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农机局,四川 广元 628400)
苍溪县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63万人,常年水稻栽插面积2万公顷。截至2010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3.9万千瓦,装备总值达3.52亿元,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33%以上,但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还不到1%,加快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探索、示范是摆在农机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
1.1 推广面积有了突破。苍溪县自2006年开始机插秧试验、示范推广,经过6年的实践和探索,已取得一些成功经验,被列为了2011年-2012年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项目县,示范面积也从开始的一个示范点,发展到2011年的多个机插秧示范片,主要有东青镇东升村、东林村,白桥镇龙门村、柏林村,石门乡龙水村、鸳溪镇学堂村,永宁镇金宝村等示范片,示范面积超过133.33公顷,累计推广手扶步进式插秧机9台,其中,2011年新购置5台。
1.2 应用技术有了突破。农机、农技部门紧密配合,合力攻关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苍溪县主要采取的是软盘旱育秧,该项技术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形成适宜本县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模式,其技术流程如下:晒土→碎土、筛土→消毒→堆沤→精做秧厢→秧厢消毒→铺放空盘→平铺底土→定量播种→细土盖种→浸灌水→盖膜保温→立针揭膜→秧苗管理→起盘机插。在育秧技术方面,重点探索育秧模式:一是“统一技术指导,分户育秧”的模式;二是采取以农机作业协会、农机专业大户“统一育秧”的模式,两种育秧模式在苍溪县齐头并进。在机插技术方面,重点探索如何减少漂秧、漏插、伤秧,增大相邻秧幅之间的距离为25厘米至30厘米,以利通风和阳光照射。
1.3 机插秧效益有了突破。
1)经济效益。一是节约秧田。机插秧采用毯状秧苗,播种密度高,提高秧田利用率,秧田与大田比例达1∶80至1∶100,利用率比常规旱育秧、水育秧提高8倍至10倍,仅为人工栽插的10%,可大幅节约耕地,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节约水、肥、药。机插秧在育秧苗期易于集中管理,可大大提高肥、水、药的使用效果,减少施肥量;在大田生长期,采用薄水活棵、浅水促孽、间歇灌溉的灌水方式,可节省大量水资源;适当调节用肥比例与用肥时间,可大大提高施肥效果;有序栽植,便于通风,方便管理,减少病虫害,可减少施药量。三是与手工栽插相比,机械化作业可大幅降低劳动强度,省工节本优势明显。机插秧平均每亩含购种育秧和插种成本仅120元至150元,比常规插秧降低60元至100元。四是高产稳产。水稻机械化栽插,栽植均匀,宽行密植,光合作用好,分孽性强,较人工栽插和抛秧具有明显的稳产、增产优势。
2)社会效益。使用机插秧技术后,育插秧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既缓解了农业生产中用工紧缺的矛盾,又促进了广大农户节本增效。同时,通过机插秧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批农机操作能手,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3)生态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育插秧环节节约90%的秧母田,大大减少了农用薄膜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污染,还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1.4 育插秧服务的突破。选择农机专业大户、种粮大户等示范推广机插秧,为周边农户做出示范,利用示范的辐射效应推广机插技术。
2.1 注重技术互动,突破育秧瓶颈。为突破育秧这一关键性技术,苍溪县成立了由农机、农艺技术人员组成的攻关小组,从品种筛选、播种育苗、大田耕整到机器栽插的各环节实行联合攻关。针对机插秧受育秧场地和育秧成本的限制,大面积推广难的实际,攻关小组对育秧技术进行创新,探索简易规格化育秧技术,简化育秧工序,实行就地取材,本土化育秧,节省了育秧成本,较好地破解了机插秧育秧成本高和育秧要求高的难题。
2.2 注重项目带动,促进机插技术推广应用。苍溪县先后通过实施2006-2009年苍溪县重点科技推广项目——PF455S手扶步进式水稻插秧机试验示范推广、2008-2009年省级机械化育插秧示范项目、2011-2012年国家级机械化育插秧示范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有关的机具引进、品种选择、大田管理及配套技术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制定了符合苍溪县特点的水稻机插技术规范,促进机插技术推广应用。
2.3 注重服务拉动,确保技术指导到位。始终把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普及作为机插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全方位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演示。每年举办各类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班,培训示范户和农机手;召开全县农业“双抢”插秧机作业演示会;印发宣传资料。专门召集有关农机、农技人员,并邀请插秧机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到田间进行实地指导,培养了一批插秧机操作能手,为全面推进水稻机插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2.4 注重政策推动,调动农民应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对机插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新技术的积极性。苍溪县农户购置插秧机除享受中央、省级财政累加补贴70%外,还可享受县里提供的15%机插秧项目资金补贴。此外,苍溪县还免费为示范农户提供育秧软盘;每亩示范大田补助35元,其中,育秧环节补助20元,机插秧补助15元。在政策的激励下,全县机械插秧呈现了乡镇、村、社干部主动、群众积极、多点开花、稳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3.1 农民传统耕作观念难于转变。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当前全县农村主要劳动力是妇女和老人,普遍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机械化育插秧新技术的意识不强、能力不够,加之因机械化插秧一次性投入较大、操作既烦且难,因此农民应用育插秧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同时部分乡镇、村、社干部也有畏难思想,存在“忧、等、看”思想,推广工作力度不够大,各乡镇机插秧推广工作很不平衡。
3.2 机械化育插秧本土化技术仍然不够成熟。所谓“三分插秧,七分育秧”,说明机插技术的根本难点在于“育秧”。目前,全县的育秧技术主要是借鉴外地的经验,由于各地之间存在气候及种植习惯上的差异,个别示范点出现了播种不均匀、秧块尺寸不标准、秧苗素质不一、插秧秧龄难把握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和完善,选择好适合机械化插秧精耕细作要求的水稻品种,真正实现育插秧本土化、标准化。
3.3 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制约。目前农村所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普通农户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生产,而且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农民恋土情结逐年增强,农村土地流转难、规模经营难的现状与机械化育插秧所要求的土地集约化、生产统一化之间存在着矛盾。
3.4 水稻机械化生产服务仍然偏弱。虽然近几年全县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取得了积极进展,开展机耕、机收作业社会化服务非常普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有了起色,但仍然面小量不大。另外,水源无保障的田块难以适应机插秧,山区地方泥脚过深的田(超过30cm)难以实现机械化插秧。
4.1 认识要再推进。加快推进全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首先,乡镇、村、社干部认识必须到位,思想必须统一,措施必须落实。其次,要统一各级农机、农业等技术推广部门的思想认识,增强对推进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齐心协力搞好技术研究、攻关、示范与推广工作。第三,进一步引导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体和科技下乡、培训指导等有效手段,以图文并茂、生动鲜活的事例加强宣传与推介,让更多老百姓认识到、体验到新技术优势,提高广大种粮农民的认知度,扫除农民群众的思想障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2 政策要再推进。进一步完善农机化补贴政策,争取再适当提高对购置插秧机、育秧环节、机插作业的补贴额度。要通过项目扶持、以奖代补、评比表彰等多种措施,加大对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服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大户、种粮大户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奖励,营造倡导推进创新创业、服务农民的良好政策环境。要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村社干部的重视,给予政策资金的倾斜和扶持,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效率高、性能优的高速插秧机及其配套设备。
4.3 技术要再推进。实践证明,农机与农艺密切配合是水稻机插推广成功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建立健全长期的农机农艺合作机制,依托水稻机插秧推广示范基地,从品种选育、作物栽培、田间管理、产后加工等领域入手,加快开发农机新装备、新技术。要加强机械操作、育秧环节等技术培训,切实帮助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掌握技术要领,真正成为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的主导力量。
4.4 示范要再推进。以点带面、示范推进是农机部门工作的一大特点,也是工作优势所在。要继续坚持“示范为先、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方法,抓住被列为全国机插秧项目县的机遇,着力开展水稻机械化插秧高产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活动,努力做到全县每个乡镇都有试验示范点,确保建设一个、示范一片、带动一地,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
4.5 服务要再推进。要从促进苍溪粮食生产长效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提高对培育粮食生产主体、推进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着力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协会、农机经纪人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扶持发展从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服务的新型主体,充分发挥其组织化程度高、信息渠道宽、科技素质强、规模效益好的优势,开展水稻机插服务和全程托管经营,稳步拓展机械化育插秧作业市场,加强农机服务组织的规范化服务与建设,做大做强农机服务组织,全力打响1至2只农机服务品牌。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农机产品、作业、维修、培训等信息的收集发布与指导服务,切实推进全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