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研究

2011-08-15 00:53:01曹菁,吕学芳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成果理论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研究

曹菁,吕学芳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的转化就是为了检验理论成果的实践性,是为了体现在特殊价值关系中的价值属性问题。目前,思想政治理论成果的价值大部分没有挖掘出来,它的各种效益也都是隐性的。转化理论研究成果是其自身体现价值和发展的需要,也可以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是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一般而言,人们的思想品德表现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产生差距,很难达到完全一致,因此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即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矛盾的发展过程中,作为精神形态与行为形态相统一而存在的思想品德,不论就其自身特征、内在结构来说,还是就其存在形态、作用方式而言,要由社会的要求成为人们思想品德与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必然包括一个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使得精神形态和行为形态的转化成为可能。

一、转化的概念

转化在不同的学科里可以作不同的解释,在数学上一般指的是特殊转化、等价转化、复杂-简单转化、数形转化、构造转化、联想转化、类比转化等等。在物理上,指的是能量的转变,物态的相变。转化在生物里指的是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细胞的DNA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转化”在中文里有两种意思,其一是转变和改变的意思,在《国语·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赢缩转化,后将悔之。”韦昭注:“转化,变易也。”其二,指矛盾发展过程中两个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对换主次地位,事物就发生质的变化。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矛盾着的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里的转化,有两种意思,一是加深和认识,指的是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大家还没认识到的思想政治理论成果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让群众接受和理解,变成大家已知的、熟悉的和简单的方法,可以运用到生活实践里。二是扩大和推广,将原来已经有的、大家已经熟悉的理论进行普及,打破中间的隔阂和抗拒心理。

二、转化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第一性的东西,是社会意识的根源,而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派生物,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且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也提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的转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是人们对物质社会的认识的集合,实践的理论来源于物质社会,通过转化又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改变人们对物质社会的认识,而社会意识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些经过转化改变了的意识又能反作用于物质社会,最终推动物质社会的发展。此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辩证法,为研究转化问题提供了一般方法论指导。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离开社会实践去观察社会生活,必然会陷入唯心史观。人的活动包括转化活动都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

三、转化的复杂性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复杂性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的特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的特性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指的是人们联系实际进行研究总结得出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收获与成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结果与成就。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表现为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新研究,或者前任尚未发现的新资料,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或者经济价值”[4]。例如,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的大批课题、专著、论文、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等方面的高质量成果。因此,这些理论成果理具有一般研究成果的客观真理性和普遍适用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科学,其形成的理论成果不同于理工科等自然科学,它应该具有自身的特殊性:(1)间接性。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的应用来看,理论成果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从而可以把理论成果划分为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把理论成果直接用于对实践技术的指导的就是直接转化,而通过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来改变和提升实践者的行为的就是间接转化。而相比起自然科学大部分成果都是直接投入生产就可以产生出产品的直接转化而言,思想政治理论成果间接转化的间接性就成为其特有的特点。(2)变动性。思想政治理论成果来自于实践生活,并作用于实践,实践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的一部分,是动态发展的,总结出来的成果也是在变化中继承和发展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是与时俱进的,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能回应时代和现实的挑战。(3)隐蔽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效益,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理论成果的转化就通过人们意识和认识的提高来达到的,其效果并不是马上可以看到的,而转化所产生的效益相比起自然科学转化所带来的显性效益,具有隐性和延迟性的特点。转化之后的效果测评,也由于其隐蔽性的特点而显得困难重重。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存在的矛盾

思想政治理论成果转化不佳,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根源;同时,它也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转化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反映,是这些矛盾和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1.各种外界力量影响合力的多样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转化目标的统一化之间的矛盾

任何人都活在现实生活中而不是真空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转化对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环境包围着转化对象,使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众多力量的影响,转化的效果表现在转化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上,实际上也就是这些外部的力量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合力的结果[5]。但是,丰富多彩的客观存在不可能全部进入转化者的意识,进而转变成行为。人只选择他所需要的东西,这种选择并非随心所欲,“如果他要进行选择,他也总是必须在他的生活范围里面、在绝不由他的独自性所造成的一定事物中间去选择。”[6]从转化的主体来看,他所接受到的所有的信息以及在他周围的一切环境因素都成为他选择、感受、评价、接受转化的“参照物”。那么,如果理论成果的转化目标同社会环境或者其它因素差异很大或者完全对立,就会使得转化主体的内心产生冲突和强烈的困惑,使转化目标的统一性实现起来变得尤为困难。

2.转化个体取向的多样性和转化目标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

目前有很多的思想政治理论成果,这些成果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不转化,它就仅仅是一个美好的目标。而且,这些目标具有统一性和单一性的特点。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成果都包括了众多可以认识的信息,但是每个转化主体不可能对这些信息产生同等程度的需求意识,因为不同转化主体的价值制约和影响着他们在接受这些转化信息上的需求。“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与实施者特别重视大力宣传社会主义道德的最高层次——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精神,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7]但是,也出现了很多的错误,例如忽视转化个体取向的差异,把人当成统一的人,用统一的目标进行要求。忽视教育的层次性,不论转化个体自身接受能力的大小,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忽视了人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希望人们总是在认识上能够达到完全的统一。

3.转化主体的自主选择性和转化方式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

一个事物转化为另外一个事物,或者将一个先进的群体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或者是我们所说的理论转化成为实践,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存在着转化的必然性,另一个是转化的条件。那么这个转化的条件就需要用转化的方式来创造,转化个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的转化程度也依靠转化方式来决定。用什么方式、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做这个工作,在不同情况下,根据环境、对象的不同,应该有所区别。过去,在人们的知识水平有限、对问题没有能力全面认识和自身的自主意识不强烈的环境下,我们采取灌输、反复说教的方式,可以获得,较大的主体认可。但是,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新媒介时代,转化主体的文化水平明显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比以前增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更是多种多样,选择的自主性显著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日益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如果还停留在灌输、说教的方式上是不够的,甚至还会引发转化主体的逆反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是一项扎根理性的事业,其成果的转化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整体的过程,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来源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理论成果指导实践生活,实践生活又完善和发展理论成果,理论和实践之间是互相作用,相互发展的。我们要改变理论成果“写在材料里,放在柜子里,锁在抽屉里”这个局面,就必须全面认识和理解转化,正确对待成果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找到这其中行之有效的关键点!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8.

[3]马克思,恩格斯.马格斯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4]金生鋐.教育学的合法性与价值关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6,(4).

[5]廖良初,廖思伦.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问题[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4):48.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55.

[7]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562.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Achievements

CAO J ing,LV Xue-fang
(School of Marxism,J is hou University,J is hou,Hunan 416000)

Theoutcometransformation of th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isto test thepracticality of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to reflect the problem of the value of property in the relationship of particular value.But nowadays,thereisstill amajority of thevalueof theoutcomehasnot been tapped.Thevariousbenefitsarerecessive.It istheneedsof itsown expression and development to conversetheresultsof theoretical research.It also can solvereal-lifedivorce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issues.

th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oretical achievementstsransformation;contradictions

D64

A

1674-831X(2011)01-0058-04

[责任编辑:葛春蕃]

2010-10-12

曹菁(1985-),女,湖南郴州人,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吕学芳(1958-),女,湖南张家界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成果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工大成果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