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性天敌——七星瓢虫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2011-08-15 00:51:29王迪轩夏正清
四川农业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虫态七星瓢虫

□王迪轩 夏正清

七星瓢虫是捕食性天敌,属鞘翅目瓢虫科,别名:花大姐、麦大夫、豆瓣虫。主要剂型:成虫、蛹筒、幼虫筒、卵液。研制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棉铃虫等幼虫和卵。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

一、作用特点

七星瓢虫以鞘翅上有7个黑色斑点而得名。成虫寿命长,平均77天,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棉铃虫等幼虫和卵。1头雌虫可产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产卵78.4粒,最多可达197粒。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以捕食蚜虫为例,在猎物密度较低时,捕食量随密度上升而呈指数增长;在密度较高时,捕食量则接近极限水平。气温高的条件下,影响七星瓢虫和猎物的活动能力,捕食率提高。

二、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1.释放时间 在农田释放七星瓢虫最好在日落后或日出前释放。如果放虫时间太早,阳光照射会导致成虫大量迁移,气温高也会使幼虫死亡率升高。

2.释放量与释放时期 释放七星瓢虫量可因蔬菜品种不同而异。大白菜可比黄瓜释放少些,菜上蚜虫量大时要多放一些。七星瓢虫释放时期最好掌握在蚜虫发生初期量少的点片阶段。以瓢治蚜关键抓早,当蚜虫在植株上刚发生时就应及时释放一定量的七星瓢虫让其捕食。释放时的瓢蚜比控制在1∶(50~100)。在蚜发生初期每亩放0.1~0.2万头。虫态单一应加大释放量。

3.释放虫态 商品化的七星瓢虫剂型有成虫、蛹筒、幼虫筒和卵液。较方便的释放虫期通常是成虫和蛹,在适宜气候条件下也可释放幼虫,在温室和大棚等保护地也可释放卵液。但释放成虫因其迁移性大效果不稳定。而释放4龄幼虫,虽然食量大,但将近化蛹期。因此生产上应以2~3龄幼虫作主要释放虫态,同时成虫也应该占一定比例,这样防效持续时间长效果好。

4.释放方法 释放七星瓢虫成虫顺垄撒于菜株上,每隔2~3行放虫一行,尽量释放均匀,每亩释放量为200~250头;释放蛹一般在蚜虫高峰期前3~5天释放,将七星瓢虫化蛹纸筒或刨花挂在田间植物中上部即可,10天内不宜耕作活动;当气温在20~27℃,夜温10℃以上时可释放幼虫。方法同释放蛹,也可在田间适量喷洒1%~5%蔗糖水,或将蘸有蔗糖水的棉球,同幼虫一起放于田间,供给营养以提高其成活和捕食力;释放卵,在环境比较稳定的田块或保护地,气温在20℃以上可释放卵,释放时将卵块用温开水浸泡,使卵散于水中,然后补充适量不低于20℃的温水,再用喷壶或摘下喷头的喷雾器将卵液喷到植株中上部叶片上。

三、注意事项

由于实际工作中释放七星瓢虫量很难精确,因此需在释放后2天检查防效,若瓢蚜比在可控制范围内,蚜虫量没有继续上升,表明七星瓢虫已发挥控制作用,暂时不必补放。若瓢蚜比过低时,应酌情补放。早期释放七星瓢虫,应偏大量释放,按照实有株数计算释放量,以便及时控制瓜蚜数量上升。在购入各虫态的七星瓢虫后应及时释放到田间。释放时,靠近农户的地块释放后七星瓢虫易受麻雀和鸡等动物捕食,可适当增加释放量。释放成虫一般应选在日落后进行,利用当时气温低和光线暗的条件,使释放的成虫不易迁飞。为提高防效,释放成虫、幼虫前先饥饿1~2天,或冷水浸渍处理成虫,降低其迁飞能力,提高捕食率。释放成虫2天内、释放幼虫蛹和喷卵液后10天内不宜灌水和进行耕作活动,以防成虫迁飞,保证若虫生长和捕食、卵孵化,以提高防效。

猜你喜欢
虫态七星瓢虫
低氧对几种主要储粮害虫虫态的致死效果
松褐天牛不同虫态的营养成分评价
小小瓢虫
七星湖
草原歌声(2020年2期)2020-09-25 08:38:00
飞呀,小瓢虫
七星瓢虫
大灰狼(2018年5期)2018-06-20 14:49:32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
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
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