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2011-08-15 00:45吴晶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科尔曼行动者社会学

吴晶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试析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吴晶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科尔曼以新古典经济学和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础,将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提出了理性选择理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是由包括行动系统、行动结构、行动权利、社会最优、社会规范与资本等一系列概念构成的。本文通过对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内容的简单介绍,分析该理论的贡献和局限,并讨论中国当前社会中的理性选择问题。

科尔曼,理性选择,贡献,局限

理性选择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当代社会学理论界的主要流派之一。它是社会学借鉴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最为核心的观点是人以理性的行动,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使效用最大化。[1]

1990年,科尔曼出版了其鸿篇巨制《社会理论的基础》。《社会理论的基础》将理性选择理论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奠定了其在美国社会学理论界的地位。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在序言中评价该书时说:“自半个世纪前帕森斯所著《社会行为的结构》问世以来,这本书是有关社会理论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2]本文拟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进行简介,并略加评述。

一、理性选择理论的理论渊源

理性选择理论作为一部宏大的社会理论,其有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学术渊源与背景,在此笔者将简略介绍科尔曼理论的学术渊源及背景。

1.经济学渊源。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渊源中,古典经济学理论尤为家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设尤为重要。斯密认为,人们总是在通过对各种利益进行比较,从而选择利益的最大化,以最小的代价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个人利益最大化是通过“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来得以实现的,市场交易实现了个人的最优选择,也正是通过这只“看不见的手”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得以有机的结合。科尔曼正是以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为基础,提出了其“理性人”假设。

理性选择理论时还受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继承并发扬了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其对人的行为的假定包括: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在特定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行动者选择;行动者在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行动者在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3]

2.方法论基础。理性选择理论所采用的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在方法论领域,个人主义长期与整体主义相对立。以功能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坚持整体主义的方法论,他们以宏观社会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对社会系统层次问题的分析。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整体主义方法论暴露出来了越来越多的不足,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发展新的行动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就是其中之一。科尔曼认为社会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解释社会系统行动,而整体主义方法论忽视了系统的内部层次,特别是个人层次,因此缺乏在微观社会方面的解释力;反观个体主义方法论,其使用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来解释系统行为,科尔曼称之为“系统行动的内部分析”,研究者可以根据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来选择令人满意的解释。

3.社会学渊源。社会交换理论对于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影响也颇为深远。乔治·霍曼斯在其《交换的社会行为》一书中运用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动力学以及其它理论重新解释了小群体行为,从而构建了社会交换的形式,成为最早涉足理性选择的社会学理论。布劳在其著作中同样也运用社会交换思想研究了正式组织以外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交换。同时布劳的理论体系也是通过对古典经济学思想家以吸收改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也在以经济学的方式来解释社会现象。这些在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中都有所体现。

同时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产生影响的还有博弈论等一系列当时其他的理论流派。

二、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科尔曼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解释社会行动系统。科尔曼说道:“如果社会理论的目标是解释以个人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活动,理解个人行动便意味着寻找其隐藏在行动内部的各种动机。所以,解释社会组织活动时,必须从行动者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行动。”[4]因此,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是以解释行动者的行动为起点的。

1.基本行动的要素。科尔曼认为,行动系统包括行动者、资源和利益等三个基本元素。他对“社会行动者”的定义借鉴了经济学的“具有目的性的理性人”的观点。每个行动者都有一定的利益偏好,并且都试图控制能满足自己利益的资源。“资源”是行动者采取行动的条件和保证,资源的类型有许多种:私人物品,事件和某些专长。这些“资源”具有“可分割性、可转让性、可保留性、即时交付等性质”[5]的特征,它们对行动系统都有重要影响。行动者的“利益”是由一定的需要和偏好构成的,它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需要以及偏好。行动者与资源之间是控制关系与利益关系。“行动者仅仅通过两种关系与资源(间接地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即控制资源和获利于资源,行动者只有一个行动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利益。”[6]

2.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科尔曼认为,社会内部结构是由各种不同的行动结构组成的,这是由于各种行动中都包含着不同的资源、行动和行动背景。科尔曼强调要区分有目的的社会行动与私人行动之间的不同。有目的的社会行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交换关系、市场、分离的权威关系与权威系统、共同的权威关系与权威系统、信任关系与信任系统等。

科尔曼用交换关系解释行动者之间的社会结构。科尔曼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行动者并不能控制能满足自己利益的所有资源,许多资源是由其他人控制着;同样,行动者也控制着其他人所需要的某些资源。”[7]这样,最基本的行动就是两个行动者交换资源,行动者希望通过交换资源来为自己带来好处,满足个人利益,这也是人际互动或行动者相互依赖的起因。

科尔曼认为,如果甲控制了乙的某些行动,那么甲与乙之间的关系即为权威关系。权威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共同的权威关系和分离的权威关系。前者是通过对被支配者承诺预期未来的利益从而是被支配着转让出控制权,而后者则是支配者通过行使权威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被支配者权威则是为了直接获得某些补偿。

最简单的信任关系即两个行动者之间:委托人与受托人,他们的行动目的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满足。委托人将自己自愿委托给受托人使用,以便得到比不存在这种委托关系时更大的利益。对受托人而言,由于他在接受这种新的关系时已经获得了利益,即使用委托人的资源,所以他将要面临的选择是:违背诺言还是讲信用。

当简单关系由两个行动者的微观互动发展到多个行动者的宏观结构时就形成了复杂关系。复杂关系不再仅仅是涉及两个人的面对面互动的简单关系,而是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结构在其中。无论是权威系统还是信任系统都是由简单的权威关系或者信任关系发展起来的。这些复杂关系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就形成了巨大的社会网络。

3.社会最优状态。科尔曼参照经济学的理论内结构引入了“社会均衡”和“社会最优状态”的概念。

“社会均衡”是指在某种情况下,行动者彼此自愿交换,最终实现了交换双方都获得其所期待的李一,同时这一交换形式稳定的存在下去。这种所谓的“社会均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多次交换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的一种状态,它并非是某个平均状态或理想状态,而是一种相对于不稳定、不均衡的交换而言的一种较为“均衡”。“社会最优状态”则是指社会均衡状态的最佳状态(类似于帕累托最优),是一种理想状态。科尔曼引入“社会均衡”和“社会最优状态”这两个概念,一是为了对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状态进行衡量和评价,二是希望可以构建出一种像经济学那样具有规范性的社会学理论。

4.行动的权利。科尔曼指出,“在社会系统的研究中,权利的分配是极其重要的问题。”[8]科尔曼认为社会交换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为前提的基础上,因为行动者对资源的控制并非是自然而然的或毫无意义的。这就需要建立行动的权力结构。权力可以分为“自由(处置)权利”和“要求权”,权力结构规定每个行动者对这些资源有处置或利用的权利。

5.社会规范。科尔曼认为,社会规范指明人们什么样的行动是合乎体统或正确的。它“不是由行动者掌握而是由行动者之外的其他人掌握。”但同时,规范是理性的行动者有意创造的,而不是既定的,它伴随着各种赏罚措施影响着人们的行动。社会规范中蕴含着不同的利益,因此规范是与利益考虑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社会规范蕴含的利益却不能形成规范,也不能确保规范必然形成;因此,利益只是规范形成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它为规范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三、理性选择理论的贡献

《社会理论的基础》作为理性选择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一经出版就在社会学界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学著作,克尔曼本人也应此成为理性选择理论的代表。就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本身而言,它对确实社会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提出了全新的社会行动理论。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并没有对分析过程中的微观行为和宏观结构进行区分,而是提供了一种结合了微观与宏观分析方法的新的社会行动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的脱节是长期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科尔曼从社会行动出发,把个体行为与社会结构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动态过程,这样就弥补了微观和宏观相分离的缺陷,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解释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开拓了经济社会学理论新的发展方向。

《社会理论的基础》的序言中,克尔曼阐述到:“本书充分意识到重建社会需要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力争使书中内容满足这一要求。只有特定的社会理论,而并非任何社会理论均可满足上述要求,其原因在于:创建社会组织不仅需要有关系统活动的知识,而且需要了解系统组成部分的活动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此种社会理论要求方法论上的个体论,由于获得上述知识必须以理论与研究的密切结合为基础,此种方法论上的个体论必须促进这一结合,创建社会组织是具有某种目的的行动,因此,其理论基础必然是理性行动理论或具有目的性的行动理论。”[9]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借鉴了经济学的均衡分析和理性选择模型,将其扩展到社会行动领域,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成果,对规范性行动、权威性行动等概念进行了社会学角度的独创性分析。

四、理性选择理论的局限

任何理论都有其局限性,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也是如此。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科而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理性人”的特征是具有明确的目标,手段合理,以最小的付出追求效益最大化,行为者具有充分的计算能力,即行动是通过一套以科学为基础的理性计算实现的。[10]但是行为者作为一个普通人,其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实现理性计算下的纯理性行动。因此,完全的理性人是一种理想的情况,或者说是极端情况,而理性行动也只是在特定的理性条件下实现的结果。所以,理性选择理论的所谓“理性”应当是有限的,加以限定的,否则这一“理性人”的思想是脱离现实的。

2.理性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所有行为也不可能完全是理性行为。纯粹的理性和非理性是不存在的,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11]在人们日常常规行动中,人们的行动是没有明确动机的,不需要明确地以话语的形式来思考乃至表述自己的动机,人们的行动是在日常实践意识层面上完成的。所以,社会行为不一定都是理性行为,并非一切社会行为都是经过理性的思考而做出的。

3.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目标设置是不同的,前者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后者致力于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理性行动理论将个人行动界定为目的性、合理性和效益最大化的理性行动,这是将个人行为类比于经济行为所具有的三大特征,以经济学的经济行为的方式为标准来对应于社会学的社会行为。这种方式使得理性选择理论具有过于浓重的经济学色彩,而忽视了许多非经济因素。

五、中国的理性选择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不同的渊源,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性。中国社会是以家庭伦理为本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关系主义的思维方式。在这种“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西方社会结构自古希腊起就具有悠久的理性和独立的传统。西方社会是个人本位的法理型社会。中西方相较,中国似乎没有西方意义上的个人,有的只是“私人”,有的只是带有“群体”和“圈子”背景的个人,个体生活在以家庭关系为基础展开的人际关系中。因此,个体的行为选择带有伦理性、亲缘性、经验性的特征。刘少杰称此为“伦理的感性选择”,并认为它是中国社会传统的行为选择方式。

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农业走向工业,由计划走向市场,社会结构发生变迁。但是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仍旧没有摆脱传统社会中所根深蒂固的“关系”思想。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一种中西兼容的格局,既具有中国传统社会的痕迹,又体现现代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传统“关系”思想与现代西方理性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社会行为选择。中国正在形成一种保有伦理性、情感性的基础上又兼有理性工具性的行为方式,无论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中国人的社会行为选择实践仍然在这种冲击与对立的模糊逻辑下进行着,这也意味着中国社会生活的理性化,政治生活的法制化仍是个漫长的过程。

[1]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美]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3]高连克.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J].集美大学学报,2005(3).

[4][美]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P22-P23.

[5][美]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P41.

[6][美]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P37.

[7]高连克.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J].集美大学学报,2005(3).

[8][美]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P58.

[9][美]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10][11]单琳琳.试析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J].辽宁师专学报,2008(5).

Abstract: Coleman basic with new classical economics and individualistic methodology, combined macro and micro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rational choice theory, his rational choice theory is composed of action system, action structure, action right and socially optimal, social norms and capital and so on. This article brief introduce the rational choice theory content, analysis the contributions and limitations,and discuss the Chinese current social problems.

Key word: Coleman; rational choice; contributions; limitations

吴晶(1987-),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文化社会学。

2011-02-26

猜你喜欢
科尔曼行动者社会学
与异质性行动者共生演进: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政策执行研究新路径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苏炳添60米又跑出亚洲纪录
约瑟夫·科尔曼的歌剧批评(上)
敬仰中国大地上的绿色行动者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做“互联网+”的积极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