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然
(廊坊市第十中学,河北 廊坊 06500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的核心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在这一课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创新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始于教师足下。文章就增强中学历史教师的创新素质做了探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指导行动,行动又深化观念的转变。没有正确的教育观作为导向,就不会有教师扎实有效的创新实践,也就不会形成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在经济和科技不发达的年代,教育还是传承式,在广大教师的观念中,只要把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更谈不上创新。实际上这种教学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属于沿袭已久的传统教学观念,因而必须更新。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切切实实地把教师为主体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方面来,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可见,创新教育就是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给学生思考、讨论、创新的空间,杜绝压制思想、扼杀创造的行为,让他们从小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
美国创造教育权威史密斯说:“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能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运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的人。”创新在教学中的最大的体现是最大程度地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而历史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钻研好学的精神,尤其是要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就应采取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激情和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目前的教学中,有些历史教师仍然改变不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整理知识点,写上每道题的答案。尤其是开卷考试以来,除了书上原有的,书中只要是空白的地方,都密密麻麻布满了大小知识点,加上的小题。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课本的知识点固然整理清楚了,但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方法。
当然,运用情感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情感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释放足够的情感能量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当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教学内容情感三者融为一体时,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气氛就创造出来了,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讲“九一八事变”,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问、互问互答,明确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基本问题后,有意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说道:“我相信,深入思考后一定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哪位敢试试?请大家讨论,发表一下你的见解,由大家来评判。”结果学生论辩很激烈,有的同学答出了书中没有的很有价值的见解。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的沃土,教师如果善于用真实的情感去激励,会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长进步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敢于标新立异,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
理论知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开发创新能力的源泉和基础。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渠道众多,知识面宽,身心发展较快,他们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问。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多方面知识,文理兼通,做个杂家,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校园内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克服教材的滞后性,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题,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还要善于吸收、加工、存储、应用信息,这样才有推陈出新的资本。如果我们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新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不及时进行更新和补充,既不利于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激发创新思维。历史课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学科,历史教师作为这门学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理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独特优势,做出应有的努力。
[1]田友谊.创造教育环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嘉格伦.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M].万小器,程文浩(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