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芳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工程系,河南 新乡 453000)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工学结合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学校教育和学生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据调研,各校会计专业非常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但仍存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太合理和工学结合形同虚设的问题。我校会计专业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探索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时,在“一条主线”的前提下,做到两个“三个结合”,科学安排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一条主线”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践项目安排上的“三个结合”:参观认识实习和动手操作实训结合,单项技能实训与综合岗位实训结合,基础专业能力实训和专业核心能力实训结合。实践形式上的“三个结合”:课内分段实训和集中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毕业实习和就业试用相结合。
本专业经过充分调研并根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建议,明确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了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和所需技能,建立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三年实践环节不断线,培养计划中实践环节占总课时的50%以上。
1.2.1 参观认识实习和动手操作实训结合
在新生入学之初,切实做好入学专业教育工作,开设专业认识实习,主要以观看多媒体资料、参观校内实训室及往届学生的实训材料等方式,并介绍一些简单的企业设立、运行等工商实践内容,增加学生对企业和专业工作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习兴趣。从第一学期就分别开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训项目,如填制单据和凭证等,通过操作巩固知识、学习技能。
1.2.2 单项技能实训与综合岗位实习结合
为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锻炼和掌握专业技能,设置实习实训项目时要先设置单项技能的实训,再设置对应某门课程的实训,再设置综合性实习项目,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比如,会计专业设置有原始凭证填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珠算等单项专门技能实训,另设有工业会计实训、商业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等某门课程实训,第五学期设置会计分岗综合实训。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逐步掌握本专业的单项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1.2.3 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和专业核心能力实训结合
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工作能力,在确定实践项目时要考虑基本的工作技能要求和专业核心能力要求。会计专业设置了计算机操作实训、出纳基本技能实训、凭证填制、登记账簿等基本技能,以满足会计员的基本技能和单项技能要求。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设置了大量专业核心能力对应的实习实训,如工业企业会计实训、商业企业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分岗实训、财务管理沙盘实训等。
1.3.1 课堂实训和集中实训相结合
不能片面地将课堂教学等同于理论教学,不能只有课外实践,而忽视课内实践,理论课教学要融合课堂实训,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要求每门课要有课堂实训内容。比如《基础会计》在课内设有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等分项实训,另外在第一学期学完《会计基础》课后,安排有两周的《基础会计模拟实训》锻炼学生掌握会计处理流程的技能。通过在课内安排分项实训,及时让学生理解所学理论知识,锻炼某项技能或技术。通过安排集中性实训,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某一类专业技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1.3.2 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
通过校内模拟实训,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业务,突出训练技能。通过校外实习,在工作实践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融合,强调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锻炼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根据本专业的特点,侧重安排校内模拟实训,适当安排校外顶岗实习环节。
因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业不便接收大量的学生到企业随岗或顶岗实习,因此,确定了以校内模拟实训为主,校外实习为辅的体系。校内模拟实训分别开设:各课程课堂实训、基础会计实习、出纳技能实训、计算机操作、工业会计实训、商业会计实训、纳税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分岗实训、财务管理沙盘实训。校内模拟实训中学生所用的实训资料均是仿真的企业资料,能够满足系统训练学生会计核算技能的要求,有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校外实习主要是在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到会计事务所、会计软件公司随岗、顶岗实习一个月,这期间正好是会计事务所工作任务较多的时段,方便安排学生实习。
1.3.3 毕业实习和就业试用结合
第六学期不安排理论课,全部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经过前面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锻炼,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毕业实习期内全面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大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应聘联系就业单位,少部分学生由系里安排实习单位,进入单位进行试用,在进行毕业实习的同时也参加了企业试用,并要求结合实习单位情况写作毕业论文,通过这种形式既完成了毕业实习和论文,又完成了试用,在实习结束时多数同学被企业优先录用,促进了就业。
为了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别是真正落实“工”的内容,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我们从2004年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及校内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委员会为学校提供市场需求预测、人才需求信息等,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论证、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如毕业生从业岗位与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分析;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课程设置与岗位技能训练项目确定等。直接或间接参与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为学生开设专题技术讲座,为学生参加实习以及青年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为满足校内实训的要求,我们先后建设了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用友ERP实训室、财务管理沙盘实训室、纳税模拟实训室等校内基地。一方面重视实训室环境的建设。实训室总体环境上营造仿真的办公环境,并利用业务流程图、岗位职责图等营造专业氛围。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进行相关课程实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积极聘请企业的技术能手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既提升了实训效果,又加强了校企联系。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行工学结合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鉴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我们主要把会计事务所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象,并吸纳部分校企合作单位。在与会计事务所对实习时间和内容进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合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实习基地挂牌。根据事务所每年春节前后到5月份之前工作较忙的特点,我们调整了实习时间,每年年初分三批安排学生实习,由事务所进行简要的岗前培训,学生顶岗实习,这样既解决了实习问题,也帮助了事务所做些助理工作,达到双赢的目的。为保持基地的相对稳定,还将基地有关人员聘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或兼职教师,或邀请到校内搞讲座,加强沟通联系。
要求每门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有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课程制定有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明确的质量标准,在制订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时,明确该课程所支撑的岗位职业能力目标、要求和重点,做到单项技能与综合能力的有效衔接和融合。我们制定了校外实习管理办法、实习考核办法、实习计划和指导书、实习手册等教学管理文件。每次实习都指定教师专职负责,实习中学生写实习日记,结束后写实习报告,指导老师写实习总结,由实习单位和指导老师共同给出实习成绩。
首先,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基地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规范约束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实习基地进行挂牌,并对实习基地相关人员进行授聘。同时,系里和实习单位就学生实习岗位、工作内容、组织方式等问题进行协调,使每次实习的岗位清楚、任务明确。实习企业和学校分别指定专人负责实习指导工作和校企联系,协调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等,保证信息通畅,保证实习任务按时完成。
其次,明确实习岗位。对校外实习岗位提出“双基定位”,即“基础岗位+基层做起”。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考虑岗位的性质,合理确定校外实习岗位。到会计事务所的学生安排审计助理人员,有会计证的学生也可以协助代理记账工作;到企业实习的学生不安排顶岗,只进行随岗实习,并适当轮岗。
再次,实习管理制度化、操作严谨化。实习前,对每个学生建立登记表制度,登记家庭和个人联系方式;进行实习动员、请上届学生介绍实习经验感受;由学生干部组成自治委员会,协助对同学的管理协调及信息沟通。实习过程中,学生要写实习日记,实习单位由指导老师每天考勤。实习结束,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进行鉴定和评价。回校后,学生写实习总结,提交实习报告,指导教师召开实习情况汇报会,撰写实习总结。
最后,推行“实习证书”制度。实习结束,我们和实习基地共同为实习学生颁发《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工程系实习证书》,由我系和实习基地共同评定成绩并加盖双方印章,作为对学生实习的鉴定材料。证书既能让学生感到实习的严肃性,同时也是学生实践经验的证明,增加学生的就业优势。
[1]吕敏.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0,(11).
[2]许久霞.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