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松,薄利侠,王 倩
(河南教育学院旅游系,河南郑州 450046)
虚拟地质旅游的几个问题研究
穆桂松,薄利侠,王 倩
(河南教育学院旅游系,河南郑州 450046)
在分析虚拟地质旅游的可行性和开展虚拟地质旅游的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地质旅游的基本模式以及政府主导等虚拟地质旅游开发的4个基本原则,并对植物化石、动物化石、褶皱构造、断层、地层接触界限等典型地质景点的虚拟地质旅游内容的基本设计思路进行了探讨.
虚拟;地质旅游;开发;设计;基本原则
在网络上进行的地质旅游就是虚拟地质旅游.由于地质旅游的目的是了解地球所经历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追索所居住的星球的演化规律,具有科学性和复杂性,需要借助网络对地质现象和地质演化进行形象化的说明.因此,虚拟地质旅游是真正地质旅游的前奏,其原理值得研究.
旅游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起源于人类对日常生活之外的好奇、探究,借助经济和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不同的阶段.
(1)图腾崇拜阶段.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对自然和周围环境缺乏科学的解释而形成了对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以及其他生命形式的神化和崇拜.当时的人们把他们所崇拜的事物描绘在石壁之上,因而摩崖石刻等就成为最早的旅游资源.
(2)体现自我阶段.帝王为体现权力和威严修建了皇宫殿堂,达官贵人为体现尊贵和成就修建了亭台楼阁,文人雅士为体现其超凡脱俗在名山闹市留下墨宝字画,僧人道士为体现其宣扬的宗教思想而修建恢弘庙宇,平民百姓为体现对生活的理解而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这种人类自我体现留下了大量的人文旅游资源.
(3)休闲娱乐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用很短的劳动时间就能够获得足够的生活财富时,旅游的休闲娱乐阶段随之出现.目前中国和许多发达国家都处于这个阶段.渴望了解差异文化,感受异域风景,接触特异风俗习惯,使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回归平衡.总之,通过强烈的感官刺激调节身心是这个旅游阶段的特点.
(4)地质旅游阶段.学习是一切群居性动物的一个基本习性.学习知识、探究真理更是人类的天性.当社会发展到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人们的身心健康得到基本保障后,人性又会回归到渴望了解自然、研究生活的本原,地质旅游就会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地质旅游可以满足人们渴望了解未知世界的欲望,使我们了解人类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生命及其命运,以及曾经发生过的重大地质事件等.
(1)地质公园大规模建设.我国在地质公园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地质公园分3个等级,即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截至2010年,已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名录的世界地质公园共46个,其中中国24个,奥地利2个,法国3个,德国6个,希腊2个,爱尔兰1个,意大利2个,西班牙2个,英国4个.河南省的世界地质公园有4个,包括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和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截至2009年8月,我国已经建成国家级地质公园182个.省级地质公园数量更大,而且数据增速更快[1].
(2)地质旅游景点和线路已经完备.国家级以上的地质公园内,所有地质景点都圈定了区域和标志并建立了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地质现象的特征和成因以及地质意义.根据地质景点之间的关系、地质现象的类型和地质历史的顺序设计了地质旅游线路.
(3)成熟的网络及动漫设计技术.我国的地质公园,尤其是高等级的地质公园都与其他自然或人文景区吻合.如嵩山地质公园与少林寺景区基本一致,云台山地质公园与云台山景区一致等.而且,在管理上属于同一管理机构.景区都有自己的宣传网站,世界地质公园有专门的网页.动漫技术已经成熟,通过动漫技术恢复地质公园的形成历史和各种地质现象的形成过程已成为可能.另外,家用电脑的普及和政府对旅游的高度重视都为虚拟地质旅游创造了条件.
建设一个国家地质公园需要几年的时间,花费数百万的投资.但是,建成之后的管理缺少规划和措施.以嵩山地质公园为例,玄天庙嵩阳运动地质遗迹是极其少见的地质现象,是马杏垣先生在《嵩山构造变形》中描述的“三位一体”地层接触界限,对说明嵩山地质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而最近几年,周围的村民在遗迹周围建成住房,许多地质现象被埋在建筑下面.另外,开山炸石也毁掉不少地质现象.
地质公园建设主要是各地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建成后交给地方政府管理,而地方政府没有地质人才,很难开展有效的宣传.
(1)信息更新慢.以检索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情况为例,不同网站发布的信息有很大区别.几年前发布的信息占据网页的主要内容,信息更新慢,很容易产生误导.
(2)地质公园名称混乱.地质公园的命名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但是,我国入选的24个世界地质公园在不同网页上名称不同.例如,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就有“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等多个名称.省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多名称现象更加严重.
(3)地质公园介绍不统一.以河南省的4个世界地质公园网页宣传内容为例,嵩山和云台山没有地质遗迹的分类说明,伏牛山有分类说明,而且说明了地质遗迹的出露地点.
(4)缺乏图片资料.多数网页只有地质公园的一张图片,没有地质景点的图片,更没有地质旅游线路的资料.另外,许多地质公园展厅展示的模型和公园的地质遗迹有较大出入.
(1)在百度或谷歌搜索引擎上键入“地质公园”;
(2)出现专门的地质公园网页,网页中出现“省”、“直辖市”或其他国家等选项;
(3)键入所属省的名字,出现“世界级地质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3个选项,在3个选项中找到并打开想要旅游的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网页的主要内容有:①公园简介.公园所属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主要特征、地质公园建设情况.②地质特点.把地质公园在中国地质或者世界地质中“独特的”、“独有的”或“最典型的”地质遗迹罗列出来.③地质旅游.这是虚拟地质旅游的主要内容.(A)点击“地质旅游”,出现地质公园的全景地形图或者航拍图片;(B)点击地形图出现地质旅游线路;(C)点击其中的一条线路,该线路加粗,其上的地质景点闪烁;(D)点击地质景点出现地质遗迹的名称、实拍图片、素描图片、形成过程动画展示、声音或文字说明.④地质旅游词条搜索或者专家咨询.
2000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世界开发500个以上地质遗迹并加以保护的计划实施进展迅速.10年的建设实践证明,地质公园建设没有直接带来地质旅游的热潮.中间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手段及环节,这就是虚拟地质旅游.只有经过地质公园—虚拟地质旅游—地质旅游的发展步骤,才能实现真正的地质旅游.
虚拟地质旅游的前提是建设虚拟地质旅游的平台,虚拟地质旅游开发是地质公园建设的后续工程,也只有通过虚拟地质旅游开发,才能实现虚拟地质旅游,进一步引发地质旅游,才能够真正发挥地质公园的效能.政府主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作用.虚拟地质旅游是为了普及地质学知识和提高全民素质.实际上,在界定地质公园的定义中明确规定了地质公园的教育功能.普及的对象应该从学生扩展到所有游客.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是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
(2)规划作用.虚拟地质旅游开发需要网络建设的同时,景区的延伸建设是重点,需要投资,因此需要政府做出相应的规划,规划中要明确虚拟地质旅游开发的内容、标准和程序等.
(3)监督作用.对不同级别的地质公园在建设和运作中进行验收和定期检查,建立虚拟地质旅游网页年审制度.
突出各种地质遗迹形成的地质过程是虚拟地质旅游的优势.地质旅游的困难之一就是相对简单的地质现象和复杂的成因之间的矛盾.这不仅是学习地质的难点,更是地质旅游的难点.因为,地质学采用“将今论古”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方法之一就是通过现在遗存的地质现象与今天发生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规律推断形成这些地质现象的地质过程.而虚拟地质旅游的优势在于:通过动漫技术,模拟地质历史上所发生的地质事件,尤其是区域性的重大地质事件的形成条件、发生过程、造成结果,等等.
地质公园的各个地质景点与设计的旅游线路之间,旅游线路与地质公园整体之间,地质公园与大地构造位置之间,大地构造位置与板块运动之间都存在着局部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的相互关系.重点是各个地质景点的设计,但是为了理解景点的地质意义,也要适当介绍宏观背景.
文字材料介绍虚拟地质旅游的主要内容,图像使旅游过程变得生动形象.虽然,虚拟地质旅游可以使地质遗迹由静态变成动态,增强游客的理解,是虚拟旅游开发的难点和重点.但是,正确全面统一格式的文字描述是基础,两者同等重要,同时也必须注意虚拟地质旅游内容、格式、地质术语的科学性和丰富性.
常见的地质遗迹包括古生物化石、地质构造、构造运动遗迹、特殊的沉积体(如冰川沉积等)等,现就其中几种地质遗迹的虚拟地质旅游设计思路介绍如下.
(1)植物化石 ①植物化石的文字介绍,②化石的放大图片(包括植物化石的埋藏状态、单个植物化石照片等),③植物化石赋存地质时代的岩相柱状图(其中,标出植物化石的埋藏位置),④植物化石的个体复原图及生态环境复原图,⑤植物化石埋藏过程模拟.
(2)动物化石 ①动物化石的文字介绍(包括名称、所属地质时代等,要与地质景点一致,最好采用直接拍照的方式),②动物化石埋藏群及代表性属种的照片,③动物化石赋存地层柱状图(标出化石产出层位),④动物生活环境模拟,⑤动物埋藏过程模拟(一般与灾害过程有关),⑥动物化石的地质学意义描述.
(3)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的重点是模拟褶皱的形成过程,解释为什么在地表刚性的岩石会发生褶皱现象.①褶皱构造的野外造型照片(从不同角度形成一组照片,同时介绍其出露位置),②构成褶皱构造的岩石介绍,③褶皱构造所属类型(介绍褶皱构造类型的划分方法),④模拟褶皱构造形成的地质过程(地壳下降在不同的环境中先后沉积了构成褶皱的岩石——岩石的后期变化,比如是否有变质——岩石受到某个方向的水平挤压,发生褶皱并上升——岩石在地表或近地表褶皱发生断裂过程——地表地貌的形成过程).
(4)断层 ①断层的名称、规模、形成时代介绍(其中断层的规模在地质图上展示出来),②断层面或断层带照片(包括宏观和局部有地质意义的照片),③构成断层的主要岩层及断层的素描图,④断层形成过程模拟(本区域受力状况分析——断层的断裂过程——上盘的滑动过程).
(5)构造运动遗迹 大的构造运动留下许多遗迹,如地层接触关系中的平行不整和接触、岩浆侵入或喷出造成的各种岩浆岩体、各种各样的断裂构造等.现以角度不整和接触的设计为例说明.①角度不整和出露的位置、形成的时间等介绍,②角度不整和接触的景点照片,③角度不整和的素描图,④角度不整和接触遗迹周围的其他地质现象照片,⑤接触带上下地层的岩石照片组合,⑥角度不整和形成过程模拟(包括地壳下降过程,以及在某种环境下形成的地层、褶皱上升形成的山脉、风化夷平作用造成的准平原、地壳再下降沉积形成上覆岩层等).
总之,虚拟地质旅游是地质公园建成后真正实现地质旅游的一个中间环节.同时,虚拟地质旅游也是地质公园建设的一个延伸,它吸收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适应旅游业发展趋势,引导旅游的发展方向.虚拟地质旅游高级平台的建设需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地质旅游的辉煌时代.
[1] 穆桂松,陈淑兰,霍孟杰,等.河南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Research on Several Questions About Virtual Geological Tourism
MU Gui-song,BO Li-xia,WANG Qian
(Department of Tourism,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Zhengzhou450046,China)
Based on analyzing feasibility of virtual geological tourism and main obstacles in exploiting virtual geological tourism,puts forward four basic principles of developing virtual geological tourism:basic model of virtual geological tourism,government’s leading and so on.Then discusses basic design principles of virtual geological tourism contents of typical geological spots such as plant fossil,animal fossil,fold structure,faultage,stratigraphic contact boundary and so on.
virtual;geological tourism;exploit;design;basic principle
F592.3
A
1007-0834(2011)02-0032-03
10.3969/j.issn.1007-0834.2011.02.011
2011-02-28
河南教育学院旅游管理重点学科资助
穆桂松(1964—),男,河南社旗人,河南教育学院旅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