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0~3岁婴幼儿亲子游戏的认识与指导

2011-08-15 00:45沈金燕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托幼亲子婴幼儿

沈金燕

(和田地区教育学院语言部 新疆和田 848000)

对0~3岁婴幼儿亲子游戏的认识与指导

沈金燕

(和田地区教育学院语言部 新疆和田 8480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亲子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关注,而亲子游戏作为亲子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核心内容,成为家长和教师们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根据我的专业知识和以往的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亲子游戏的概念、特点,意义,同时,就我国亲子游戏的现状和父母如何开展亲子游戏进行详细阐述,并给“托幼机构对家长亲子游戏的指导”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广大托幼机构提供良好的借鉴。

0~3岁婴幼儿;亲子游戏;家园亲子游戏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帼梅教授说过:家长对小孩子的教育,第一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就是跟孩子做亲子游戏。近年来,亲子游戏成为国际早期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它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帮助孩子初步完成从的“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亲子游戏受到了更多家长和各托幼机构的广泛关注。

一、什么是亲子游戏

(一)亲子游戏的概念。亲子游戏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和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进行的,是亲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及主要元素,也是实施亲子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亲子游戏的发生先于其他游戏,即孩子一生下来就与父母和看护人有了直接接触,从而发生了最早的亲子游戏。如用玩具、用手指逗婴儿,做各种动作逗婴儿笑等,就是最早的亲子游戏。

(二)亲子游戏的分类。1.按游戏的内容与性质分:音乐游戏、手指游戏、生活游戏、益智游戏、语言游戏、运动游戏等。2.按双方活动方式分:一对一式和集体式。一对一式是父母与子女单独进行游戏的方式。群体式是多个家庭共同参与的游戏。

二、亲子游戏的特点

从广义上讲,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配合交流等都可以看作是亲子游戏,而科学的亲子游戏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能够启发孩子的智慧——启发性。这些要求游戏活动既能利用和发挥孩子的现有能力,又能引导和发展他们新的能力。

(二)游戏的形式应注重相互配合——合作性。设计的游戏应让宝宝主动寻求家长的配合,通过双方合作,自然而然地交给宝宝一些知识和技巧。

(三)家长要能和孩子平等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平等性。家长也是亲子游戏的参与者,应当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不是高高在上,指手划脚。现代教育理念要求父母打破传统的以管教为主的教育理念,取而代之的是家长对子女的启发、引导和关怀。

(四)游戏的整个过程要能够给孩子和家长双方都带来乐趣——趣味性。通过亲子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而家长则能够体会到亲子游戏的幸福。

三、亲子游戏的意义

亲子游戏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积累了感觉印象,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在早期亲子游戏中,孩子不断增长的感性认识,不断付之行动的尝试,在不断重复的动作当中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储存,游戏成为逐渐积累起来的各种各样经验的“备忘录”,为今后进一步的认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体验了初步的交往关系,有助于社会性的发展。由于亲子游戏是在成人的参与下进行的,在与成人的游戏和交往中,成人的以身示教,成人对待孩子谦让、宽容、耐心的态度和方式,让幼儿体验到的是融洽的社会交往关系,成人待人接物的方式,也在婴幼儿大脑里留下的最初印象。

(三)促进了婴幼儿基本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最首先发展的是基本动作能力,包括抬头、摇头、点头、拍手、坐、爬、站、走等;第二年从走到跑、踢、扔、推等;第三年开始双脚跳、投球、骑小车等。婴幼儿的基本动作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每一个动作发展的里程都带领孩子向更宽广的世界迈进一步。亲子游戏中的运动游戏能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平衡能力和四肢协调能力。而亲子游戏中在益智游戏,包含了许多机械动作,如“搭积木”、“串珠”、“捏娃娃”、“拼图”等游戏,不仅提高了婴幼儿手指的灵活性,也促进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四)联结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助于个性的完善和发展。亲子游戏是在最亲近的人,尤其是父母之间展开的,带有明显的亲情关系,从相互间的身体接触与视线交流中,孩子得到的是爱与关注。而父母对孩子游戏信号的积极回应,使孩子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和满足。经常进行这种游戏,使婴幼儿长期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为他以后活泼、开朗、自信、积极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大量语言的感知和利用,有助于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亲子游戏中贯穿许多儿歌,如边玩边唱、一问一答等,儿歌及语言问答的运用,激发了孩子对语言的感知、发音的兴趣,从而更主动地与他人交流。

四、在中国倡导亲子游戏的特殊意义

亲子游戏可以丰富家庭生活,促进儿童成长,既有益于成人生活,也有益于儿童。然而,在中国倡导亲子游戏更有其特殊意义。

随着家庭结构变化和社会对知识文化的需求,中国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在中国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视儿童的游戏与交往。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学前项目第一阶段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城乡家庭都很重视幼儿早期学习。但早期学习的项目通常为识汉字、学外语、听乐器等,而把儿童游戏和与他人交往看作是并不重要的技能。[2]

然而,更多的研究表明,游戏是幼儿的学习,而且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学习形式,幼儿在许多空间知觉、动作技能、语言等都是在游戏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3]而成人参与游戏,鼓励幼儿与同伴、成人的积极交往,更有益于幼儿的发展。因此,在早期教育中重视亲子游戏,是中国社会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与未来,所面临的重大教育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还没有被更广大家长所普遍认识。

(二)家庭教育中的传统印象仍然存在。中国是一个具有2000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封建家庭关系的传统与影响根深蒂固。今天,体罚并没有随着封建社会消亡而完全消失。近年来,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家庭的影响与教育对儿童的认知和个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年龄越小,这种影响越明显。其中又以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等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改变幼儿家庭教育中成人化、课堂化的现象,把游戏引进家庭,改进家庭里的人际关系,形成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平等的气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目前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因此,今天在中国家庭中倡导亲子游戏的开展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五、亲子游戏的现状及父母如何开展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但在经济游戏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家庭内没有属于孩子的游戏场地,提供给孩子的只是一些玩具、图书等;第二,违背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游戏;第三,家长仅仅认识游戏的娱乐性,忽视了教育性,或有的家长过分强调游戏的教育性,而忽视了游戏乃是儿童自主自觉开发潜能的方式,使游戏变成了成人的“游戏课程”,变成了对孩子的“强迫”教育;第四,因学历、知识积累等因素,使家长不能与孩子进行变化多样的游戏,只是每天都重复几种简单的游戏;第五,家长缺乏选择玩具的知识。有的家长对选择玩具的知识一无所知,有些玩具虽好,但不适合该年龄段的孩子玩。如把遥控飞机给一个一岁的孩子玩,他不但不会操作,反而对飞机轰轰的声音有恐惧感,从而造成对类似玩具、游戏等失去兴趣;第六,许多家长因工作忙或不屑的缘故,很少参与游戏,常常是让孩子一个人独自游戏。

根据上述家庭亲子游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在此提出一些建议:

(一)家长应为孩子提供场地。出生0~6个月的婴儿处于躺、抱、坐阶段,他的游戏场所便是摇床、摇车等,父母要为孩子布置好这些场所,如在摇车上贴上色彩鲜艳的图画,在摇床上挂摇铃、图片、气球等。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从坐过渡到爬。这时家长要为孩子留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活动场所,并布置色彩鲜艳的图画,添置玩具、幼儿读物等。一岁以后,孩子开始走路,自我意识不断提高,父母可以在孩子的活动场所放置各种包装盒、饮料瓶、毛线头、纸张、彩笔、图书等,让孩子真正成为这个小天地的“主人”,根据自己的意识去游戏。除了在家中,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广场、公园、游乐场所等地方,与孩子参加各种娱乐游戏。

(二)家长要为孩子选择玩具。玩具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天使,它是为特定年龄阶段的婴幼儿设计和制造的。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正确选择玩具。科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所需要的玩具也不同。如:0~1岁婴儿正处于各种感觉器官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应该为他们选择能够促进感官功能发展的玩具,如色彩鲜艳的彩球、气球等,促进婴儿视觉;能发声的玩具如波浪鼓、音乐盒等有助于发展婴儿的听觉;许多供小孩抓握的玩具,可发展婴儿的触摸觉。1~3岁的婴儿能独立行走,能进行最基本的各种活动,使用的玩具有:智力玩具,如认识颜色、形状、大小的积木,发展语言功能的玩具,各类拼图等;体育玩具,如小足球、推拉玩具、小推车等,以及发展手指灵活的“串珠”玩具等;形象玩具,如娃娃、餐具等;为孩子选择玩具,还要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玩具应无毒,易清洗,孩子在玩耍时不会刺伤、划伤等,如许多毛绒玩具脱毛掉毛,个别电动玩具存在安全隐患等。

(三)开展符合以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不同年龄的婴幼儿,其生理、心理发展不同,其游戏内容方式也不同。0~6个月的婴儿,主要是发展视觉、听觉,那么家长应突出表现在发展幼儿视听觉游戏上。如用彩球引逗婴儿,用色彩鲜艳的物体让婴儿用眼跟踪或图片陈列的游戏,可以帮助婴儿发展视力。小鼓、铃铛或为婴儿唱歌的游戏,可帮助发展婴儿听力。六个月至一岁的婴儿,由坐到爬,语言开始发展,这一时期的游戏分为动作游戏和沟通游戏。扔玩具、敲小鼓、爬行追逐、比赛站立等动作游戏,有益于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与成人“捉迷藏”、看图书听故事等沟通游戏,促进了婴儿语言的发展。1~3岁的婴儿开始独立行走,语言、动作、自我意识都迅速发展。这一时期适合婴幼儿玩的游戏有:音乐游戏——器乐、律动、做动作;讲故事、看图书——与父母一同看书,一同解说,做动作表演;追逐游戏——父母与婴幼儿追逐、扔球、踢球、接球、比比谁最快等;攀爬游戏——爬阶梯、坐滑梯、攀爬幼儿登架等。

(四)家长在游戏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建立平等关系。父母不要因为自己知识丰富而过分干涉、限制、甚至批评孩子,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让宝贝在游戏中积极模仿、思考、参与,从而发展其智力,并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事情。

2.启发引导,积极鼓励。家长与孩子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游戏时,要从不同角度予以启发引导。当孩子做好时,家长要多用肯定、鼓励的语气,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支持,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和满足感。

3.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开展游戏活动,要做好游戏材料的准备、整理。家长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鼓励孩子自己整理游戏材料。通过家长示范、孩子观察、家长指导,培养孩子整理材料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

4.游戏种类多样化。父母在与孩子游戏的过程中,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不同的游戏交替进行,使孩子不会感到枯燥,从而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5.持之以恒。因为工作忙,因为季节变化等因素,许多家长动不动一连几天都停止了开展亲子游戏活动。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利于孩子在智力发育中对新知识条件反射的建立。因此,家长要克服自己在时间、条件、经济上的困难,坚持指导孩子游戏。

六、对“托幼机构关于亲子游戏指导”的思考与建议

家长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亲子游戏的信息,缺乏系统、全面和深入,家长自身的学历程度、职业性质等因素,也影响造成对亲子游戏的误解、片解和不解等状况。[4]而家长的观念问题和育儿水平,与托幼机构的宣传、指导力度密切相关。因而,家园合作,使家庭亲子游戏转变为家园亲子游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托幼机构要注意对家庭亲子游戏的指导,真正担当起提高家长亲子游戏素质的重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亲子游戏。[5]

托幼机构要针对不同的家长,创设多种途径宣传和示范亲子游戏,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水平。我认为,托幼机构的家长的指导应包含以下几点:

(一)创设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机会,通过感受和体验,认识亲子游戏的意义。要使家长走出亲子游戏的误区,首先应当让家长亲身体验亲子游戏对幼儿的积极作用,从而改变观念,从真正意义上认识亲子游戏。托幼机构要组织多种类型的亲子游戏,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使其在游戏中感受孩子的积极乐观,这种参与和实地观摩,对家长来说意义深刻。托幼机构还可以组织专题讲座,让家长聆听专家的权威发言,咨询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二)发挥家长优势,为各位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托幼机构要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通过有一定经验的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宣传、示范和影响,这比其他许多宣传方式更加有效。如举行“家庭亲子游戏展示会”、“家教沙龙”等,让各位家长现身说法,交流经验,相互指导。

(三)通过多种途径,为家长介绍亲子游戏的内容,指导家长对竞技游戏的创编和生成。家长并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因而在亲子游戏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为幼儿创编新的游戏对家长来说更是一大难题。因此,我认为托幼机构应当通过多种途径为家长提供与孩子内容相适应的亲子游戏内容。如通过“六一”儿童节、元宵节、劳动节等节日活动、春天踏青等,让家长了解亲子游戏的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多样。还可以在家园联系栏介绍游戏种类、内容和方法;幼儿园还可以创立自己的“园报”,向家长介绍“如何创编亲子游戏”。

(四)针对不同水平的家长,做好个别指导。每个家长的教育水平都不同,教师要利用与家长个别交流的机会进行指导。托幼机构也可以举行亲子游戏专题讲座,了解家长的困惑,解答不同家长的疑问,从而提高家长的整体教育水平,为孩子的发展创设和谐一致的家园环境。

总之,家园合作,使家长学会更多的亲子游戏,把游戏引进家庭,使家庭演化为一个其乐融融的亲子课堂,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乐园,使宝宝在游戏中开发潜能,培养个性,丰富心灵,陶冶情操,真正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1]李洪增.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晓岚.0~3岁婴幼儿早期关系发展[J].幼儿教育,2008(8-9).

[3]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张民生.0~3岁婴幼儿早期关系与发展的研究[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

[5]华爱华.黄琼.托幼机构——0~3岁婴幼儿教养活动的实践与研究[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

沈金燕(1983-),女,新疆阿克苏人,和田地区教育学院语言部助教,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和语言教学。

2010-12-15

猜你喜欢
托幼亲子婴幼儿
新时期“托幼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街道食药监管所开展集体用餐场所专项检查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冬春季托幼宝宝穿衣经
呼和浩特:幼儿不可私自带食品入园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