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记峰 阳叶萍
新建农村社区居民网络参与问题研究
——基于山东日照农村社区建设的观察
□吴记峰 阳叶萍
新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当前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着眼点和落脚点,并将对我国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探索新的居民政治参与渠道、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农村社区居民网络参与系统建设就是推进社区政治民主建设的有效推进路径之一。
农村社区;网络参与;民主政治
当前,如同报纸、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曾经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选举进程和公民的政治生活,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前所未有地冲击和重构着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格局,尤其是对公民的民主政治参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但是,由于“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在城市居民网络参与蓬勃发展的同时,农村居民的网络政治参与长期处于“荒芜”状态,这就使得社会网络参与主体存在严重局限性,农村居民的网络参与严重滞后。而与此同时,在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中,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又是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建设以及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因此,推进农村社区居民的网络参与成为当前亟需研究与探讨的新课题。
2010年 10月 19日,山东省日照市政府印发了《日照市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明确了全市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模式、建设内容、配套设施规划以及实施步骤等,力争在 2013年建成 441个农村社区,通过打造新农村社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让我们耳目一新的是,新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在此前远程教育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新农村社区的网络设施建设,打造农村网络信息系统,以全面提高社区新居民的网络参与程度。本文就是以山东日照农村社区网络参与建设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居民网络参与进行实证研究,以求对当前农村社区网络参与建设提供理论与智力支持。
农村新社区居民网络参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它将为新农村社区居民民主参与提供崭新的渠道,促进乡村信息上传下达,推进社区民主建设;其次,社区网络参与建设将弥补我国网络民主发展的巨大“数字鸿沟”,从而促进网络政治的大众化发展。同时,加快农村社区居民网络参与建设,探索民意、民情表达的新渠道,也将有助于释放与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实践已然证明,基层民主机制越健全,社会就越和谐稳定。只有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只有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才能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2]在新的农村社区建设中也必须继续将民主建设放到重要位置,探索更多的有效渠道,引导并方便居民参与到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整个民主建设过程中来,而网络参与就是方便与促进社区新居民民主参与的一条崭新渠道。“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平等对话一直是民主理想的核心”。[3]网络给予我们的就是一个社区居民讨论公共事务、表达意见、进行舆论监督的公共话语空间。通过这样一个公共话语空间,一方面可以实现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基层民情的上传下达,提高乡村信息畅达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新社区居民讨论公共事务,表达民情,进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而推进基层社区民主政治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区提供技术支撑。
“数字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一般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是人们在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拥有、控制和使用能力上存在的差别。[4]巨大的数字鸿沟是当前我国网络参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制约。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 I C)发布的《第 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0年 6月,中国网民规模突破 4亿大关再创新高,达到 4.2亿,较 2009年底增加 3600万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民的大幅增多为我国网络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网民分布在居住区域、年龄结构、从事行业以及阶层分布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农民是被排除在外的。而这种数字鸿沟的存在必然导致我国农民这一最大的社会群体在网络政治发展中失语,民情得不到上传,民意得不到伸张。所谓的网络政治参与就成了部分人的权利,所谓的网络民意成为部分人的意愿。因此,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必须着力弥补这一数字鸿沟,促进网络参与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一般来讲,我国农民在自身权益受到来自国家权力的侵害时,出于各方面原因的考虑,他们最终的选择大多是沉默与忍耐,长期处于“多数的沉默与少数的抗争”这种尴尬的境地。[5]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利益分歧的增多,尤其是农民权利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在权益遭到侵害时开始选择抗争而不是沉默,于是就有了于建嵘老师笔下的“依法抗争”。[6]而传统压力型体制下基层群众利益表达与争取渠道不畅,严重阻碍甚至是压制了农村居民的民意表达,这虽然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的稳定,但从长远来看,这同样使矛盾积累了下来,形成了深层次矛盾,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长久和谐与稳定。因此,在当前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必须着力打造农民利益表达机制,而网络参与就是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农民利益表达的一个有效渠道。
网络参与在现实运作中呈现出诸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社会指责的就是民众作为参与者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具有身份的隐蔽性,[7]而且作为网络群体的一部分,部分网民逐步转变成为挣脱了锁链的氓民,他们没有良知,没有领袖,也没有纪律,身上所有的个人道德素养都被泯灭了,剩下的只有最原始、最古老和最粗糙的精神意向。[8]更为严重的是,网络参与中的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个人的责任感就彻底消失了。[9]但是,我们从对农村居民网络参与问题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农村的网络参与远远没有达到这种需要加以限制与引导的程度,而还只是处于一个有与没有的初级发展阶段。
在当前的农村社区网络参与建设过程中,网络设施建设不完善是首要的制约因素。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计算机以及网络普及率不断增长,这些也已然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计算机的家庭拥有量较低,甚至于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日照,也还是有很多村庄没有计算机。近年来日照市大力推进的农村远程教育设施建设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多数农村计算机拥有量为零的状态。但是,新添置的计算机大多尚未发挥应有功效,有的甚至都还未联网,大多数成了村内的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因此,农村网络设施建设的荒芜状态尚未得到根本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居民网络参与的健康、快速发展。
农村居民的网络参与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技术支撑,而且需要一系列相关制度的保障,形成网络参与的有效运行机制。而在传统农村政治发展过程中,这一方面的制度建设与机制探索基本上还是处于空白状态,日照地区也不例外。首先,虽然大多乡村拥有了计算机网络这一技术平台,但却缺乏农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相关的制度保障。国家相关部门还未就农民网络参与问题制定相关权利保障制度,为农村居民网络参与提供制度支持。其次,当前我国缺乏农村居民网络参与的有效运行机制。农村居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参与广度与深度如何把握,参与渠道如何保障,保密措施如何确保等都还是一个空白,这就使得农村居民的网络参与只能还是一句口号而难以落实在实处。
网络参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农村地区还未能被普遍接受,当然,这也还是与农村地区计算机的普及率低密切相关。当前,同全国其它广大农村地区一样,日照市的农村政治参与方式也已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随着电话尤其是手机的普及,投诉电话、市长热线等已然成为农村居民表达民意、反映民情、积极参与民主监督从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并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然而,计算机拥有量太少,计算机的操作也要比手机复杂得多,甚至对于大多数只会拿着手机拨号打电话的农村居民来说,用手机上网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就直接导致农村居民在计算机应用面前的乏力,网络参与意识也就处于一种淡薄甚至是空白的状态。
如上文所述,农村社区居民网络参与的首要制约因素就是网络设施建设不健全,而这一现象归根结底又是因为网络建设资金的匮乏。在广大农村地区,居民计算机拥有量很低,对计算机以及网络的购买热情也还不高。这就需要基层自治组织即村委会在乡村网络建设中起到带头与示范作用,然而,当前乡村基层恰恰实行的是“村财乡管”、“乡财县管”的财政政策,再加上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村级债务问题,村级财政存在很大困难,村委会很难在没有上级拨款的情况下自掏腰包搞网络设施建设。综上述书,无论是从农村居民还是从村委会的视角,农村网络设施建设中的资金筹集都是一个难题,因此,这就需要探索新的资金筹资渠道,以推进农村网络设施建设。
计算机信息网络是网络参与必备的技术平台,因此,计算机的操作也就成了农村居民实现网络参与时必须要过的技术门槛。然而在农村地区,一些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术的年轻人大多已经进城务工,不再对农村网络参与乃至农村政治感兴趣;常年在家务农农民又大多年龄较高,学历水平较低,很少有人能够自主使用计算机进行相关操作,这就使得部分村庄在网络参与中面临技术与人才瓶颈,远程教育设施建设中购买的计算机设施也成为摆设。即使部分村庄能够找到计算机操作能手,那也只是极少部分人,在一个有效地网络参与机制建立起来之前,农村广大普通居民仍旧无法真正加入到网络中来,由此,农村的居民网络参与还是难以摆脱精英化的局限性。
农村社区居民网络参与的不足还根源于居民整体政治参与意识的淡薄。虽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基层民主建设就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但是,民主长期未深入民间大众,植根于社会经济和心理结构之中,也未形成有一套严密的规则与程序。[10]更为关键的是,基层民主在教育民众、培养民众民主素养方面也没有取得预料中的理想成效,直至今天,农村居民民主参与意识仍旧不高,再加上近年来农民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农民居民尤其是农村精英已经走出农村,对于农村现实政治就更加的冷漠,这一结论可以从当前大多地区基层民主选举的低参选率中可以看出。农村社区居民既然对政治参与不感兴趣,对网络这种虚拟世界的政治参与就更是参与意识淡薄了。
农村网络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是当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创新资金筹集渠道,通过政府拨款、企业捐助、村庄自筹等有效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首先,必须加大各级政府的投资力度,为打造一条新的农村居民民主参与渠道提供财政方面的有力支持。其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联系,加强村企合作,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引导企业向农村网络设施建设注资。最后,在网络设施建设中,也需要村庄甚至是农户自身自主筹资。当然,要想真正引导村民参与筹资,就必须首先让村民在网络设施建设以及网络参与中获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在利益的引导下,农村居民才会真正的加入到农村网络设施的建设中来。
在社区网络参与建设中,挖掘网络操作人才、推进农村网络参与平台的人才队伍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从农村网络操作人才储备的现实出发,大学生村官将成为农村网络参与平台建设的关键人物。他们有思想、懂技术,又是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智力支撑,因此,要有效运用大学生村官这一农村智力资源,打造农村社区居民网络参与的技术平台,推进农村社区网络参与建设。此外,农村生源大学生群体也是打造农村社区网络服务队伍的重要力量,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基本情况比较了解,又大多都与农村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发挥他们的作用,利用他们的技术与才能,将有助于农村社区居民网络参与的快速与健康推进。
农村社区居民网络参与归根结底只是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居民政治参与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结果。推进农村社区网络参与建设只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部分,必须以农村社区民主政治的发展为依托。因此,在社区居民网络参与推进过程中,不能单纯从民主建设的角度进行,而是要将农村社区网络参与建设与农民的迫切需要结合起来。[11]只有符合了农村社区居民的现实需要,只有满足农村社区居民的利益需求,只有符合最广大群众的利益,才能最终将农村居民引导到农村社区网络参与建设中来,也才能真正推进农村社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杨成虎.公众网络参与若干问题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0,(3).
[2]任中平.论基层民主与社会和谐 [J].云南社会科学,2003,(3).
[3]陈家刚.协商民主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4]赵春丽.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特征分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4).
[5]何卫平.社会转型期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J].求实,2010,(5).
[6]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的维权抗争——湖南衡阳考查[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7.
[7]魏星河,刘加夫.我国公民网络参政兴起的特点、原因及影响[J].求实,2010,(5).
[8][法]赛奇·莫斯科维奇.群氓时代 [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9][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0]徐勇.草根民主的崛起:价值与限度 [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2000(夏季号).
[11]徐勇.民主进程中的政府主动性 [J].战略管理,1997,(3).
C912.83
A
1008-8091(2011)02-0017-04
2011-02-10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规划项目“‘村改社’村庄治理转型研究——以统筹城乡改革成都试验区为例(09XJA810001)”;2008年四川省教育厅立项项目“社区重建: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转型(08SA010)”。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吴记峰 (1985-),男,山东日照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层民主及治理研究。
邓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