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育学院图书资料信息中心 陈 微 陈 聃
从 2009年联合国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世界气候峰会上所达成的统一主张,到零排放城市瑞典马尔默的出现,低碳,已经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主题。在此之前,英国政府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欧洲各国也陆续推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美国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由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08年10月29日,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倡议全社会行动起来,节能减排,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碳向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转变。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向世界作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庄严承诺,国务院确定将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意味着中国从此进入了低碳时代。作为高校图书馆,怎样以低碳的标准规划未来?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低碳排放”指较低(更低)的以二氧化碳为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甚至零能耗、零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环保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图书馆就是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节能减排为宗旨,追求自然健康、无污染、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图书馆,即最大限度地利用清洁无污染的自然资源,节省人工资源的损耗,综合建筑、文献资源、制度、管理等各方面因素,构建清洁健康、和谐发展的生态环保型图书馆。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方式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低碳图书馆的构建是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必须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宣传低碳服务和低碳消费的观念,在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上挖掘低碳服务的潜力,积极践行低碳排放,为节能减排,为构建和谐高校提供可操作性诠释。这不但有利于图书馆实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有利于提高馆员和读者的生态环境意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图书馆良性运行,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同时,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实现高校图书馆高能效和多元化节能性管理的根本性变革。
高校建设低碳图书馆是一项开创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程,在推行过程中应把握如下四个原则:
3.1.1 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高校建设低碳图书馆的根本出发点,应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绿色的、健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让师生充分享受建设成果。
3.1.2 统筹兼顾原则。高校建设低碳图书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坚持以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为主线,既着眼长远、全盘规划,又立足当前、突出重点,促使低碳理念、低碳教育、低碳生活的相互融合,平稳而有序地推进。
3.1.3 勤俭节约原则。高校建设低碳图书馆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节约资源,应坚持勤俭办馆的思想,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规划立项、馆舍建设、组织管理、教育宣传等各个环节,合理配置资源,控制资源的使用和消耗。
3.1.4 因校制宜原则。建设低碳图书馆不是搞“一刀切”。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类型、历史、地域、发展定位等实际情况,树立低碳理念,注重细节和技巧,突出优势和特色,以理念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
3.2.1 网络采购,促进图书环保。应加大网络采购力度,以扩大文献采购范围,改善文献采访环境、降低采购费用,避免异地采购,减少出行而节能减排。同时,应严把采购关,尽可能选购内容和装帧简朴的低碳图书,引导读者自觉追求简朴、本真和实用的阅读生活。
3.2.2 来馆阅读,推广循环使用。倡导读者到馆借阅图书,与其他读者共享有限的图书资源,使一本书得到循环使用,以充分利用图书的资源价值和使用价值,使阅读效益以几何级数增长,间接做到减少纸张消耗,实现低碳阅读。
3.2.3 数字出版,倡导电子阅读。电子阅读在环保方面优于纸质阅读。数据显示,生产1000本纸质图书要消耗树木20余株,产生污水300吨。这就要求馆藏要突出体现“数字”与“低碳”,积极倡导绿色阅读、健康阅读,进而推广低碳阅读。
3.2.4 资源共享,显示低碳消耗。低碳资源共享机制,是指社会成员最大限度地将自己掌握的低碳资源免费、便捷、低价地提供给社会。高校图书馆在低碳资源共享方面,有着更多的作为。例如,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这是一种重要的文献信息保障机制和手段,强调信息与知识的资源共享与循环利用,能减少求借馆的经费投入,节省物理存储空间、无限扩充获取资源途径,提高本馆文献保障能力,还能大大提高出借馆的馆藏利用率,再加上电子邮件等文献传递方式的选择,无处不显示出低碳消耗。再如,开放存取与机构仓储。高校图书馆可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利用开放存取期刊、机构仓储等免费资源,为读者提供资源导航,以极大地补充本馆的虚拟馆藏资源,在短期内以比较经济的方式增加图书馆的馆藏并使之保持可持续增长的态势。
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低碳发展模式,必须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性工作,建议如下:
为了实现低碳发展目标,高校图书馆应推出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首先,要制定建设低碳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将其纳入整个图书馆的发展规划之中。例如,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本馆的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之中,明确提出各专业低碳规划的概念、目标、重点、保障措施、统计和考核指标等,并确定重点部门向低碳转型的时间表。其次,建立、健全低碳图书馆建设的评价体系,建立、改善相应的统计制度和奖励措施等,以保持考核的连续性和长效性。
科技创新是髙校建设低碳图书馆的重要关键,其前提是实现环境生态观念上的创新并重视循环发展模式,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这一方面要依托现有最佳实用技术,推动服务升级,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另一方面应寻求技术突破,将馆藏资源利用率置于技术发展的中心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节能减排。为此,要研制出适合我国高校图书馆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逐步建立节能、可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通过利用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低碳能源来发展能源科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用科技促发展,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向低碳方向迈进。
网络和信息的高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是高校图书馆实现低碳的应有之义。
4.3.1 服务对象改变,要求服务创新。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3G时代”等电子阅读器的到来,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服务人群在急剧增加。据 2009年 4月公布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媒介阅读开始普及,成年人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为 24.5%,其中网络在线阅读占15.7%,手机阅读占 12.7%。统计显示,2009年一季度中国网民新增1620万人,互联网网民总数达到3.16亿人。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市场呈现新的快速发展势头,这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实行资源共享,缩短与读者的空间距离,有效推动本馆朝低碳型方向发展。
4.3.2 服务方式改变,要求服务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实现低碳的重点。现代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是人机相对的服务模式,借助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优势,使文献信息能够更科学、更高效、更便捷地为读者所利用。数字图书馆能够有序整合并组织数字资源,在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服务功能的最大化,达到整体与部分的最佳结合;能够管理跨越庞大的导构资源,对读者与图书馆的交互过程实施控制,为读者提供一个统一、简单的资源共享环境,更高程度地发挥信息服务功能。例如,利用网上数字化资料,为读者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专业化定题服务、文献信息中介或代理服务和网络参考咨询等服务。再如,建立虚拟馆藏数据库,通过搜索引擎或专业网站下载所需文献,并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根据需求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开展虚拟参考服务、在线(网上)参考服务等,并通过电子邮件、实时讨论与问答、网上参考工具等方式,按需求开展参考服务。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这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为发展低碳经济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对我们的服务观念、服务技能等各方面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是书香绕梁、人文信息浓厚的知识宝库,而建设低碳高校图书馆,用技术手段使其具备进入低碳时代的条件,用管理手段巩固低碳运行的成果,更是发挥自身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低碳建馆的行列中来,让承载着人类历史辉煌的高校图书馆,为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和发展再点亮一盏耀眼的明灯。
[1] 温家宝.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凝聚共识[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2/18/content_12667890.htm.
[2] 国家发展研究院.转型期图书馆工作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3] 常青.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9, (4):130-133.
[4] 肖红.建设节约型高校图书馆的几点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 (3):32.
[5] 刘振义.低碳生活与高校图书馆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