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娟娟,戴朝护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高校学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深远。因而,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和研究课题,被高校和社会所密切关注。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创举,其历时尽管不长,但却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由于独立学院一般是依托申办高校的资源而创建的,因而,在学生工作方面不可避免地烙有申办高校的痕迹。随着独立学院自身规模的扩大,生源的丰富,环境的变化等,其学生工作方面存在的困惑也随之增多,旧有的运作机制日显无力。为此,众多独立学院在寻找解决困惑的新途径。当前,已有些独立学院在此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如,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学生自我管理和长春大学光华学院的职业化教育等,在国内的影响都较大。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应科院”)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长效机制。通过立足本院,借鉴他校可取之处,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应科院已开创出一种可操作性的学生工作模式。经过近2年的实践,已初显成效。在此成文,供大家共同学习与批评,促之不断完善,共同为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贡献力量。
理念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思想结晶,具有思想性、精神性和坚定性的特征。它产生于实践活动,又指导着实践活动,是引导人类实践活动的动力之一,也是推动学生工作的引擎之一。当前,“理念教育”响彻全国,但产生的实际成效却甚微。究其根源,在于“理念”的空化。要让“理念”真正发挥其动力作用或引擎作用,就必须使之实化。
“理念实化”包括两层内容:一是内容实在,贴近工作;二是理念载体化,可感可知可见。“内容实在”是指理念要紧密结合实际,切忌空化与虚化。应科院是依托于江西理工大学的资源而建立的独立学院,至今有近10年的建院历史。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的本质要求,应用科学学院提出了其学生工作的基本理念:“育人为本、服务为基、依法管理、创新为魂、品牌为优”。其中,“育人为本”是学生工作开展的根本点;“服务为基”是人文关怀体现的基本点;“依法管理”是学生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创新为魂”是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工作活力的永恒着眼点;“品牌为优”是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的执著追求点。
“理念载体化”是指要有体现理念内容的依托物,做到可感可知可见。理念并不是一种饰物,一种口号,而是需要践行的一种信念。提出理念很容易,践行理念却不易,找到科学的理念载体更不轻松。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围绕着其学生工作的基本理念,以制度、管理、人员等为理念体现的载体,把其理念内化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如,学生工作繁杂,要厘清各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对其客观、公正地考核,一直是困扰各个高校学生工作的难题。应科院经过不断摸索,建立了可操作性的院系二级考核目标体系。这不仅是“创新为魂”的体现,也是“服务为基”的显现。
学生工作贯穿于管理、服务、教育和指导四个层面。其中,管理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学生工作的基石。然而,在当前,“管理”却受到不少人的非议,提出要以发展学生为主,重在引导和教育。其实,“管理”本身并没有错。好比一座房子,我们并不能因其倒塌压死了人而不再建。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引导和教育的功能,只不过是隐性显现而已。管理受到非议是因其自身不健全、不完整而非本身这种工作形式。在学生工作中,要发挥好管理的基石作用就必须使其法治化。
学生工作法治化就是依法制定学生规章制度,规范学生工作行为,使之程序化。实际上,任何一个独立学院都有自己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但唯有科学的合法的规章制度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科学与否,在于其是否符合学院实情,是否能为学院的更好发展提供保障,是否体现了学院学生工作的基本理念。合法与否,在于其是否与国家的法规法纪一致。如,以“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定”为例,在应科院一直列有这么一条款:“学生应严格遵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不得在宿舍内乱接电线,使用热得快、电饭煲、电炉等大功率电器……学院和系不定期进行清查和收缴,一经发现,按校规校纪严肃处理。”但这条款长期以来被架空。架空的主要原因在于条款与学院实情不相合:热水供应点离学生宿舍较远,学院又没有相应的智能电控系统,因而,使用大功率电器如家常便饭,成为一种常态。曾经,学院也不定期清查过,收缴了大量大功率电器。结果往往因涉及面太大而根本不能按条款要求进行严肃处理,反而还遭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背后指责,使学生抵触情绪增长,长期陷于屡禁屡犯的境地。直至2010年10月,热水工程、智能化电控系统安装后,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才真正得到落实。
高效优质的学工队伍是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支撑整个学生工作的栋梁,而学生干部又是学工队伍的得力助手。因而,优质化的队伍既包括学工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也包括学生干部。
纵观当前关于学工队伍建设的研讨,我们发现,大家往往把研讨的视线聚焦于辅导员和班主任而忽视了学工领导的建设问题。其实,学工领导作为学工队伍中的“领头雁”,其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党中央多次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句话同样非常适用于学工领导的选拔和任用。变化是社会的一种常态,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会起变化。但到底朝什么方向变化和如何变化却是很不确定的。有可能在细微的量变后就带来根本上的质变。因而,对于学工领导尤其要加强建设,防止权力主义、官僚作风和唯我中心的生长与膨胀。在其建设方面,特别要注意构建健全的选聘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惩戒机制、教育机制和自律机制。
辅导员和班主任在促进校园发展、和谐与稳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这支队伍普遍充当着“通讯员”或“高级保姆”角色,其积极作用未能被充分挖掘出来。经过多方研讨、多面借鉴和多处学习等,应科院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激发这支队伍的主力作用:
3.2.1 打造出爱岗敬业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当然在打造爱岗敬业的队伍方面,首先尽量选聘既精干又有爱心的人员充实到队伍中来。其次,双管齐下进行业务培训和道德培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事务繁多,任务繁重是众所周知的。因而,一般人都不愿意从事此行。为保证一定的人员数量,本院制定了职称评定与学生工作经历挂钩的制度。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是很有可塑性的,因而,科学的业务培训和道德培育是能改变一个人的。在本院我们一直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争取各种不同等级的培训机会。最后,为稳定队伍,在工作、学习、升迁和生活等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如,增加辅导员和班主任津贴,实现劳酬相匹配;备齐电脑、空调等办公硬件,改善办公环境;推行学年度假,放送心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评聘和晋级问题等等。
3.2.2 厘清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工作职责
辅导员和班主任都是教育、管理、服务和引导学生的直接承担者和执行者,因而在工作方面有很多是相同的。如与学生交流谈心、抽查学生到课情况、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等等都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正因此,所以,一旦两者的职责没划清就容易出现推皮球或敷衍的现象。厘清两者的工作职责一直是学工战线的难题。应科院不断细化工作规范,颁布工作标准,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辅导员工作条例和班主任工作条例,力求通过制度的形式明确两者的角色定位、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使其各司其职。
3.2.3 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
有竞争才有活力,有结果才知优劣。因而,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的考核是非常必要的。但唯有公正与公平的考核才能让人信服,而公正与公平的程度则取决于考核制度的完善度。应科院考核制度是经过学工人员提议,中层领导讨论,院办公会议决策来确定的,坚持了群众基础、发展观点、实践核心和全面考虑的原则。宏观上是院系两级考核,微观上是每项工作的细化考核。每月按时考核该月的工作情况,所有结果都有支撑材料。求上进是人的天性,因而,每次公正与公平的考核结果都能促进工作人员的上进心。
众所周知,学生工作是繁琐的、艰巨的,如果单靠有限的学工工作人员亲力亲为,那么,疲于奔命、效率低下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一支重要的队伍,若能充分发挥其力量将给学生工作带来很大便利。但是,当前有相当多的高校却没发挥好这支队伍的力量。首先,表现在于建立的学生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低,功利色彩较浓,请客拉帮等不良社会风气沾染较多。其次,引导学生干部参与学生工作的意识较薄弱。再次,监督、考核、教育和引导学生干部的制度不健全。为建设好一支社会活动能力强、群众基础好、个人素质高的学生干部队伍,就应该在选拔、培养、监督、考核等方面建立合理的体系。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总则写道:“高等学校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高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性。
德育建设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程,既要从大处着眼,也要从小处着手。长期以来,高校德育建设的重要领地是“两课”。学工处作为高校的重要部门之一,承担更多的是讲台外的德育建设。当前,一般高校学工处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是:高尚的师魂魅力、优质的校园文化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在应科院,本着“基础工作抓深入,重点工作抓突破,强项工作抓品牌,整体工作上水平”的理念建设德育工程。其中,重点工作是基础工作中的重点部分,强项工作是重点工作中的焦点部分。基础工作包括学生养成教育、学生思想净化与提升和常规的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工作有学生宿舍综合治理、入学导航、“南风窗”调研中国活动等等。强项工作有感恩教育“十个一”活动、金沙湾讲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毕业离校教育等等。至2010年底,全院学生的养成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违纪率从2008年的2.98%到2009年的1.23%再到2010年的0.26%。金沙湾讲坛从开始的派票到如今的抢票,聆听前沿人物的声音成为全院师生的一大骄傲。在毕业离校教育工作中,2010年的《母校助你远航——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创新毕业生离校教育模式》获得江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三等奖。上述成绩便是对学院德育工作的认可。
学生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是个永恒的话题,既艰巨又必要。它必须跟环境、时空、对象等紧密联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理论的双重作用才会日渐完善。
[1] 张小军.高校辅导员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9).
[2] 何科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 陈方辉.大学生党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