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互释与联合解码
——符号学视野的《老照片》

2011-08-15 00:48:40王小平
关键词:老照片图文解码

王小平

(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2.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

图文互释与联合解码
——符号学视野的《老照片》

王小平1,2

(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2.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

《老照片》丛书的出版,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中国进入“读图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伴随这一进程,图与文的结合也日益成为一种流行的文本样式和表征方式。在符号学的视域,《老照片》的图文样式形成了独特的“图文互释”的图文关系,这种关系在文本解读中演变成“联合解码”的阅读策略;进而,通过“联合解码”,这种文本样式和表征方式在怀旧心理、历史体认和个体叙事等方面显露出重要的意义。

《老照片》; 图文关系; 联合解码; 符号学

“老照片”现象引起的巨大关注,如果放在今天所谓“图像转向”、“图像时代”和“视觉文化”的总体背景下来考察,也许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有论者直言:《老照片》丛书的出版,一定意义上成为中国进入“读图时代”的标志性事件[1]。伴随这一进程,图与文的结合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的文本样式和表征方式,那么,在这种图文结合的样式中,图像与文字组合的符号表象与其背后的深层意味,就是一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事情。

况且,符号与图像 (影像)的流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一大景观,它们已经渗透到社会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并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 (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的重要部分,成为“消费文化发展的中心”[2]98-99。在此背景下,本文的出发点是依照李幼蒸所言,观察一切学术领域中可能会有的“符号学精神”[3]85,用符号学的理论资源来考察《老照片》的图文样式,对其符号特征和组合意味做出适当的检视,达成对《老照片》这种图文样式在怀旧心理、历史体认和个体叙事等方面的意义、影响和功能的阐释。

一、作为符号的“老照片”

1996年 12月下旬,《老照片》第一辑由山东画报社推出,至 2008年初,《老照片》已经出版了五十六辑。《老照片》前四辑印行总量一百多万册,创造了九十年代中国出版界的奇迹。一时间,出版界刮起了“老照片热”,各类模仿与跟风的出版物不胜枚举,到2002年,市面上先后出现的“老照片”类出版物达数十种之多。因此,有人称此为出版界爆发的一场“老照片大战”①。期间的“商标抢注”事件和版权纠纷,使山东画报社最终与江苏美术出版社对簿国家商标局②,为“老照片大战”增添了不少的火药味。此外,这股风潮还带动了收藏界,引发了“老照片”收藏热。在此期间,善于制造、跟踪和传播新信息的网络媒体也参与其中,许多门户网站都辟出空间,专门介绍和传播“老照片”,甚至还有专门的“老照片”主题网站,致力于“老照片”的传播、交流和有意味的解读。

时至今日,可以这样说:《老照片》创造了一个符号 ——“老照片 ”,经由《老照片 》,“老照片 ”从一个普通的语词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富有影响的文化符号,也成了一个有特殊意味的文化意象。我们认为,正是《老照片》丛书的出版、发行和出版界的“老照片热”、“老照片大战”,引发了我们所说的“老照片现象”,“老照片”逐渐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并且,这一符号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的日常注视、文化消费和阅读 -审美经验,也进入了文化研究的领域。

“老照片”是怎样一个文化符号?其如何实现“符号化过程”?按照索绪尔的理论,“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就是符号,而“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4]102因此,在索绪尔的术语中,所指 (signified)和能指 (signifier)是符号的组成要素,能指构成表达面,所指构成内容面。而皮尔斯则认为,符号是“在某方面或某种能力上相对于某人而代表某物的东西。”[5]17他认为“符号化过程 (semiosis)”是一种行为,一种影响,包括符号、对象和阐释者之间的合作。因此,符号学还应考察阐释者的因素,关注“符号化过程”,阐释者的解释是符号化过程尤为重要的因素。当然,符号分析也有其困难之处,罗兰·巴特早就指出:“如今,符号一语可以在完全不同的词汇表 (从神学到医学)中寻得,其历史非常丰富 (从《福音书》到控制论),由于这些特别的原因,符号也极其暧昧。”[6]21作为符号的“老照片”,也显出某种“暧昧”。一方面它有传统书籍的文字 -语言符号,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图像 -视觉符号,更为关键的是,二者的关系又似乎不完全等同于插图书籍、绣像小说、儿童图画书、漫画、摄影杂志等其他图书类型中的图文关系。按照索绪尔的理论,其能指自然是指“音响形象”,即这三个字的音和形;而其所指即“概念”则比较复杂。按照索绪尔的理论,其所指是距今有一定年份的过去的照片,时间通常在二三十年以上 (旧照片),而按照皮尔斯的主张,更多考虑阐释者的因素,则是指一种新的图文结合的文本样式(图文书),一种附着了九十年代以来国人特有的集体审美诉求的文化意象 (怀旧),是一种在文化消费、叙事策略、美学意蕴等方面富于影响而有意味的文化表征和文化样态(日常生活审美化)。

二、图文互释:《老照片》的图文关系

图文书的图文关系,一直都是图文书研究中的热点。但首先要说明的是,回答“图像是什么”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正如米歇尔所说,图像扩张如此有力,我们却对图像知之甚少,甚至连图像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尽管我们有数千个词来描写图像,但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关于图像的理论。”[7]1但他认为,不管图像转向是什么,应该清楚的是,“它不是回归到天真的模仿、拷贝或再现的对应理论,也不是更新的图像‘在场’的形而上学,……它认识到观看 (看、凝视、扫视、观察实践、监督以及视觉快感)可能是与各种阅读形式 (破译、解码、阐释等)同样深刻的一个问题,视觉经验或‘视觉读写’可能不能完全用文本的模式来解释。”[7]7在他看来,图像 -视觉再现是与文字 -语言再现同样重要的再现形式,也不可能完全用语言再现的理论来阐释,而就其本性而言,图像是符号性的,也是语言性的,它是图像语言。

德国符号理论家Noth概括出图文关系五种类型:1)图示关系 (Illustration),即以图像来解释文字或装饰书本;2)图例关系 (Pictorial exemplification),即图像作为举例示范的例证出现,来辅助文字;3)标记关系(Labeling),文字标示图像,此时图像为主,文字为辅;4)互相决定关系 (Mutual deter mination),文字指导图像的阐释,图像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字,彼此关系尤为密切;5)矛盾关系 (Contradiction),图像与文字相互矛盾[8]454-45。依照 Noth的划分,《老照片》中的图文关系主要表现为互相决定关系类型,当然,其中也存在图例关系——图像作为例证辅助文字,矛盾关系——照片与文字呈现相反的信息,以及标记关系——那些照片文字标注的名称和简要说明即是。

也有论者用“合奏”(orchestrate)、“二重唱”(duo)来隐喻图画书中的图文关系。加拿大学者诺德曼认为,图画书中蕴含着图像与文字两种符号系统,这两种符号必须“合奏”才能交融出图、文兼具叙述功能,且搭配巧妙的优秀图画书[9]20。虽然诺德曼所谈的图画书主要是指通常所说的儿童图画书,它采用的是手绘图画与文字的组合形式,他的“图画”不是我们讨论的“照片”;但是,其所言图文之间的“合奏”关系却对我们讨论图文书的图文关系富有启示作用。

结合 Noth的“互相决定关系”和诺德曼的“合奏”关系,我们提出“图文互释”关系,即,图像与文字密切联系,彼此依赖,相互阐释,共同构筑独特的文本世界。具体而言,文字围绕图像展开,或解释说明图像、阐释历史背景、叙述其中人物身世及人物间的关系,或叙述照片的来历、经过和流传情况,或从图像中引申出相关叙事,进而抒发社会、历史和人生感怀,总之,文字有助于阐释图像,或者进一步提升图像的意涵;而图像亦服务于文字,或形象化文字,或为文字提供可靠性依据,或烘托气氛,制造视觉幻觉。米歇尔也讨论到混合媒介的问题,他将形象 (图像)和文本(文字)结合起来的合成的综合性作品界定为“形象文本”,具体到带照片的文章这种混合媒介中的图文关系,他说:“这种形象文本的规范结构涉及语言与视觉之间直接的话语或叙事缝合:文本为照片做解释、叙述、描写、标记或代言;照片则为文本插图、例示、澄清、寻找理由或者编制文献。”[7]81图文互释在图像与文字间形成“互文性”,使文本更具张力。

这种图文互释关系与《老照片》的文本样式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新的文本样式,《老照片》既是图与文的紧密结合,在视觉上又要突出照片,是介于画册与图书之间的一种读物。因为许多照片的提供者并不一定能写文章,许多文章又没有照片,于是,“只能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主题,从里面选出了一些,然后再分别去找相关的作者,请他们来解读。”[10]“文章须围绕照片撰写”虽然在组稿中面临了不小的困难,但使得图像符号与文字符号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

三、“联合解码”:《老照片》的诸种意涵

在追问《老照片》的图文关系之后,应该考察这种图文结合的样式产生了怎样的效果,以及背后隐藏了何种策略性的考虑。“符号的功能是靠讯息来传播观念。”[11]1总体上看,当代社会是一个符号的操控过程,也是一种符号的编码 -解码 (encoding-decoding)过程。斯图亚特·霍尔认为,生产建构了信息,而消费产生了意义。事物本身并没有意义,而是存在这么一些表征系统,通过概念和符号构成了意义。意义生产依靠于诠释的实践,而诠释又靠我们积极使用符码——编码,将事物编入符码——以及靠另一端的人们对意义进行翻译或解码来维持[12]62。

在文本解读中,《老照片》“图文互释”的图文关系演变成“联合解码”的阅读策略。因为,符号严格说是能指 /所指形成的关系,我们所看到的所谓符号实际上是能指,是符号信息的物质形式。因此,赵毅衡认为,“一个信息从发送者传到接收者,必须经过一定的渠道,在通过这个渠道时,信息采用一种可被接收者感知的物质形式,这物质就是中介。”[13]38而根据中介的多寡,有单中介文本 (如文学以语言为中介,音乐以声音为中介)和复式中介 (如书籍带插图,电影电视有视像、声音和语言等)。他对多元复中介表达符号文本的意义方面表示担心,并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同时也认为,一般情况下,多个中介的“互相修正”、“联合解码”有利于释义的“明朗化”[13]40-41。《老照片》作为当今图书市场上一种典型的复中介文本样式,必须借助于图、文符号间的联合解码来实现有意味的解读。

就《老照片》总体的编码过程来看,刊物的策划、出版是出于商业和文化考虑的结果,商业上的目的总体上是服务于资本的逻辑,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而文化上的注视成为我们关注的重心。策划、出版涉及到企业实体的多方诉求,最后汇聚到出版理念上面。概括地说,这种理念是多视角的历史观照,深度的历史意识,纪实风格和多样化的个体表述。这种理念作为办刊宗旨植入了《老照片》的生产过程,完成了总体上的编码行为。但具体来看,迄今五十多期的《老照片》有庞大的编辑和作者群,这就使得具体的编码变得复杂起来。因为具体的编码情况与个体的历史观念、人生境遇、生命意识及审美观念等密切相关,在对照片的不同选择、不同文字的书写和文字与照片的不同组合结构上,均会产生巨大的差异。

而解码一方面依赖于编码的植入方式,另一方面也有赖于读者自身的种种心理状况和文化养成。在霍尔的理论中,编码阶段与解码阶段并不具有直接的一致性,均有各自的自主性,同时也有互动性,于是解码就成为一个在作者——文本——读者三者间不断选择、建构和重构的互涉关系。总体上考察,《老照片》在阅读 /消费过程中的解码可能体现这样几个方面的意涵:怀旧的心理认同;对历史的深切体认;个体叙事的可能。

首先,怀旧的心理认同。《老照片》的出版,一方面回应了世纪末的怀旧心理,另一方面也助长了这种怀旧风尚。将过去的旧照片重新刊行,再配以文字解读,《老照片》实现了表征之表征。旧照片本身是过去的一次表征行为,一次囿于历史情境的再现,如今重新再现,即是一次新的表征,只不过,这一次的表征不仅仅是重现曾经的表征内容,而是对曾经的表征内容和表征行为一齐表征。这一表征之表征,或曰再现之再现,自然贴合了世纪末的怀旧心理。如论者所言:世纪末,怀旧就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了每个感性冲动的生活诉求,影像依稀的《老照片》,把我们带入尘封已久的往事回想之中,在一幅幅布满时代印迹的照片上留住了我们的往事经验③。怀旧的主题在《老照片》刊名的选择上已经体现出来,出版社最初拟定了两个刊名,一为“老照片”,二是“往事与回忆”。经过编辑部的商议,最后选择了“老照片”。其实作为符号,两个刊名能指不同,但背后是同一所指,区别是前者含蓄,后者直露而已。如果把这两个符号连接起来,意思就再明显不过了:老照片——往事与回忆,意即《老照片》的主题乃往事的追寻与回忆之聚集。此外,《老照片》的图片印刷几乎全都采用黑白或深棕色调,与内页的米黄色胶版纸相互映衬,使整本书呈现出一种沧桑、厚重同时温馨、怀旧的格调④。这反映出《老照片》在书装的视觉效果上刻意营造出怀旧的氛围,唤起读者的心理认同。

其次,对历史的深切体认。一方面,“老照片”的“老”,含有一种历史的视野,再现“老”的照片,就是一种历史视角的选择。通过观看“老照片”,阅读关于“老照片”的文字,读者可以获得对历史的重新体认。另一方面,《老照片》中涉及的人、事、物、景都发生或出现于几十、上百年以前。它们或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或是对历史人物的书写,或是历史光景的返观,都是属于对“过去”的重现。

当然,历史体认的实现与“锚定”(anchorage)的作用分不开。一方面,通过地素、时素和人素的安排和设置⑤,将文本锚定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实之上。因此,《老照片》中几乎每一篇文章都强调历史地名、历史时间的必不可少,并且尽可能真实可信,文本涉及人物姓名力求真实,称呼亦比照当时习惯。另一方面,照片潜在的开放性,需要文字发挥锚定功能。通过大量细节的引导,读者的阐释视线走向特定的倾向性解读。因此,历史见证者、亲历者对历史事件大量的细节描述在《老照片》中是常见的。细节的提供,恢复了照片的历史时空,增强了读者的历史现场感。

再次,个体叙事的可能。历史照片具有帮助我们以多元视角认识历史的功能。那些鲜为人知的照片,固然能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新的角度,同样地,对一幅大家所习见的照片,换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也未尝不能获得新的认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了一幅照片,也就获得了一种视角,而转换了一个视角,也就获得了一幅新的照片。正如莫里斯所说“某物之所以是一种符号,只是因为它由某一解释者解释成某物的符号。”[5]18《老照片》以多元化的视角呈现照片和解读照片所观照的“历史”,丰富多彩,不失原汁原味,凸显了个体叙事的可能性。《老照片》创刊之初的图片大都是一些被正史所埋没的“下脚料”,是远离“历史主线”、涉及“敏感问题”的照片。但是,这些无济于主流意识形态“宏大叙事”的“很有意味”的照片,却是个体叙事的巨大空间,加上配上的文字又多采用个体叙事的方式,突出个人记忆的重要性。

与抽象的文字记忆不同,老照片作为历史的一种图像文本,其记忆方式更多直观和感性。但这种直观和感性并不意味着老照片就是原封不动地、准确无误地“复制”了历史的真相。以历史学家萨林斯的观点来看,“文化的每一项复制都是一次改变,把当前世界和谐地组织起来的各种范畴在实践中总会吸收一些新的经验的内容”[14]58。也就是说,无论是传统历史学家以文字的方式“复制”历史,还是《老照片》策划者以图文的方式“复制”历史,都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彼时彼地的历史真实,这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个历史与历史理解之间的差距。而这一差距形成的间域,却使得个体叙事成为可能,个体的感性认知和经验视野正好在这一间域中避开主流意识形态的阐释霸权。

因此,《老照片》的出版和风行具有重要的意味。它不仅仅是开启国内“读图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更为重要的是,它呈现出图文结合的新的文本样式和表征方式;而这种新方式一方面构筑了图文互释的图文关系,另一方面承载了世纪末耽于回忆的心理诉求和以个体叙事的方式切入历史的强烈愿望,以及个体参与历史记忆建构的宏伟梦想。

注 释:

① 详见江月《<老照片 >的喜与忧》,载《大地》1998年第 7期。

② 详见刘晓璐、陈琦环《“老照片”商标纠纷裁定》,载《南方日报》2000年 6月 30日。

③ 参见王德胜《流行“怀旧”》,载《中国青年研究》1998年第 2期,第37页 -39页。

④ 参见何群《<老照片 >:一种大众化的历史叙述》,载《齐鲁艺苑》2003年第 3期 ,第 68页 -71页。

⑤ 有关“地素”、“时素”和“人素”三个概念,详见赵毅衡《文学符号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第 128页。

[1] 魏 泉.为历史打开一扇奇妙小窗:从《触摸历史》到《图像晚清》[J].博览群书,2002(7):35-37.

[2] 迈克·费塞斯通.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文化[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 李幼蒸.理论符号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5] 艾 柯.符号学理论 [M].卢德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6] Barthes,Roland.Elements of Semiology[M].New York:Hill and Wang,1973.

[7] W.J.T.米歇尔.图像理论[M].陈永国,胡文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Noth,W infried.Handbook of Semiotics[M].Bloomington&Indian2 apolis: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0.

[9] Nodelmam,Perry.Words about Pictures:The Narrative Art of Chil2 dren’s Picture Books[M].Athens:U of Georgia Press,1988.

[10]冯克力.再现历史现场:《老照片》创办始末[J].中国档案,2005(8):46-51.

[11]皮埃尔·吉罗.符号学概论[M].怀 宇,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12]Hall,Stuart(Ed.).Representation: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M].Sage Publications,2002.

[13]赵毅衡.文学符号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14]彼得·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M].姚 朋,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G 124

A

1672-6219(2011)03-0045-04

2011-03-12

自贡市社科联课题 (007)“新世纪小说发展趋势研究”

王小平,男,四川理工学院讲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杨 勇]

猜你喜欢
老照片图文解码
《解码万吨站》
画与理
解码eUCP2.0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32
NAD C368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Quad(国都)Vena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老照片
足球周刊(2017年5期)2017-06-26 14:35:56
老照片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1:45:38
老照片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1:40:45
老照片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2:00:13
图文配
海外英语(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