才质量认证制度,并获得更好的就业资格而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与国外一些教育机构或大型跨国企业合作,按照相关行业的国际标准来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所应达到的要求,联合开发适应专业需要的岗位技能证书。在这方面,印度国家信息学院(NUT)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NUT 与微软、SUN 等IT 巨头合作,对其课程推行国际通行的技术证书认证管理,确保所培养的软件人才能够在国际上通用。印度的软件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令世人瞩目,而其成功的奥秘恰恰在于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来培养人才。因此,高职高专国际化物流人才培养也可以借鉴这种途径,与FedEX、DHL 等国际物流企业联合开发国际通行的技能证书认证和教育。

2、练就过硬的职业岗位操作能力。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物流专业毕业生,应该掌握常见的现代化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操作和应用知识,具备扎实的物流运输组织与调度的技能,拥有仓储与配送方面的较高管理水平,能够进行初步的物流系统规划和设计,能对特种货物运输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上述方面都构成国际化物流人才的重要岗位能力和技能支撑,只有在这些方面有过硬的能力,才能胜任国际化物流管理的岗位需要。

三、珠三角高职高专国际化物流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实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国际化。我们不少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连一些现代化的物流设备和工具都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过,这是课程设置缺陷的重要表现。为了让他们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环境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施必须做到“国际化”。

1、核心课程的国际化。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物流成本管理、物流运输组织与调度、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核心课程的国际化可以采取以下三种途径:第一,直接使用国外经典的物流管理教材,难点就在于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这类教材的中文版,学生和老师都不容易读懂;第二,使用参考大量国外经典教材的本土教材,目前这类教材也很少;第三,使用国内经典教材,辅以外国经典教材作为补充资料,由老师吸收后向学生传授有关内容,这条途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操作。

2、支撑课程的国际化。支撑课程的国际化主要是指物流管理专业的支撑课程内容必须面向国际物流运输与服务运营需要,即针对与国际化物流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开设课程,且能够足够满足开展国际物流业务需要。高职高专物流专业支撑课程主要有物流专业英语、报关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地理、国际商法、国际私法等。上述课程都是开展国际物流服务重要的知识支撑。很多高职院校对这类课程要么没有开设,要么零星开设,不能满足国际化人才知识结构构建的需要。开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物流专业英语、报关实务可以开设为必修课,而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地理、国际商法、国际私法等可以考虑开设为选修课。

(二)实行教师队伍的国际化。通常来看,教师是其所教学生的“天花板”,教师的理念高度、技能水平和视野广度都相应决定学生在一定阶段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水平。因此,为了让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学生适应“国际化”需要,可以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做如下工作:

1、教师队伍构成的国际化。一是师资来源的多元化,在世界范围内试行师资和研究人员的国际外聘,增加外籍教师的比例,把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学校、不同体系的人员汇集在一起,既可避免知识的同化、僵化,又可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形成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专业思想和科技研究上新的增长点,产生新的优势,形成教学、科研和开发的良性循环;二是本国教员要有国际教育背景,高职教育应加强教师外语交际培训,增加教师出国交流机会,有计划地选派、资助教师到国外进修、访问、讲学、进行合作研究或工作,学习和吸取大量新知识,了解和接触当代最新学术动态和先进设备,从而获取国际经验,提高国际素养;三是聘请外国专家参与高职教育管理,可以聘请几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管理上有一定经验的外籍专家担任的院长或副院长,参与教学管理,把外国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引进来,将直接促进高职高专物流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2、本土教师教学理念的国际化。要使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满足国际化物流运营需要,本土教师的教学理念国际化要先行。促进本土教师教学理念国际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质性的国际合作教学,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定期互访,交换资料;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访问、讲学或搞合作研究;进行国际技术援助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请外国专家、教师到中国来讲学,参加学术讨论,吸取国际先进的科研手段和方法,使本土教师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职高专教育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中,实现教学理念的国际化。

(三)实行校企合作的国际化。《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明确提出:“鼓励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智力引进和人才培养合作,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广泛地开展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满足社会和企业对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高专区别一般本科院校的显著特征。然而,要使培养出来的高职高专物流人才符合国际化需要,还需要广泛开展国际化校企合作。通常有如下几种途径:

1、选择本地的国际性跨国物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过程中纷纷采取业务本土化战略,这些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都代表了世界水平,因此通过与这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先进的国际理念,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会应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在物流方面,众多国际性大型物流企业如FEDEX、DHL、UPS 都以合资或合作的形式在中国开拓市场,为珠三角培养国际性物流人才提供良好的校企合作资源。

2、与国内外跨国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跨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竞争与运营,完善的物流供应与管理体系是其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重要保障。因此,这些企业需要大量技能娴熟、业务能力强的国际化应用型物流人才。另外,中国很多知名的制造业企业,如海尔集团、TCL集团、格力集团等,在国际化问题上表现出很高的策略水平,他们进行全球资源配置也需要大量的国际化物流人才,同时也是国际化物流人才的重要训练基地。因此,与这类企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可以实现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在实训平台上的国际化。

3、通过开展与国外合作办学,利用国外校企合作资源。国外很多高专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资源和经验都非常丰富,如果能够与这些院校进行合作办学,那么他们的企业资源,也就容易变成合作院校双方的共享资源。

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①共同教育,颁发双文凭。目前,实践中较多采用这种形式,具体操作中有2+1 或3+1 模式等,即在国内学习2年或3年,完成语言和基础课程,国外学习1年,完成全部课程和实习,取得学位和证书;②委托招生,单方全程教育。采取中外合作,进行跨境职业技术教育。比如,国外某高职院校委托国内高职院校招生,学生到国外进行全程教育,并获得毕业证书。西方有些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模式,值得我国高职教育借鉴。在选择合作伙伴过程中要进行全面考察,选择高质量、信誉好的院校,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TAFE 体系、英国的“三明治”等模式均获得了广泛的认同,这些国家的优秀院校可以成为合作对象;③互换学生。这种合作形式,一般是国内外院校在具有合作意向后进行的试探性合作。通过互换学生,合作双方对各自办学的理念、模式和条件等诸多方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能对双方进行深度合作的互补性空间进行有效评估。

四、总结

在经济全球背景下,作为外向型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在高职高专国际化物流人才方面,既面临着巨大的需求机遇,拥有得天独厚的校企合作资源,又存在对国际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瓶颈进行改革突破的必要。进行国际职业素养教育,拓展国际就业证书认证渠道,实现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国际化,建设国际化的教师队伍,推进国际化校企合作不仅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落实,还将构成珠三角高职高专国际化物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和实施路径。

[1]宋春燕.论中国高职教育对国际型技术人才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2]刘正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结构适应性与对策思考——江苏案例的经验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3]王捷.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实现途径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0.

猜你喜欢
珠三角国际化校企
聚焦港口国际化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