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封春香 孟范俊
近年来,莱西市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服务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以公共服务为依托、合作服务为主导、市场服务为补充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监督、为民服务于一体的工作推进格局,有力促进了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针对2001年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被撤销或转制、人员被分流,基层农机工作薄弱的实际,从2008年开始,莱西市农机部门解放思路,创新思路,按照区域和农机保有量设立了10个农机监理分站(中队),作为市局派出机构,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农机工作体系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有人管机、有钱办事的关键问题,开创了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新局面。在此基础上,去年莱西市又率先把网格化管理引入农机安全生产,以各镇(街道)农机监理中队和村委会、农机合作社为单元的三级农机网格化管理体系,把农机安全监督涵盖到农机生产、销售、培训、使用、维修等各个领域,改变了管理断层的问题。
为克服传统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中责任不明确、技术难到位问题,近年来,莱西市在镇监理中队的基础上,赋予农机推广职能,探索在基层建立集农机监理、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机公共服务组织,着力推进以责任制度落实为重点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推广职能全面拓展。市、镇两级都建立起责任农机推广制度,设置首席农机推广专家、农机指导员、责任农机员,明确各级岗位职责,使农机部门的推广工作实现了从被动应付向主动服务转变。二是薄弱环节加快突破。在责任机制的考核激励下,制约该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卡脖子”环节加快突破,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推进。三是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针对莱西市人口多、耕地少的实际,莱西市把改革传统农机化教育培训模式作为提升主体服务能力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因地制宜推行 “菜单式”、“托管式”、“全程化”服务;另一方面,鼓励基层农机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对创建一批好学、通用、可推广的农机化示范点,把课堂从城市社区前移到田间地头,使枯躁乏味的学习演变为争优创先的砥砺,涌现出青岛为民、青岛北墅、青岛大河头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鲜活个性的农机合作服务典型。
去年莱西市农机部门联合市消费者协会在11个镇农机中队建立了农机消费维权监督投诉分站,从基层农机部门、生产企业、流通单位和农民机手中聘请了20余位同志担任农机质量监督信息员,初步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市、渠道畅通、监督有效的农机消费维权网络。同时,切实发挥农机消费维权网络的作用,重点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作业环节补贴等政策的实施监督,认真负责地做好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受理和调解工作,先后完成了对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及配套设备等市内主推机具的质量调查,相关信息在有关媒介公布后起到了较好的质量督导效应。
莱西市农机局率先在全省农机系统推行了为民服务代理制,先后建立起1个市级农机为民服务窗口、15个镇级农机为民服务代理室和862个村级为民服务代理点,实行“一站式”服务,为群众提供无偿服务,逐步实现了由管理型部门向服务型部门的转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在今年农机年检期间,莱西市各级农机代理机构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特点,主动调整进村入户时间,经常起早贪黑,牺牲中午休息时间走街串户送服务上门,受到了广大机手好评。3年来,三级为民服务机构共为农民办理拖拉机挂牌、年检审等各种事项24695件,办结率达99.7%,使机手足不出户便能办理各种农机牌证手续,使“兴机富民”服务品牌立在了农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