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再蓉 黎祖新
由于在茶小绿叶蝉化学防治方面开展的试验研究较少,在生产中存在盲目用药现象,致使该虫产生了抗药性,出现防治效果不理想、环境污染、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因此,为了筛选出防治茶小绿叶蝉的安全高效药剂,为生产上有效防治茶小绿叶蝉提供可靠依据,笔者于2010年在小绿叶蝉发生较重的龙塘镇屯锋茶场开展本次试验。
1.供试药剂 100g/L联苯菊酯乳油(海南博士威农用化学有限公司)、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5%异丙威·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2.试验作物及防治对象
(1)试验作物 茶叶。
(2)品种 苔茶。
(3)防治对象 小绿叶蝉。
3.试验设计 以茶棚为单位划分小区,茶棚宽0.8m,长15m为一个小区。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2m2,随机区组排列(见表1)。
4.施药方法 用意隆3WBS-16A新一代高压双管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各处理均按每亩对水50kg喷雾。
5.施药时间 2010年6月23日。
6.调查方法与药效计算
(1)调查方法 在施药前和施药后3天、7天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33cm2,采用盆拍法分别记录活虫数。
(2)药效计算与统计分析 用下列公式计算防治效果,并用新复极差法比较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防治效果(%)=[1—(CK0×PT1)÷ (CK1×PT0)]×100
以上公式中,PT0:处理区施药前虫数;PT1:处理区施药后虫数;CK0:对照区施药前虫数;CK1:对照区施药后虫数。
从表2可以看出:100g/L联苯菊酯乳油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最好,药后3天为77.1%,药后7天上升到90%;25%异丙威·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防效次之,药后3天防效分别为69%、67.6%,药后7天分别为82%、81.4%;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差,药后3天为58.3%,药后7天仅达68.3%。4种药剂对茶叶的生育无不良影响。
经LSD法分析,药后3天、7天,100g/L联苯菊酯的防效与25%异丙威·噻嗪酮、25%噻嗪酮的防效差异达显著水平,与10%吡虫啉的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5%异丙威·噻嗪酮与25%噻嗪酮两者间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它们都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差异达显著水平。
通过试验,亩用100g/L联苯菊酯30g喷雾对小绿叶蝉的防效无论是药后3天,还是7天都明显优于其它药剂,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能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为害,可作为今后防治茶小绿叶蝉的主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