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毅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22)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体育解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李 毅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22)
新媒介的出现给电视体育解说带来了挑战和发展机遇,电视体育解说员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巩固提高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解说的语言艺术,正确把握倾向性问题,解说时要十分注意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谨慎把关出口之言。同时,要加强体育解说员培养制度的改革,形成培养制度化,工作竞争化。
新媒体;新媒体环境;电视体育解说
进入21世纪,“新媒体”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将所有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信息接受工具统统称为新媒体。新的媒介环境无疑给传统媒介环境下的体育解说提出了新的课题,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介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将是传统媒介特别是电视媒介体育解说发展的一次良机,但如果不能很好的应对新媒介形成的挑战,传统媒介体育解说的地位将岌岌可危。
传统媒体都是模拟的、单向的,而新媒体是数字的、互动的;因此新媒介环境就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双向互动的传播媒体环境。[1]随着传播技术的更新,媒介形态发生着不断的更迭和变化,这从一方面丰富了媒体的形式,增加了受众的选择,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也迫使传统媒体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来应对新媒体可能带来的挑战。这样在新旧媒体的互相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新媒介环境。
1.2.1 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
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是一个信息单向流动的过程,虽然也有读者或视听观众来信来访等反馈渠道,但这种反馈是迟延的,而且是通过其他通信系统(邮政、交通、电话等)进行的。与此相比,新媒介的传播系统通常本身即具有充分的互动功能,新媒介技术也在推动着传统媒介改善自己的反馈机制。目前,类似的双向技术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2]
1.2.2 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
传统媒介的功能大多是单一的,例如报纸仅供阅读,广播仅供收听,电视虽然可以声画文字并茂,但观众却不能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新媒介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丰富多样的传播功能融合于一个系统之中。如使用数字压缩和网路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
1.2.3 媒介资源的丰富化
数字化指的是在电子信号的传输方式上,用数字压缩方式来取代传统信号的模拟方式。数字化以后,不仅信息的保真性更强,传输质量更高,而且能够大幅度节约电波频率资源。数字化技术使电波频率不再是“稀有资源”。此外,家用电脑的高性能化和大容量高速度的光纤技术也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媒介资源。
1.2.4 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传统媒介的传播活动大多局限于特定的国家和地区的范围之内,而电子通信、卫星和互联网络等新媒介技术则为大面积的跨国传播乃至全球传播提供了条件。互联网领域,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数据,到1996年底因特网已经联通了世界上17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这个网络用户可以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检索和传输。
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对于体育比赛的转播,电视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随着新媒介的逐渐成熟,各种媒介都要在体育转播这块大蛋糕上做文章。从早期的网上的文字直播,到后来的互联网直播,手机直播,电视在体育转播中的霸主地位正岌岌可危。比起电视,新媒介在体育转播方面有很多独到的优势:
1.新媒介的可选择性强。随着网络直播迅速发展,现行的电视直播在选择余地上就显的较小,加之高昂的收费标准让很多普通观众望尘莫及。所以,很多人选择相对便宜的网络电视。例如,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欧洲足球频道,作为电视只有包月、包年等收费方式,但是在新浪、腾讯等互联网上,则提供单场点播,收费也比较合理,因此,很多过去的电视观众都转投网络媒介。
2.新媒介的移动性强。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手机媒介上。在国内已经实现了手机上网看NBA赛事直播,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观众随时随地就可以关注自己想看的比赛,如此便捷的方式自然是传统的电视媒介无法比拟的。
3.新媒介的保存性强。在传统的电视媒介垄断的情形下,很多比赛由于时差的关系在国内播出的时间不符合一般观众的收视习惯,但是一旦错过比赛的直播,很多比赛没有重播,只能在新闻中获取信息,这无疑是巨大的遗憾。新媒介环境下,比赛直播过后,比赛录像就被放在互联网上,观众随时想看都可以,这一点上,新媒介解决了所有电视媒介保存性差的问题。
在传统的媒介环境下,对于电视体育解说的争议非常少,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他们所能掌握的信息量很少,因此电视体育解说的内容成为他们主要的信息来源,他们只能不加批判的接受。另一方面,即便有的观众对电视体育解说的内容存在疑问,迫于媒介环境的限制,受众在当时的环境下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他们的意见很难得到表达。[3]
然而,新媒体环境下,这种情况得到了本质上的改观。一方面,受众获得信息的来源更加丰富,许多观众通过互联网,掌握的信息比解说员还多,于是我们也时常能在直播节目中看到解说员不得不更正自己有些不标准的说法。另一方面,媒介的发展为受众表达自己的观点、情绪提供了便利,很多体育解说的口误被集中发表在互联网上,过去可以“口无遮拦”的解说们很多都成了网友们调侃的对象,如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解说员黄健翔就是由于自己的一次解说失误被迫辞职,有人认为,黄健翔的离职很大程度上是新媒介在媒介事件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作用综合的结果。[4]
现代体育运动的发达及广大观众“胃口”的日益提高,对体育解说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十分严峻的要求。因为电视体育比赛解说具有很强的即时性,故要求体育解说员在体育比赛进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时机、不同的条件综合运用所了解的知识。可以说,体育解说就是一个“杂学”,而体育解说员则像是一个“杂家”。如果没有较为开阔的视野,较为博杂的文化知识积累,体育解说员在解说时就很有可能出现“卡壳”的现象。[5]因此,应采取在职进修、函授学习、自学等有效措施,加强体育解说员的综合素质,以不断完善其体育解说水平,为广大体育节目观众服务。
业务素质是指个人从事某项工作和开展某项活动的特有能力。对电视体育解说员来说,业务素质主要指的是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正如我国著名的体育解说员宋世雄所说“体育解说虽有很强的专业性,但目前我国多数体育解说员处于什么项目都能播,但什么也不精的状况。”[6]电视体育解说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急需进一步加强提高。相比之下,国外的体育解说就非常注重和强调其解说的专业性,譬如美国的NBA电视转播,它的解说员专业化程度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大到NBA的历史,中到每一队的历史,小到每一个球员的历史,某年某月某日的某场比赛,某场某局某次的得分,某天某报某篇的球评,以及某个球员的家庭动态、个人爱好、伤病情况等等,解说员都了然于胸,这些都大大地丰富了转播的内容,可“听”性也就在屏幕的可视性中达到了相当的高度。[7]当前,我国的电视体育解说应努力向专业化发展,吸取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和做法,以提高自身的体育解说水平。
体育解说离不开语言,而语言又是一门艺术,电视体育解说员的工作又主要是依靠语言来进行的。然而,体育解说艺术的掌握和运用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结果,必须经过系统的体育知识理论学习和实际播音训练,才能熟练掌握运用语言方面的技巧,具备较强的语言表现力,真正做到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声音圆润,刚柔相济,语速合理,并能根据赛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把握自己的解说节奏,张驰有度,收发自如。[8]此外,体育解说员还应善于捕捉赛场中那些能够引起节奏变化的“赛点”,充满激情,即兴发挥,制造转播中的小高潮。
3.4.1 掌握国家的舆论导向
尽管直观上体育节目不像政论节目、社会节目那样存在着敏感的舆论导向问题,但正因为如此,受众往往不会对体育节目中的观念影响存在戒心,通过体育节目进行舆论导向,在某个角度上说,要比政治、社会性节目容易得多。电视体育解说员在解说中对比赛一方大加褒奖,对比赛另一方不置可否,这样的感情色彩很容易得到一部分受众的共鸣,并与其所代表的城市、地区、国家产生相同的感情色彩,从而为政府的一些内政外交政策打下群众基础。
3.4.2 注意所面对的受众的倾向
电视体育解说在为政府服务的同时,也要为受众服务。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电视体育解说员也是代表受众在解说、评论比赛的。当他所面对的受众对比赛双方产生了明显的不均衡的感情色彩时,解说员的解说也要体现出这种倾向性。[9]比如各地方台的解说员在解说CBA联赛时,对代表自己省市出战的球队完全可以带一些倾向性。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解说员的倾向性一定是本地球迷倾向性的弱化。解说员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球迷的代表,是主持人,不是一个单纯的球迷!他需要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电视体育解说员对本地球迷的亲近色彩更应体现在他对本地球队的了解上。
3.4.3 避免自己的好恶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电视体育解说员应该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比赛中的双方。与其说他是其中某一方的支持者,倒不如说他是这项体育运动项目的爱好者。他在解说一场体育比赛时,完全可以不带任何倾向性,只是去欣赏比赛,体味比赛。然而,有时候电视体育解说员对比赛中的双方加上一些不同的感情色彩,也会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为了烘托和展示体育比赛中一些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东西,解说员也可以人为地为比赛双方赋予不同的形象,用反衬的手法来加深这种印象。比如说意甲弱旅莱切在与AC米兰、罗马、国际米兰这样的强队交手时,全队上下一心,每名队员都憋足了劲去拼抢,结果爆了冷门。这说明弱者在付出努力后也可以战胜强者。几支意大利球队的比赛并不过多地涉及舆论导向问题,支持AC米兰、罗马、国际米兰的中国球迷想必也会大大多于小小的莱切。然而解说员的解说却可以略倾向于莱切,将这种弱者的拼搏精神体现出来,也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应该成为每个电视体育解说员的节目主持风格。作为体育节目主持人,在夹叙夹议述评体育比赛的过程中,能说好,但也不能以尖刻的语言进行批判,以图一时口舌之快。体育解说员应当讲情感、讲良心,科学理性地探讨体育比赛的规律,为体育事业的发展着想,为运动员精彩的表现欢呼。同时不失理智,不能盲目的叫好,要注意整个比赛现场的气氛与自己语言起伏的协调一致。同时解说时要十分注意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谨慎把关出口之言。
首先,应加快体育专业解说员的培养步伐,逐步建立并完善专门的体育解说员培养制度。目前,我国的各级体育解说员很多不是体育专业出身,这种非专业的体育解说不但不利于我国体育解说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且更无法满足广大球迷对高水平体育解说的要求。因此,建立并完善专门的体育解说员的培养制度对于普及和提高我国的体育解说水平无异是一项很好的举措。其次,应加强现有电视体育解说员的竞争选拔机制。竞争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过去我国的体育解说员尤其是省市级的体育解说员,他们受社会上的一些偏见影响,不思进取,吃“大锅饭”以至于解说水平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解说事业的发展。当前,我们应在各级体育解说员中积极地引入竞争与选拔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仅有利于强化现有体育解说员的职业道德修养,而且还可以加速我国体育解说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体育解说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生态环境,是摆在现代体育媒体人目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坏的,也是最好的年代。新媒介的出现,即给电视体育解说带来挑战,也带来发展机遇,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当代受众心理和接受动机,找出现在电视体育解说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我国的电视体育解说水平定能上一个台阶。
[1]赵凯.解码新媒体[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2.
[2]吕盟.媒介形态变化与电视文化传播[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20.
[3]王慧琳,阎伟.体育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37.
[4]王莹.http://www.ifeng.com/corp/about/sound/tv/2007q2/8_128 4_132344.shtml,2007-06-06.
[5]王沂,夏荣.试论我国电视体育解说员素质的欠缺与培养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4):14-15.
[6]宋世雄.宋世雄自述——我的体育世界与荧屏春秋[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298.
[7]寿文华.体育解说员的专业素质及其培养[J].现代传播,2004(5):127-128.
[8]杨宇平.苦练真功,金话筒的诉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73.
[9]刘金骐,王喆.关于电视体育倾向性的探讨[J].当代电视,2006,(7):34-36.
A Study on Problems in TV Sports Commentary in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Li Y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Industry,Hefei 230022,China)
s:With the emergency of new media,TV sports commentary is faced with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In response to this situation,TV sports commentators need to strengthen their overall quality,consolidate their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PE and improve the language art of their interpretation.Furthermore,in commentating,they should be aware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establish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Hence they have to be careful enough about their speech.In addition,the training system of sports commentato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and it should be institutionalized in a competitive atmosphere.
new media;new media environment;TV sports commentary
G222.2
A
1672-447X(2011)03-0075-004
2010-12-28
安徽省体育局人文社科研究项目(ASS09305)
李毅(1976-),安徽太和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胡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