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政,张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症状和体征在 24h内消失。但常有反复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着发作频率的增加,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减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频率,甚至终止其发作日益受到医师的关注。我院内科采用脑络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64例均为住院患者,根据详细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TIA诊断标准[1]。治疗组共 32例,其中男 16例,女 16例;年龄 48~72岁。发作频率:每天均有发作 10例,每周均有发作 16例,每月均有发作 4例,偶发 2例。对照组共 32例,其中男 17例,女 15例;年龄 46~74岁。发作频率:每天均有发作 11例,每周均有发作 15例,每月均有发作 2例,偶发 4例。全部患者均排除脑出血,近期做过大手术及活动性出血或严重外伤,严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20mg,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史及胃肠道溃疡病,纤维蛋白原浓度过低 (<1.5g/L),应用抗凝药物或降纤药物,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恶性肿瘤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发作频率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对照组:活血化瘀,改善循环常规治疗,静点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1次/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100mg/d、尼莫地平等,3个月。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脑络通 3粒,3次/d,且出院后继续服用脑络通 3个月。
1.3 观察方法 观察患者出院后 6个月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复发频率以及预后转归。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此后 6月内短暂脑缺血未再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明显下降。无效:继续脑缺血发作,频率同前或增多或者演变成脑梗死。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中,显效 19例,有效 7例,无效 6例,有效率为 81.25%;对照组中,显效 9例,有效 7例,无效 16例,有效率为 28.1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治疗后 6个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预后转归的影响 治疗组中,终止发作 19例,继续发作 3例,频率下降 7例,脑梗死 3例;对照组中,终止发作 9例,继续发作 9例,频率下降 7例,脑梗死 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脑络通应用后,3例患者出现恶心,持续用药后缓解,1例患者出现脸红,无其他不适。两组在用药后均复查肝功、肾功、血脂,未见明显异常。
TIA是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突然出现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脑络通主要成分为丹参浸膏、川芎浸膏,黄芪浸膏、甲基橙皮苷、盐酸托哌酮、维生素 B6。本品中的盐酸托哌酮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和中枢肌松剂,具有直接扩张血管并降低骨骼张力,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对脑动脉硬化、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有确切疗效;甲基橙皮苷可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使毛细血管渗透性正常化和防止动脉硬化;川芎、丹参均为活血化瘀的常用中药,具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及降低脑耗氧量等作用;黄芪为补气升阳之药,也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供血的效能,配加维生素 B6,可起到提高和增强疗效的作用。服用脑络通后少数病人服用后出现上腹部饱胀感,对症处理后能缓解;另外个别病人有吐酸水,出现面部潮红感,停药后既消失。作为一种中成药,脑络通成本低,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范围广泛。脑络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改善其转归的良好疗效,使脑络通成为一种在临床上有广泛前景的药物。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