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共识 求同化异推动两岸航运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2011-08-15 00:51王祖温
航海教育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海员海事航运

王祖温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 116026)

深化共识 求同化异推动两岸航运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王祖温*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 116026)

在论述两岸航运面临的新机遇的基础上,分析两岸航运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从加快两岸航运人才供给的合作、共同提升两岸航运人才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影响力、继续深化和推进“五点共识”等方面,探讨两岸发展航运教育事业的对策,提出两岸应深化共识、求同化异,推动两岸航运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海峡两岸;航运教育;人才培养

2010年8月9日~11日,首届两岸海洋暨海事大学蓝海策略校长论坛与专业学术研讨会在台湾海洋大学召开,两岸共有15所大学及6所海事职校等相关单位100多人参加。首届两岸海洋暨海事大学蓝海策略校长论坛主要围绕着“由全球观点看两岸海事海洋教育之展望与策略”,共同商讨全球化背景下海事海洋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策略,并达成五点共识。①一年来,两岸海事教育在凝练办学特色、加强学术交流、探讨培养模式、开展履约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

如果说2009年是两岸关系的重大转折期,2010年是两岸关系峰回路转之后在更高水平上的新起点,那么,2011年则是两岸关系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2011年是中国大陆“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台湾地区中长期经济发展“黄金十年”的起始之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把发展两岸关系专门列为一章,指明了今后几年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中长期经济发展“黄金十年”也把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十二五”规划提到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与台湾地区中长期经济发展构想中所规划的六大新兴产业、四大智慧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服务业,更有许多共通之处。毋庸置疑,“十二五”规划和“黄金十年”两者的对接,必将为两岸航运的繁荣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航运教育承担着培养航运人才的重要使命,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航运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②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航运教育如何抓住契机,在2010年“五点共识”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共识、求同化异、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两岸航运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就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两岸海洋海事教育界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一、两岸航运教育面临新的机遇

两岸航运关系发展持续利好,大陆经济对大宗物资需求的增加和全球海运业长期需求的持续旺盛,必将有力地推动两岸航运教育事业的发展。

自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生效以来,两岸积极推动全面、直接、双向的海上通航。中国大陆交通运输部连续发布了有关促进两岸海上直航的政策措施:2008年12月12日发布了《台湾海峡两岸直航船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间海上直航实施事项的公告》,明确了两岸航运管理模式、公司及船舶的市场准入标准和申请程序;2009年5月和12月分别发布了《促进两岸海上直航的九项政策措施》和《进一步促进两岸海上直航的三项措施》,明确了包括增加直航港口、允许在两岸登记的干线班轮调运空箱、给予首开客运航线保护期等切实惠及两岸港航企业的措施;2011年7月6日发布公告,规定自2012年起,禁止外国企业、经营组织和自然人经第三地从事两岸间不定期海上货物运输。③两岸还多次举行业务商谈,及时就两岸海运市场运力安排、邮轮运输、货物中转、化学品运输、共同技术标准、市场监管等问题进行协商,协调解决海运协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保证了《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的顺利实施,规范了两岸海运市场秩序,有力地推动了两岸海运直航事业的深入发展。[1]据统计,2010年,两岸完成货运量6130万吨,同比增长6%,运送集装箱16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客运量150万人次,同比增长7%。两岸公布的85个直航港口(港区),已有70余个港口(港区)实现直航。与世界航运市场整体低迷相比,两岸航运逆势增长的繁荣景象,必将带动两岸海员劳务市场及航运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2]

自2009年以来,大陆4万亿元投资效应逐渐显现,大陆钢铁业下游房地产业、汽车产业迅速复苏,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海运需求量增加。特别是大陆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当中,未来将继续着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这也必然会刺激对大宗物资的消费,进而产生大量的海运需求,这一拉动效应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现出来。另外,大陆宏观经济已重回稳健高速发展轨道,对外贸易未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海运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3]目前,我国船队的扩张速度为全球最快,除了现有船东扩展业务外,很多煤炭、电力及钢铁企业亦购入新船,建立自己的船队,从而令我国海员需求急增。大陆经济发展对海运业的持续有力拉动,必将对海员劳务市场及航运教育事业提出更高诉求。

虽然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国际航运需求急剧下降,但世界多极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航运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全球海运业的长期需求仍然旺盛。DNV(挪威船级社)于2011年7月初在沪发布的《2020年世界技术展望》称:“全世界人口在2020年会达到75亿,成熟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人口构成和发展程度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显著。随着生活方式上占用资源的密集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海运量注定也将增加。”[4]2011年7月1日,国际航运业创下两个世界纪录:一是全球商船船舶吨位达10亿总吨;二是全球85 000艘商船总值接近1万亿美元。这是国际航运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客观上意味着国际海运量呈总体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国际海运量总体快速增长,必然对海员提出更多需求。另根据BIMCO/ISF发布的2010年海员人力资源更新报告,普通海员和高级海员在未来5年都呈供不应求态势。2010年5月,日本国际运输协会(J ITI)发布了《未来全球海员供求及保证足够数量的高素质船员的措施研究报告》,预测未来海员的需求量:到2020年,全球海员需求量达到117.3万人,其中高级海员47.7万人,普通海员69.6万人;未来10年,全球需要增加供应高级海员3.2万人,普通海员4.7万人,即海员供应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幅为7.2%。[5]通过这些数据可以预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航运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国际航运业对海员的需求仍然旺盛。

二、两岸航运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国际社会对航运人才业务素质的要求持续提高、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和高素质海员供给不足是两岸航运教育共同面临的新的挑战。

受日益繁忙的海上交通运输以及与之相关的海上人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航运业面临着开发可持续的运输解决方案的压力,要求新建船舶更加环保、安全和具备保安的性能,从而促使海上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自动化发展。可以预测,未来船舶的发展,将以集装箱船、LNG船、VLCC、散货船等专业船队为主流,以低能耗船舶、绿色燃料船舶、电动船、数字船舶等为方向。大型化、专业化、自动化船舶的发展以及低能耗船舶、绿色燃料船舶等新船型的诞生,必将对船舶操纵和管理人员等航运人才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此外,多年来,国际海事组织一直致力于海上安全和防污染工作,强调“高质量”航海和“高精度”航海,强调“安全”“防污染”和“海上保安”并重,同时不断通过修订现行国际海事公约和制定新的国际海事公约来提高海事安全标准;沿海国、船旗国和港口国的监控措施也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系统;航运公司ISM体系运行和审核更朝着正规化、常规化方向健康发展。毫无疑问,这些都对海员的知识、技术、管理以及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根据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和海员国际研究中心(SIRC)的统计数据,菲律宾、东欧、印度、中国大陆、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是国际上船员劳务外派的重要输出地,且竞争日益加剧。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菲律宾共向国际海员市场派出约33万名海员[6]。另据商务部网站信息,世界上30%的海员来自菲律宾;菲律宾海员就业协会表示,2011年将继续加大海员培训力度,使菲律宾继续成为高素质海员最主要的来源国,并努力使菲籍海员所占的市场份额提高至50%。[7]海员职业在波兰、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受到欢迎,海员数量呈上升趋势,并占据着大西洋航线。波兰通过波兰海员工会陆续与挪威、德国等航运大国的船东协会签订集体外派协议,波兰海员进入欧洲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多,并日益受到西北欧海运国的青睐。克罗地亚凭借着其海员在液化石油气船、液化天然气船、原油船、化学品船等特种船舶上拥有的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愈来愈在西北欧的特种船舶上显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8]印度一直以培养高素质的高级海员而著称,并凭借着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先天的语言条件,不断提升国际海员输出能力,外派海员数量远远多于受雇本国的海员数量,现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液货船雇用海员的来源地。[9]作为欧洲人口大国,俄罗斯自进入国际海员劳务市场后,其国际海员输出一直呈稳定的发展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大陆开始外派海员,规模不断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副局长郑和平在2011年7月19日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有300多家机构直接或间接开展海员外派业务,每年约有10万人次的中国海员服务于外国籍和港澳台地区籍船舶,且每年以7000人次左右的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内地已成为世界海员劳务重要输出国之一。但与菲律宾等海员输出地区相比,中国海员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总体不大,中国在海员劳务外派这个领域始终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规模进军国际劳务市场尚需时日。

尽管国际范围内海员严重短缺,但海员的短缺并不是海员数量上的短缺,也不是高级海员数量上的短缺,而是高素质海员质量上短缺,更是高素质海员结构上的短缺,亦即特种船舶、高技术船舶和超大型与特大型船舶高级海员的短缺。BIMCO/ISF发布的2010年海员人力资源更新报告表明,2010年持有依据STCW公约标准颁发的证书的高级海员大约624 000人,普通海员747 000人,供求缺口为2%,但到2015年,普通海员的供求关系基本平衡,而高级海员供求缺口将达到11%,全球高级海员短缺将达60 000人。而高级海员的短缺又突出表现在集装箱船、LNG船、VLCC、散货船等特种船舶海员方面。

三、两岸发展航运教育事业的对策

2010年,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率高达10.82%,是历年来最高的。为了延续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011年,台湾地区积极规划了中长期经济发展构想(黄金十年),其时间点恰与大陆“十二五”规划起点重合。两岸航运教育界应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黄金十年”为契机,深化共识,求同化异,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两岸航运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1.加快两岸航运人才供给的合作

两岸航运人才供给合作具有广泛的前景,应加快这一方面的合作。我国是第一个通过国际海事组织(IMO)专家组审核的国家,被列入第一批“白名单”,即成为已达到标准的履约国,并且是全面达到标准的少数国家之一。目前,大陆航海教育已构建了以海员教育和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多层次、多类型、多等级、多形式特征的航海教育体系,具有主管部门核准的海员培训资质的各级各类办学机构已逾百家,每年可开展7000多期次的培训,培训20多万人次,培训对象涵盖了各个等级,培训质量体系贯穿整个培训环节。[10]2010年,大陆航运教育机构招生规模达到5.4万人。

台湾地区既不属于国际海事组织的观察员,更不是成员方。台湾地区发放的海员证书在国际上得不到承认,不能在世界各国通行,所培养的海员要借助其他海事组织成员方来发证,这已成为制约台湾航运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另外,虽然台湾地区航运业历史悠久,航运技艺先进,航运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台湾海洋大学、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等都是知名的航运院校,但台湾航运教育日呈萎缩态势,海员尤其是高级海员没有来源,已面临断档的境地,台湾地区船东不得不转向岛外国家和地区招聘海员。

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宗同源,文化、语言相同,易于沟通,故此,两岸航运人才供给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应加快推动两岸这一方面的合作。大陆可采取特殊的考试政策,帮助台湾海员取得国际上承认的海员证书,以支持台湾航运事业的发展。两岸还可总结阳明海运、长荣集团、台塑海运等台湾航运公司雇用大陆海员的经验,进一步创新台湾雇用大陆海员模式与机制,为台湾航运事业提供持久的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的大陆海员,这样既可以解决台湾海员短缺的问题,又可以为大陆争取更多的海员外派机会和外汇收入。

2.共同提升两岸航运人才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影响力

目前海运业的竞争已经从传统意义上数量和规模的竞争发展到了航运人才素质方面的竞争,这是一个硬件到软件的变化。随着世界航运业的发展,化学品船、油船、液化气船、客船、滚装客船等特种船舶的数量迅速增加,熟悉和掌握以大型集装箱船、特种船和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航运技术,将是海员必备素质,船东也会更加青睐综合素质优秀的高级海员。将于2012年生效的SCT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也为海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有效的沟通能力、较强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较高的船舶资源管理水平等。而实力较强的船公司为了确保其在航运界的领先地位,更形成了自有的船员质量标准,甚至成为一个体系。因此,未来海员的竞争,不再是数量与规模的竞争,而是素质的竞争。即从技术上看,须掌握传统和现代的航海技术;从管理能力上看,操作人员须拥有娴熟的外语能力及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从职业化要求来看,海员还具有丰富的海上经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因此,两岸航运人才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打造“中国海员”品牌,也必须紧紧围绕海员素质的提高来展开。

两岸在海员教育与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又具备较为充裕的教育设施,这为两岸积极开展特种船培训以及符合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要求的培训项目,开发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海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外派海员是展示和提升航运人才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两岸要充分认识到当前船东对油船、液化气船等特种船舶、超大型船舶等高附加值的外派海员市场的关注,积极发挥两岸航运教育提供的人才优势以及中国海员的技术特点,及时调整外派海员业务市场的开拓方向,将重点放在高合同额和高附加值的海员劳务市场。特别是对于提高中国海员整体素质的欧盟市场,对于培训投入力度更大的特种船舶市场,更应当加大合作开拓力度,以争取在较短期限内大幅提升两岸航运人才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3.继续深化和推进“五点共识”

2010年8月于台湾海洋大学召开的首届两岸海洋暨海事大学校长论坛,主题突出,特色显著,成果颇丰。其中,所达成的“五点共识”是两岸海洋海事院校对形势发展充分体认的结果,反映了两岸海洋海事教育互动互补的时代要求,表达了两岸引领世界海洋海事教育文明的心声。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两岸航运教育界要继续深化共识,求同化异,建立健全两岸航运教育协同发展的机制,以全面贯彻落实“五点共识”,实现两岸航运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是适度超前,共同致力于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员培养模式。两岸航运教育界通过合作研究,积极开发高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要求的海员培养模式,特别是新型的国际海员培养模式,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理论修正,持续向国际社会输出具有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的航运人才。

二是求同化异,共同致力于建构两岸海事海洋教育发展平台。两岸发挥各自优势,共建两岸海洋海事教育资源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学术交流,联合执行研究计划;最大限度地实现师资、教学设施、教学模式、示范课程、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等教育资源与信息共享;交换学生,短期互访,共同培养优质海事海洋人才。

三是协同发展,共同致力于建设具有显著特色的世界一流航海学府。两岸航运院校要综合分析自身所面临的诸如航运人才市场需求、同类院校同类学科发展等情势及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在孕育、选择中科学合理地界定特色发展方向,并通过坚持不懈的积极实践,使两岸各层各类的航运院校都能成为具有显著特色的世界一流的航海学府。

四、结 语

回顾过去,两岸航运教育由各自封闭、渐次开启转为抱团取暖整整用时一甲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相信,在全球海员需求长期旺盛,两岸关系持续利好发展下,两岸航运教育由暂时的抱团取暖转为真正的战略伙伴,用时并不会这么长!我们更相信,两岸航运教育所共同祈望的实现中华民族海员强国之梦、航运强国之梦、海洋强国之梦,用时也不会这么长!

注:

①首届两岸“海洋暨海事大学蓝海策略”校长论坛达成的五点共识是:(1)各校坚持以鲜明的海洋特色,以独特的学科、专业领先全球,成为更具显著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2)建构两岸海事海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3)结合两岸优势,加强学术研究合作交流,互派教师讲学,联合执行研究计划;(4)共同培养优质海事海洋人才,交换学生、短期互访、短期研究,互相指导研究生;(5)深化海事教育改革,共同研究开发符合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要求的具国际竞争力的高级航海人才的培养模式。

①参见《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提高航海教育质量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素质航海人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③根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的精神,两岸间海上运输应由两岸的航运企业经营,但由于直航初期两岸化学品船运力相对不足,特许了部分外国航运企业通过绕经第三地的方式从事两岸间化学品运输。随着近两年来两岸各种运输船型的发展和丰富,以及两岸海上直航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目前两岸拥有的化学品船运力已经能够满足两岸间海上运输的需要。今后,所有两岸间货物的海上运输均由两岸航运企业承担,两岸登记船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时,经特别许可,两岸具有相应直航运输资质的公司,可租用外国籍船舶经第三地从事两岸间单航次不定期货物运输。这是进一步落实《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的需要,更是惠及两岸航运企业的好事,有利于两岸航运业的健康发展。

[1]徐 莽.历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落实情况——在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的发言[EB/OL].(2011-05-31).http://finance.sina.com.cn/20110531/11239924347.shtml.

[2]两岸海上直航效益显著每年节省费用1亿多美元[EB/OL].(2011-01-13).http://www.anhuinews.com/zhuyeguanli/system/2011/01/13/003662540.shtml.

[3]中投顾问.2011-2015年中国海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EB/OL].[2011-08-05].http://www.ocn.com.cn/reports/2006100haiyun.htm.

[4]赵 虎.瞄准未来船舶工业发展新方向[N].中国水运报,2011-07-04(8).

[5]刘正江,李 桢,王艳华.2009-2010年度全球海员人力资源研究述评[J].航海教育研究,2011(1):7.

[6]我海员外派未成规模,进军国际市场尚需时日[EB/OL].[2011-08-22].http://news.sol.com.cn/specialnews/20100822/77515.html.

[7]菲律宾拟提高本国海员占世界市场份额至50%[EB/OL].(2011-02-01).http://www.ciwork.net/news/view.asp?id=3760.

[8]杨 哲.海员劳务国际输出的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9.

[9]武 斌,梁天才.海员外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5(3).

[10]海员毕业生几乎全部就业船员人才供不应求[EB/OL].(2011-06-23).http://seafarers.msa.gov.cn/SysInfoPublish/CntListDetail.aspx?ID=41912168-a0ee-4ccd-8141-5c0343809042&.

[11]中国船员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EB/OL].[2011-08-22].http://www.zjsem.com.cn/transaction/csjbmm.asp?id=114.

U676.2

A

1006-8724(2011)04-0001-05

2011-09-28

王祖温(195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大连海事大学校长。此文为王祖温校长于2011年9月22-23日在青岛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海洋海事大学蓝海策略校长论坛暨海洋科学与人文研讨会”上的发言稿,由校长助理潘新祥教授代为宣讲。

猜你喜欢
海员海事航运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盼望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盼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