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彩调剧中的修辞手法探析

2011-08-15 00:48赵敏兰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彩调李三

赵敏兰

(广西师范大学 中文系,广西 桂林 541004)

广西彩调剧中的修辞手法探析

赵敏兰

(广西师范大学 中文系,广西 桂林 541004)

回顾数十年来有关彩调剧的研究,不难发现大家多从文学、音乐、表演的角度切入分析彩调剧,却很少涉及其中语言的运用,特别是修辞手法的使用。事实上,彩调剧利用多种修辞手法营造诙谐、幽默的风格,比较突出的有诡谐、曲解等8种手法。这些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丰富了这个剧种的表现力,形成了有彩调特色的修辞艺术。

彩调剧;修辞手法

彩调剧是广西的代表剧种,同其他门类的戏曲一样,集合了文学、语言、音乐、表演等艺术的大成。过去研究者多从文学、音乐、表演的角度来揭示彩调剧的特点,却很少涉及彩调剧语言的运用,特别是修辞手法的使用。而种类繁多,手法多样的修辞技巧的创造性的运用,在彩调剧的特色和风格的形成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彩调剧营造以诙谐、幽默为主调的风格,除了借助演员的表演外,还更多地仰赖于修辞。这些手法多集中反映在道白中,且与当地的方言有密切的联系。

综观彩调剧中的修辞技法,有以下比较突出的类型:

诡谐

诡谐是用违反逻辑或常理的似是而非的话来表情达意,收到滑稽诙谐、幽默风趣的效果的修辞方式。这种手法多用于表现蠢子愚蠢、赌鬼狡辩以及故意刁难、调笑的彩调剧中。

(一)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在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上常见的逻辑错误之一。彩调剧常用这种错误制造笑料。例如:

①李三:蠢子,我问你,前面走那个是哪个?蠢子:猜嘛。李三:是你妈。蠢子:是你妈。李三:是你婆婆。蠢子:是你婆婆。李三:是你老婆。蠢子:是你老婆。李三:哈哈,是我老婆,我去要了。蠢子:你莫吃我的空子啵!李三:她背起那个是哪个?蠢子:你猜。李三:是你兄弟。蠢子:是你兄弟。李三:是你的仔。蠢子:是你的仔。李三:哈哈,是我仔,我去抱先。(《蠢子回门》)

李三所说的“你”是指蠢子,而蠢子所说的“你”已经指“李三”。在对话过程中,概念已经被偷换。因此,李三听蠢子说完,便说“是我老婆,我去要了”“是我仔,我去抱先”。这段对话,虽然违反了概念的同一性,但却突显了蠢子傻笨无药可救,无形中让李三占了便宜。无怪乎,李三最后点评“真个蠢子。牛蠢还晓得打倒犁,人蠢真是无药医”。读来让人捧腹大笑。

类似的手法也见于《蠢子赎当》。

(二)概念该限制未限制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从外延较大的属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小的种概念的一种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正确的限制有助于准确地使用概念,表达思想。而人们在运用限制的方法时往往会犯“该限制未限制”的逻辑错误。彩调剧故意制造这样的错误来逗笑、怡人。以下便是两例:

②蠢子:王伯伯,你借个车给我用一回好吗?

王伯伯:车子他们抬去车水去了。

蠢子:老婆,王伯伯讲,车子他们拿去车水了。

王氏:哎,你太蠢了,我是叫你借那个纺纱的车子呀,哪个叫你去借车水的龙骨车呢。(《蠢子卖纱》)

王氏让蠢子去借车,实际上是要纺车,但没有加以显性的限制,所以王伯伯理解为车水的龙骨车。其实,只要给“车”的概念加以限制为纺车而非龙骨车,就不会发生此等误会了。但恰恰是蠢子不懂概念的限制,不仅白跑了一趟,还被妻子臭骂了一顿。

③蠢子:老婆,这条裤子怎么有三个洞眼,把哪块穿呢?

王氏:裤子不是三个洞眼,莫非四个洞眼吗?把哪里穿起,那头上穿起嘛!

蠢子:哎,老婆,怎么看不见亮了啰?

王氏:你把哪块穿起?

蠢子:你不是喊我把头上穿起嘛!

王氏:唉,我是喊你把裤头上穿起,哪个喊你把头上穿起,快点穿起出来!(《蠢子赎当》)

王氏所说的“头上”是指裤头,明白人一看便知,但对蠢子这样的笨人来说,加以限制是必要,否则,他必定会闹这样的笑话。

(三)违反推理的规则

推理有一定的规则,违反规则就会犯各种逻辑错误。下面彩调的例子就违反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三段论推理规则,犯有“大项扩大”的错误:

④马有全:哪门又不有呢,鼎锅烂了有补,衣服烂了有补。

宗师:样样烂了有补?

马有全:有补的。

宗师:好,人来,将他那个耳朵割了下来再补一个。

马有全:哎,这个动不得手呵,耳朵割了下来,这个肉的怎么补得起呀。(《灯下休妻》)

该例的大前提是“样样烂了有补”,宗师故意依据马有全的逻辑,推出耳朵烂也可以补的结论,吓唬马有全要割其耳朵。而在当时人们的常识中,耳朵烂了是补不了的,因此马有全赶紧求饶。这其中的逻辑错误,观众心知肚明,不由人感叹马有全可笑之极。

(四)违反矛盾律

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彩调剧中也有故意违反矛盾律制造幽默效果的例子:

⑤贺老三:大师父开门来先。

内:做什么?

贺老三:你帮我开一条路。

内:开什么新路?

贺老三:你同我买把梳子。

内:我们出家的人,没得辫子,要梳子做什么?

贺老三:你同我买点绒花丝线。

内:我们出家之人,没有老婆,要绒花做什么?(《货郎唱曲》)

货郎贺老三明知所到之处是庙堂,对方是和尚,还要别人替他买梳子和绒花。随后明知出家之人不吃狗肉,不抽烟,还故意要跟对方打狗肉盆火、让对方抽烟。

⑥李三旺:哪个走路的乱撞,眼睛瞎了不望人、拿脚面踩到我的脚板底?

胡老七:呸,他踩着我,还讲我踩着他。我看是哪一个?(《大娘送女》)

按正常的逻辑应是“脚板底踩到脚面”,李三旺偏说“脚面踩到脚板底”,足以见其无理取闹。

⑦蠢子:忽听老婆叫,急忙就来到,若还来迟了,前面打出屎,后面打出尿。(《蠢子回门》)

按正常的逻辑应该是“前面打出尿,后面打出屎”,蠢子却说出相反的话,衬出其傻相。

曲解与误解

“曲解”与“误解”都属于不正确的解释或理解,但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谈曲解。曲解,即在特定情景中,对词语、句子或更大的语言单位的意义加以歪曲的解释,使语言幽默诙谐,富有情趣的修辞方式。在彩调剧中,这种手段使用频率最高,涉及各色人等,其中以对谐音的曲解为多。

(一)谐音曲解

彩调中,造成曲解的谐音,可以是完全同音(如例①的“背 -杯”、例②的“陈 -秦、覃、沉”),也可以部分相谐(如例③的“商 -张”、例④的“是 -死”):

①冯玉鸾:要杯呀!

贺老三:好好,我走路困了,我抱你一下。

李氏:贺老板,你要老成一点。

贺老三:大妈,她喊我背,我走路困了,我就说抱一下就算了。

冯玉鸾:啐,我是讲要茶杯。(《货郎唱曲》)

货郎贺老三明知冯玉鸾说的是“杯”,故意曲解为“背”,趁机占冯姑娘的便宜。

②陈妙常:奴家姓陈.。

艄翁:泰山?

陈妙常:陈。

艄翁:禾口?

陈妙常:陈。

艄翁:西早?

陈妙常:陈。

艄翁:慢着慢着。想姑姑开口是沉.,闭口是沉.,左沉右沉,将老汉这只船沉.下秋江河底,到底是算你的,还是算我的。

陈妙常:奴乃姓耳东陈。(《追舟》)

在桂林话里,“陈”与“秦”、“覃”、“沉”同音,所以艄翁可以把“陈”曲解为“沉”。

③孙若仁:公子,有商量嘛

钱家福:什么张良,我给你一个韩信。(《吹破天》)

④张氏:好哇,我的仔正要拜一个姓王的做继爷,就拜你好不好?

王织匠:拜不得,拜不得,拜一个死.一个

张氏:拜一个是.一个。(《女卖纱》)

在桂林话里,“是”和“死”只是调不同,声韵都相同。

在彩调中,除了单用谐音外,还常常出现几组谐声连用的情况,如例⑤即是连用了三组的谐声(“人-神”、“女人-举人”、“妇人-府爷”):

⑤金花、银花:呸,我是个人呀

曹之上、余之下:我晓得你是个神.,神你去庙里头去。

金花、银花:我是个女人啦

曹之上、余之下:你们是举人,怎么又不见戴顶子呢?

金花、银花:我们是妇人。

曹之上、余之下:你是府爷,为什么又不坐轿子?

金花、银花:你这两个人,我东讲东答,西讲西答,我们像你妈一样呢。

曹之上、余之下:啊,那你们原来是个女人家!(《打吊吊彩》)

(二)多义曲解

彩调剧常常利用词的多义、结构呈现的不同语义关系等造成曲解。这样的实例不少。如利用“死”的多义形成岐义,从而曲解,典型例子见于《刘秀封宫》:

⑥殷子道:妹妹,你看象不象

殷秀鸾:哥哥,象死去。

殷子道:象就象,莫讲死呀。

殷子道明知道这里的“死”表示达到极点,但故意曲解为“死亡”,因而调笑“象就象,莫讲死呀”。

不同的语义关系也会造成曲解,如:

⑦李耀光:哎哟,大老爷,死了!

清官:大老爷死了,还有大爷来,你招还是不招?(《娘害我》)

李耀光因偷盗被抓到堂上受审,待用刑后,他呼号,意即“大老爷,我要死了”,清官故意曲解他的意思为“大老爷死了”,所以说“大老爷死了,还有大爷来(审问你),你招还是不招”。

其次谈误解。许多谈修辞的书,没有列“误解”为一种修辞手段。但实际上在相声、曲艺中,巧设“误解”已经成为一种营造诙谐幽默的积极手段,因此我们单列这一辞格。误解是指听话人没有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思,而是理解成了其他的意思,与“曲解”、“别解”有别。彩调剧“误解”使用的频率很高。误解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听清楚别人的话。

(三)谐音造成的误解

彩调剧中,同谐音曲解一样,利用谐音造成的误解,其谐音有些完全相同(例①的“棺材-官财”、例②的“徐来看-出来看”),有些部分相同(例③的“初-菇”):

①刘二:到底哪年发财?

打大卦人:你只有死那天发棺材。

刘二:哦,发官财,看得好。又做官,又发财。(《大闹屠行》)

因“棺材”谐“官财”,刘二便以为算命先生说自己能发官财,便进一步解释为“又做官,又发财”。

②覃不落:徐来汗、徐来看、徐来看。

王大娘:哪个,喊什么?(见覃只穿汗衣裤)

覃不落:徐来看、徐来看。

王大娘:呸,你这个家伙,你洗凉也喊人家出来看,等老娘去拿鞭来先!(《碓杵煞》)

徐来汗是个人名。算命先生覃不落一着急就把“徐来汗”叫做“徐来看”,王大娘以为他耍流氓叫别人“出来看”他洗澡,因此要拿鞭揍他。

③郭老师:人之初

三徕仔:挖茨菇

郭老师:性本善。

三徕仔:挖黄鳝。

郭老师:嗨,这个娃仔乱读一顿。(《磨房产子》)

三徕仔不用心读书,老师教读,他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便随意发挥,其中一个字与老师的发音相同或接近。

(四)多义造成的误解

彩调艺人常用多义的手段造成误解。如例④的“好笑”、例⑤的“死”、例⑥的“数钱算你的”,都有岐义,这才造成了因误解而致的笑果:

④石八烂:老板娘,你看见我好笑没有?

老板娘:你这挨刀的,你这砍头的,你这样出来,还来问老娘好看呀!你们来呀,这个不要脸的东西!(《损人害己》)

好笑是胡小自诌的小名,石八烂衣冠不整从洗澡房出来,碰着老板娘,询问好笑在哪里,而对方以为他说的是此情形好不好笑,产生了误解。这是由于“好笑”的多义造成的。

⑤张太太:你也来买东西吗?阿保呢?

陈三妹:莫讲啰,如今年逼岁尽,钱没得钱,他急死了。

张太太:什么?他死了呀,真可怜呀。好啰,这里给你十几两银子,拿回去料理吧。

陈三妹:好了,谢谢太太关照。哎呀,这才怪啦,她会错意了。管它不管,得了银子我回去和丈夫商量先。(《双灵位》)

第一个“死”是形容词,表示达到极点,语义指向“急”,第二个“死”是动词,语义指向“他”,“他”因急而死。张太太会错意,以为是阿保死了,让陈三妹拿钱料理他后事。

⑥蠢子:我想是想喝酒,就是没得钱。我这八百钱是动不得的,赎不回东西来,回去我老婆要打人的。

老同:不要你出钱,吃酒算我的,数钱算你的。

蠢子:数钱算我的,我才不去咧。

老同:不是的,是我拿钱你数一下子,还不是你数钱。

蠢子:那使得,我帮你数钱。我的钱是动不得的,动了我老婆要打我的,那走吧。(《蠢子赎当》)

“数钱算你的”有两种潜在的含义,一种就是“你”出钱消费,另一种就是别人出钱消费,“你”帮别人点钱,蠢子第一次理解是正确的,实际上老同就是想忽悠他出钱吃酒,但老同唯恐他不去,就说蠢子误解了自己。蠢子信以为真,便跟他去喝酒,结果被骗了。

有时在同一段对话中,谐音和多义造成的误解会分别出现:

殷秀鸾:套不得了。

殷子道:怎样套不得?

殷秀鸾:他把你贤妹封起来了。

殷子道:哼……他把你封起来了,明天我去砍柴,哪个送饭给我吃呀?

殷秀鸾:不是啦,封宫的封。

殷子道:封公呀,喊他封我一个母。

殷秀鸾:不是的,男封臣,女封宫。(《刘秀封宫》)

“封”有分封、封锁等意义,殷子道误解为“封锁”;而误把“宫”听成“公”,则是谐音造成的。

谲辞与藏词

“谲辞”与“藏词”都含有表达不直截了当,藏真露假之意,不过此“假”与彼“假”是有很大不同的。

谲辞,是为了刻画人物,安排情节、创造气氛,使语言生动风趣、含蓄委婉而用掩饰真情的假话。谲辞是为了特定的修辞目的而用假话,不同于为了其他目的而说谎话。

彩调剧中,常用谲辞的有四类人:无赖、傻子、穷人、调笑的青年男女。例如:

①罗元荣:我来问你,你出去有两天了,拿起钱去买东西,到底买得了没有?

林土地:啊……买东西呀?哈哈,罗氏,对你不妨直讲,东西我就买好了,遇着那个拐骗,我一下不觉得,给他连口袋都拿去了,因此,我就去找了一天。

罗元荣:唉,你哪里是遇着拐骗,你莫来哄骗我了,分明是你茶馆饮茶,酒馆喝酒浪费去了。你看,年三十晚到了,别个的东西都买齐了,我们一样都没有买,我看你怎么样过年!(《笑土地》)

林土地游手好闲,穷极无赖,把要买年货的钱浪费掉了,只好编自己遇着拐骗的谎话哄妻子罗元荣。

②王氏:到底怎么啦,为什么衣服也不见了,钱也不见了?

蠢子:你喊我去赎当,我走到河边,老虎把我一口吞了下去。我才把屁股钻出来,衣服被老虎牙齿挂住,没有得出来,我就急着跑回来了。(《蠢子赎当》)

王氏当了一件皮衣,命丈夫蠢子去赎当。蠢被老同骗到船上饮酒,老同趁蠢醉后溜走。船女见蠢伙伴一去不归,遂将蠢身上的钱及衣服拿走。蠢酒醒回家,只好编排上述假话骗妻子,最终被妻责打。

③门子:你还说你年纪不大,须发都白了啦。

何胡子:我头发白是胎中白。

门子:胎中白,你看你,牙齿都缺了。

何胡子:我牙齿不是缺的,我是换奶齿的。

门子:那你的脸都皱了。

何胡子:我这脸是风吹皱的。

门子:风吹皱,那你究竟多大年纪?

何胡子:我今年才十八岁。

门子:你不止十八岁。

何胡子:是的,我不止十八岁,我乃是七十八岁,我把那六十甲子丢了去,不要六十,不是刚刚还有十八岁吗?

门子:岂有此理,这六十甲子哪能丢得去的,老了就是老了,你还充什么后生,不得号挂的,你赶快走吧!(《赵毛狗行善》)

林府小姐抛球招亲,众多男青年挂号报名,穷人何胡子已经七十八岁了,还冒充后生,被负责挂号的门子识破,将其赶走。何胡子的答话之绝,堪与《林海雪原》“防冷涂的蜡”相媲美。

④李氏:你们二姐妹为何有三个头?

冯玉英:妈妈,你在太阳里面回来,你的眼睛花了,妈妈一个头,我们姐妹二个头,不是三个头吗?李氏:你们二姐妹为何有六个脚?

冯玉鸾:妈妈,你又看错了,妈妈的二个脚,我们二姐妹四个脚,不是六个脚吗?(《货郎唱曲》)

货郎贺老三挑了一担绒花丝线下乡叫卖,走到冯玉英家里,和她们唱小调玩耍。正唱得高兴,不料冯母李氏回来,玉英二姐妹让贺躲在自己身后。李氏质问二姐妹为何有三个头、六个脚,她们用假话糊弄。

藏词,则是让要用的词出现于熟悉的成语或语句中,把本词藏了,单将成语或语句的另一部分用来代替本词的修辞方式。藏词的修辞格有藏头、藏腰、藏尾之分。彩调剧中出现的是藏尾藏词,例①②③④是藏去本词中的一个词,例⑤是藏去歇后语中的解语:

①内:你归家前去,帮我带两文钱冷火秋来(《刘秀封宫》)

“冷火秋”藏“烟”字。

②内:还带样默默无。(《刘秀封宫》)

“默默无”藏“言”字,“言”谐“盐”。

③内:带一样蚂拐跳。(《刘秀封宫》)

“蚂拐跳”藏“塘”字,“塘”音谐“糖”。“蚂拐”,南方方言指青蛙。

④朱贾氏:若还下次还变心对男人,雷劈火烧,横身倒,短命归阴。(《夫妻抬猪》)

“横身倒”隐去“养”。

⑤岩伯娘碰到岩伯爷。(《双亲配》)

这里省掉了歇后语的解语“岩岩合适”(意即刚刚合适)

虽然在现存的传统剧目中我们找到的藏词很少,但并不能断言藏词是彩调剧少用的修辞手法。因为我们发现,蔡定国在《彩调艺术研究》中挖掘了一些彩调艺人在日常生活中用彩调剧名讲的“菊窍话”(他解释为行业色彩很浓厚的歇后语),这些菊窍话实际上就是藏尾藏词,如:王三打(鸟)、夫妻抬(猪)、讨学(钱)、初一拜(菩萨),既然这些艺人在生活中能够如此熟练地使用这种手法来交流思想,那么也一定会大量地应用到彩调剧的创作中,至于目前藏词少的原因,很可能是那些含有藏词的剧目没有保存下来。

依据彩调剧中的藏词形式,我们可推翻汪如东在《汉语方言修辞学》一书中所下的结论:“一般藏词在全国通行,而‘丢三拉四’式(如上海话的天官赐(福)——笔者注)似为吴语所独有”。可以肯定地说,“丢三拉四”式并非吴语的专利。

夸张与衬托

夸张就是言过其实,具体而言,夸张就是指对事实的描述远远超过事实本身的修辞方式。彩调常用夸张来营造滑稽、活泼生动的氛围。使用夸张的人主要是丑角。夸张的对象往往是年龄、彩调传播区域常见的事象如跳蚤、猪、田地等。例如:

①汪清:我运气有点差,走到庙里求菩萨。菩萨坐下不讲话,摇签讲出一巴拉。旧年已经三十岁,今年才有一十八。(《夫妻抬猪》)

这个缩小夸张堪与当代电视广告语“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媲美,不得不让人叹服多年前彩调艺人的智慧。

②余之下:那夜晚,住在广东城内里,那个老板他姓李。他言道,你们两位客官今夜要下几多米。我言道,不吃就不吃,一吃就要吃一斗几。吃得高头胀出烟,底下就胀出屎。走出那田里,拉泡屎,实在大无比,十二个农民抬不起。那夜晚,睡在床铺里,跳蚤大无比,把我挤到床脚底。我想起不服气,把那跳蚤来告起,一拿拿往公衙里。……那奶奶叫人把跳蚤来綯起,挟出街头把它来杀起。那个跳蚤血,实在多无比,街头流到街尾止。挖了那跳蚤一对眼,做得一对大灯笼,挂在门外,照得一万八千里。脱了跳蚤那层皮,蒙得一对大鼓。初一打一下,响到明年八月十五止。(《打吊吊彩》)

这段丑角余之下数的课子,连用了几个夸张,不仅自嘲,还拿跳蚤做文章,笑话连连,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③余之下:那我衣裳帽子都没得,怎么见得人呢?(哭)

内:哪个人在那里笑呀!

余之下:明明是在哭,你们那边人又讲在笑。

内:不准哭!

余之下:我偏要哭!

内:那就拿灯草绑起他来,拿芒梗打死他!(《打吊吊彩》)

剧中没有直接说“拿棒打死他”,而是巧妙地安排一个夸张:灯草很细小无法绑人,芒梗又打不死人,但却要用这两种东西置人于死地。这里设置手段和目的的背离,取得了戏谑、调笑的极大成功。

④叫化郎:神灵在上,小人稀巴烂在下,今天我落难了,求求你老人家让一个位给我,以后我发财了,买来一块豆腐像一块田这么大来敬你。(《观音送子》)

凭生活的常识就可知,没有一块像田那么大的豆腐,况且是一个叫化郎许的愿,更让人觉得夸大、不真实。但彩调就是利用这种不真实,营造滑稽、幽默。

⑤你的家,养个肥猪一千八。堂前麻雀变鸡鸭。后园黄土变朱砂。烂抹布,变油炸。烂草凳,变南瓜。烂锅盖,变个甲鱼满地爬。第二早,起床看,金银财宝堆满家,堆满家。(《货郎唱曲》)

这是货郎贺老三所说的一段彩话,意在恭祝冯玉鸾的家致富发财,为此当中用了很多奇妙的夸张。

衬托是用某些事物陪衬突出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分正衬和反衬。彩调剧常用反衬,并收到讽喻性的幽默效果。例如:

①黄老赵:刘伯伯,她总爱骂我好赌钱不顾家,去年我买了二十斤米到现在,她不管家,哪点东西不顾家的呢?

刘成:咦,你买了二十斤米到现在已三四个月了,还有米吃吗,早不就吃光了!(《小分家》)

前面衬词“买了二十斤米”,看起来黄老赵似乎是顾家的,随即刘成予以反驳,揭露了黄的本质。而黄的本性正是通过衬词和正词的反差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既风趣又具有讽刺性。

②花和尚:和尚吃素不吃荤,腊肉膏油加海参。若还女人同饮酒,狗肉来送是命根。(《屠夫打和尚》)

和尚本是吃素的,但花和尚不仅吃荤,还要玩女人,露出了自己的马脚。

③县官:老爷本姓李,清官清到底。要钱不要米,要米挑不起,要钱放在荷包里。(《大娘送女》)

县官自诩是清官,“清到底”原来是“要米挑不起”,要钱放在荷包里比较利落。

④张元秀:陈家府上有名声,一张帖子请先生。请到他家内,先安孔圣位,然后拜先生。他家礼行大,就把酒来斟。芋头不刮皮,萝卜起网筋,牛头皮当海参,芋苗当金针,芋头芋苗未煮透,吃了麻舌根。……陈家请我去吃饭,煮了一盘鱼,煎了两个蛋。他又放得咸,我又吃得淡,吃菜没有菜,喊我把辣椒来沾。吃罢口渴了,喝茶喝了两三罐。走在半路上,肚子打内战。扯脱裤头打标枪,即刻翻脸看,那泡屎真难看,辣椒皮都有一大半。(《讨学钱》)

张元秀先叙述陈家府上有名声,礼行大,然后语意突然跌宕,正意亮出来,揭露陈府的抠门。

析数

析数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用几个小数量经过暗含的数学运算表示某个大数量,或者用几个小数量分析、解剖某个大数量,让人们在事物数量的变换过程中认识事物的特点和本质,并收到语言活泼生动、语意含蓄丰富的效果的修辞方式。可分为替代型析数和分析型析数。彩调剧采用替代型析数,这种修辞方式常用于买卖(例①)、含数字的地名、人名、物名(例②③④)以及年龄(例⑤):

①杨大伯:我要的三三两,四五两,八两多一两,十两少一两。

刘二:三三两,九两;四五两,又九两;八两多一两,又九两;十两少一两,又九两。四九三十六两,你要两斤又四两。(《大闹屠行》)

杨大伯偏不直说要多少肉,而是出题让刘二自己计算。析数的使用,使剧情有了起伏,容易抓住观众的心。

②干奶仔:咳,扯到云南八川,没有盘费要你做叫化子回来。

干妹妹:四川了嘛。

干奶仔:我走了两回,四川加四川,不是八川吗?

干妹妹:还是四川。(《对子调》)

这是对含有数字的地名使用了数学的加法运算,去了两次,四川便成了八川。

③艄翁:昔日有个唐四藏。

陈妙常:咦,乃是唐三藏。

艄翁:年深月久,老汉加他一藏。

陈妙常:还是唐三藏。(《追舟》)

因年深月久,艄翁给三藏加了一藏,“唐三藏”的名字便成了“唐四藏”。

④吴善才:妹子,隔久不来,这杯茶到底是什么茶?

张爱喜:哥哥,名叫六洞茶。

吴善才:妹子,看这茶有八洞啊。

张爱喜:哥哥,只是六洞茶。

吴善才:六洞,你数给我听。

张爱喜:啊,那我数给你听。茶罐一洞,茶壶一洞,茶水一洞,哥妹两洞,不是六洞吗?

吴善才:啊,这样叫做六洞茶。妹子,你这茶我不敢吃。(《送扇》)

张爱喜详析了六洞茶的“六洞”作何解,其中运用了数学运算。这里对茶名的解释,正如剧中满妹所讲“这是笑话的”,博人一笑。

⑤陈妙常:奴家一十九岁。

艄翁:先前那个同宗认不成,如今这个老同,一定认得成了。

陈妙常:请问艄翁,你多大年纪?

艄翁:老汉今年七十九岁。

陈妙常:你七十九岁,怎么样又认得起老同呢?

艄翁:姑姑那曾知道,老汉到长街卖鱼,往往被那一般臭婆娘子,开口骂老汉老狗什的、老短命鬼。今天我将六十花甲,丢到江河里,喂娃娃鱼吃去,余下这一十九岁,与姑姑认一个嫩蓬蓬的老同。

陈妙常:认不得的。(《追舟》)

艄翁逗陈妙常,要与她认老同,可是如何能认老同呢?艄翁的办法是让娃娃鱼吃掉60,剩下的19,就与陈同岁了。剧中运用析数的手段,制造了幽默的效果。类似减年龄的典型例子也见于《赵毛狗行善》,可参见前面的例子。

以上细致分析了彩调剧中常见的修辞方式。这些修辞方式构筑了彩调剧的修辞艺术。当然,彩调剧里也出现了一些传统的手法如双关、借代、比喻、仿词、拈连等等,其中有的是常用类型,如双关、借代等,有的并不常用,如仿词、拈连等,以上只是着重分析与彩调诙谐幽默风格有密切关系的、较有广西地方特点的修辞手法,以突出广西彩调的独特风格。

[1]蔡定国.彩调艺术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2]成伟钧,等.修辞通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3]范建洲,等.形式逻辑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4]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研究室编.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Z].南宁:内部发行.1963.

[5]王德春.现代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汪如东.汉语方言修辞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7]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Study of Rhetoric in Guangxi Caidiao Opera

ZHAO Min-l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Having researched the past decades’Caidiao opera,one can easily notice that its analyses were mostly ma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music and performance,but seldo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language usage,especially the use of rhetoric.In fact,Caidiao opera applies various kinds of rhetoric to produce humorous and sarcastic style.Eight ways of rhetoric such as allelomorph,distortion are often used,whose creative application enrich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pera and forms the art of rhetoric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Caidiao opera.

Caidiao opera;rhetoric

H05

A

1672-9021(2011)04-0060-07

赵敏兰(1969-),女(瑶族),广西金秀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苗瑶语、汉语方言、语言与地域文化。

国家社科基金2008年度项目“广西彩调研究”(08XZW019)。

2011-08-16

[责任编辑 普梅笑]

猜你喜欢
彩调李三
经典彩调进校园
李三
期待山花更烂漫
娃娃彩调扬名声
挚爱一生彩调梦 只为山茶更鲜艳
——走进宜州彩调区级传承人韦蒙华
广西桂林彩调的生存困境及对策
李三的爱好
失手
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