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峰
(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 山西 文水 032104)
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分析,中国国内石油储量只能再供开采17年,之后中国将无油可采。到2015年,中国原油供给对进口的依存度将由现在的30%增长到50%以上。世界石油资源将在30年-40年内耗竭,天然气按储采比也只能使用60年。能源安全已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而现实的问题。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来自于环境保护的压力,使发展石油替代能源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2006年1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国务院批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重点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4个领域的明确发展目标。生物质能源作为未来最有希望的能源之一,其可再生、清洁、安全成为生物质能在“后石油时代”备受关注的理由。林木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指对林木生物质采取工业化利用技术,将其转化为工业能源。
我国生物质燃料油研究开发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一部分科研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上存在公认的生物工程三大技术难题:木质纤维素分子由多糖降解为可发酵糖;高速、高效、高收率地利用可发酵糖生物转化;简捷、高效的产物分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十中先生认为,尽管我国生物质技术整体水平较低,但恰恰在这三个生物质利用关键技术领域,却有着独到的技术优势。
目前,我国已查明的油料植物有151科、697属、1 554种,其中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植物就有154种。分布广,适应性强,可用作建立规模化生物质燃料油原料基地的乔灌木树种有30多种,如漆树科的黄连木,无患子科的文冠果,大戟科的续随子、麻疯树,山茱萸科的光皮树等,这就为我国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国家林业局编制了《全国能源林建设规划》、《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十一五”建设方案》,确定“十一五”期间,重点于云南、四川等省市发展小桐子40万hm2,河北、陕西、安徽、河南等省发展黄连木25万hm2,湖南、湖北等省发展光皮树5.0万hm2,内蒙古、辽宁、新疆等省(区)发展文冠果13.33万hm2。
全国尚有宜林荒山荒地5 400多万hm2,按照初步规划,约可用15%林业用地发展高效专用能源林。此外,还可考虑在全国盐碱地、沙地、矿山、油田复垦地等近1亿hm2边际性土地发展特定能源林。
1.4.1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实施弹性亏损补贴
为化解石油价格波动的风险,为市场主体创造稳定的市场预期,可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与弹性亏损补贴机制。当石油价格高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保底价时,国家不予亏损补贴,企业应当建立风险基金;当石油价格低于保底价时,先由企业用风险基金以盈补亏。如果油价长期低位运行,适时启动弹性亏损补贴机制,对生产企业给予适当补贴。
1.4.2 原料基地补助
国家鼓励开发冬闲田、盐碱地、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土地建设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原料基地。原料基地的开发,首先要与土地开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项目相结合,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以“公司+农户”方式经营的龙头企业,国家将视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此外,国家鼓励纤维素乙醇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产业化示范,以增加技术储备,对示范企业予以适当补助。对确实需要扶持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生产企业,国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文冠果在我国天然分布于北纬32°~46°,东经100°~127°之间。垂直分布多在海拔400 m~1 400 m的山地和丘陵地,集中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甘肃等地,山西省作为主产区,由南到北均有分布。
文冠果为落叶灌木或乔木,适应性极强,根深、耐旱、根系发达,根幅长,主根明显,垂直向下深入土壤下层,能够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在极端干旱条件下能够生长,根蘖萌发能力强,不用浇水成活率也能高达90%,对土壤要求不严。山西省有宜林荒山荒地面积达200多万hm2,按照同比20%计算,用于发展高效专用能源林的面积达40多万hm2。
目前,我国文冠果栽培技术业已成熟,从采种、育苗到栽植、造林都有成套技术指导,尤其是优良品种有文冠1号、2号、3号、4号的推广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文冠果1号、2号品种,2 a生园亩产种子可达200 kg以上,8 a~10 a生园亩产种子高达2 000 kg以上。这意味着全省40多万hm2林地进入盛果期后,年产种子可达1 200万t。
我国地少人多,必须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能源林。由于文冠果适生能力强,可以主要利用荒山荒地以及不宜种植粮食作物的沙地、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种植。
种植后的文冠果,可在数十年的时期内采摘果实种子,用于能源生产原料,降低了原料成本。同时,生长着的林木仍可发挥生态功能,保护环境。
文冠果2 a即可挂果,增强了人们造林绿化的原动力。而且,其适生于荒山荒地、沙地、盐碱地等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造林成活率高。
目前,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原料成本,一般估算在80%以上,所以,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应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使原料成本转化为农民收入,为农民提供最熟悉、最直接、最可靠的增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