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人生中的自我救赎
——《重访巴比伦》主题浅析

2011-08-15 00:48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巴比伦菲茨杰拉德金钱

罗 璐

(1.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武汉 430079, 2.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淮南 232001)

悲剧人生中的自我救赎
——《重访巴比伦》主题浅析

罗 璐1,2

(1.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武汉 430079, 2.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淮南 232001)

“爵士乐时代”的命名者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以其自身的经历和感悟留下了许多惊世之作,《重返巴比伦》即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短篇小说之一,描述了以其独特的视角对战后美国社会的荒唐与无奈作出了生动的刻画,延续了菲茨杰拉德一贯的悲观灰色的基调,并以主人公的所思所为作出了对无奈现实的反抗;作品人物面对无情现实所作出的自省谴责与努力补救,正是作家本人对自我及社会大众的救赎,借助小说的力量向大众布道,给精神空虚的人们加以指引,从而使得这篇小说成为具有历史时代意义的佳作。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悲剧; 自我救赎; 人性; 社会现实

1 前言

20世纪20~30年代在历史上虽是一段具有灾难意味的时光,但对于美国文学而言却是一段黄金岁月,在战争所带来的价值观的毁灭与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冲突摩擦中,造就了一批伟大却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作家群,他们游离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创作出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状况且令人深省具有警世意味的作品。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就是其中一位极具才华且有着独特个人魅力的伟大作家,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感受力观察着这个疯狂的时代,他融入其中又抽离于其外,他执着而敏感的表达着这个时代所独有的心跳与脉动,让它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他以剖析和谴责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布道,试图拯救那个略显荒谬的世界,在文学史上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迹。

2 《重访巴比伦》简介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于1920年凭《人间天堂》(This Side of Paradise)一举成名,在其创作生涯当中,除有《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及《夜色温柔》(Tender is the Night)这样极富盛名的长篇小说之外,他还创作出了一百六十多篇短篇小说,生动且深刻的描述着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及人们精神世界的虚无与荒凉。《重返巴比伦》(Babylon Revisited)即为其中一篇非常优秀的短篇小说,此小说被收录于小说集《清晨起床号》中,是菲氏最为精湛的短篇小说之一,其题材的精巧现实与文字表现的清新优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文艺界及广大读者群中引起巨大的轰动与共鸣,也是被各类选集当中收录最多的小说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位经历了“爵士乐时代”的美国人查理·威尔斯(Charlie Wales)矛盾复杂的一段岁月,其特殊的经历却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许多人共同的经历。在美国战后经济飞速发展,股市全线飚红的时代,跻身为富人的查理像当时的许多人一样过上了纸醉金迷的日子,他们全家在浪漫之都巴黎度过了一段令其一生难忘也负累一生的生活。十年后,失去了一切的查理重返巴黎,想收回对女儿的监护权,却因过去生活的影响,最终失败。在作者清新的笔触下,随着查理的所思所想,故事慢慢展开。小说表现了在金钱腐蚀下人心的堕落,社会伦理道德的迷失,并以主人公查理的言行表现出了人们对自我心灵的救赎与对传统道德伦理价值的回归。

《重返巴比伦》这个作品是对菲茨杰拉德真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写照,菲茨杰拉德以半自传的方式写下这个在其写作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则短篇小说,书中大多数人物确有其人,主角查理和妻子海伦即为作者本人和妻子泽尔达的化身,海伦的妹妹玛丽恩与林肯夫妇也是真实世界中泽尔达的妹妹罗丽莎和妹夫纽曼,而书中最为关键的角色,查理善解人意的小女儿奥诺丽亚,则是以他与泽尔达的亲生女儿斯嘉蒂为原型所写的。创作这个短篇时,他与泽尔达的婚姻正处于不稳定而充满矛盾的状态下,理想与现实的撞击摩擦,1930年泽尔达精神崩溃住进了疗养院,他们也像书中查理与海伦夫妇一样互相挑衅抨击。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作者怀着对现实无奈的感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写下《重返巴比伦》一文,表达着对生活的希望和自己内心永远不变的对美和爱的追求。

3 《重返巴比伦》中的悲剧基调

正如同他的长篇小说一样,菲茨杰拉德在其短篇小说中也竭力表现出美国的社会现实及其各个阶级人物的失败命运及他们对社会和自身生活的忧愁。在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当中,悲剧人生是他创作的主旋律,无论主人公处于何种阶级、何种地位,对生活有多努力,对现实看得有多透彻,他们终究难以逃脱悲剧人生的命运。

在《重返巴比伦》当中,这种悲剧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查理开始出现,就不断的对过去的自己和生活进行着批判与谴责,他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欲望,用未来的美好憧憬激励着自己去努力,然而就在希望之光已然洒满世界,光明就要到来时,那悲剧的灰色却时不时笼罩在人们心头,最终在故事的结局留给人们无限唏嘘。

整篇故事一波三折,在文章的一开始,带着对过去的省视,查理走进过去,回忆着自己的生活和旧时的一切。他观察着巴黎,那个彼时代表着浪漫奢华的地方,如今已是如此空荡与寂寥。他看里茨酒店,这里令人惊异陌生,已不是他所熟悉的地方了,在与酒保的攀谈中,旧日的朋友也早已物是人非,在这充满着悲剧感的氛围中,查理开始回忆省视自己的过去,正是那时不顾一切奢侈疯狂的生活毁掉了他原本平静美好的家庭,在金钱的腐蚀下,他们挥霍无度,酒醉神迷;在金钱的作用下,他们抛弃感情,分崩离析。“他们曾那样深爱过,后来他们开始无缘无故地亵渎彼此的爱,直至将之彻底毁灭”。此时的他们在无限欲望的蒙蔽下丧失了维护纯洁爱情、神圣婚姻的理智。“男人们把妻子锁在屋外的雪地里,因为1929年的雪不是真正的雪。如果不想让它成为雪,你只需要有钱就能办得到”。妻子最终离世带给查理无限的悔恨与追忆,而曾经美好的一切却再也回不来了。他只有抓住自己唯一可以抓住的东西,对女儿Honoria的监护权,这同时也是他试图去抓住过去的荣誉与尊严honor,在种种努力下,读者欣喜的看到女儿对查理的无限依赖与喜爱,看到姐夫林肯对查理的逐渐宽容与理解,看到妻姐玛丽恩终于不再那么厌恶查理,看到查理竭力的去摆脱旧日的一切以换来未来的美好,在读者看到希望的曙光以为黎明就要到来之时,作家菲茨杰拉德却以自己一贯的悲剧人生的旋律来毁灭了人们的希望。在故事中,查理不断受到过去生活与旧日朋友的打扰,使得他对未来的追求是如此的艰难,最终,他还是无力抵挡偿还过去的堕落所带来的代价,失去了玛丽恩一家的信任,离开女儿,独自黯然归去。

这种情节上希望与失望的相互交织以及最后悲剧的结局已是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一大特点,作者主观上对人生的绝望奠定了其作品悲剧的基调。在菲茨杰拉德一生的经历当中,他也不断感受与验证着这一事实,社会是荒谬的,现实是残酷的,人生是灰暗的。即使个人在主观上对现实看的无比清晰,对梦想的追求作出种种的努力,也终究逃不开其悲剧的命运。这种灰色的基调几乎存在于菲氏的所有作品当中,成为其作品的一个主旋律。

4 悲剧人生中的自我救赎

然而,菲茨杰拉德并非执意把《重返巴比伦》塑造成一个灰暗的,甘心堕落的“美国梦”破灭的故事。在其灰色人生悲剧及现实荒谬的主旋律下,读者看到的却是主人公查理的不断对过去省视谴责和对未来的努力追求。这种清醒和融入使得主人公有了一种温和的英雄气质,他们以种种努力对自身的救赎,恰是对作者试图对整个人类的救赎。

在《重返巴比伦》当中,通篇可见查理对自身的省视和对希望所作出的努力。故事开始,主人公出现在里茨酒吧里,在菲氏的小说当中,酒一直有着其隐喻的含义,无论是盖茨比还是《夜色温柔》中的狄克·戴瓦,酗酒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主人公心灵的空虚、失控与堕落,因此,在查理酒醉金迷的那几年,他也与酗酒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他曾在醉酒时做过许多荒唐的事情,把海伦关在门外,与罗兰偷窃三轮车在破晓时分横越凯旋门,而在他经历过这一切清醒而归时,他严格的控制着自己,在这些年,他坚持每天一杯酒,为自己设下限制,不让关于酒的欲望产生过分的吸引力。很多时候,他不是不想放纵一下,享受一下酒带来的感觉,但他一直在努力克制着自己,书中说到“到了下午,他坐在自己唯一所知一家不会让他想起那些香槟晚宴的餐厅”,他避开自己曾经的酒友,哪怕在故事的结尾,他失望的离开玛丽恩家到了酒吧时,他也并没有因为失望和痛苦而选择借酒消愁,他理智的喝下一杯后就对酒保说再不要多喝了,即使现实无情的给了他重创,他也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努力的克制自己,为下一次的希望而努力。这些努力是主人公在无情的社会现实,荒谬的人生际遇中对自己的救赎,也是作者把希望投洒向当时无望的社会群众,想让他们在悲剧的人生里不能放弃对未来的希望,是作者以自己的方式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救赎。

在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当中,代表迷惘与堕落的除了美酒以外,还有金钱,在菲茨杰拉德的一生当中,对金钱一直怀有一种既爱又恨的感情,他出生于落寞的贵族之家,虽接受着高贵的教育却享受不到生活的富足,他满怀豪情壮志却很难找到挥洒的天地,经济上的窘迫曾让他爱情受挫,在凭借《人间天堂》成名后,他感受到了金钱的魅力,他顺利的赢得了阿拉巴马州大法官女儿泽尔达的芳心,两人过上了奢华耀眼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当中那样,派对不断,挥金如土,然而也正是这过早成名所带来的金钱使得菲茨杰拉德的生活一度偏离正轨,生活的过于富足导致了精神世界的空虚匮乏,菲氏夫妇远离了纽约奢靡的生活,躲在了巴黎这个文化之都去静静的观察着战后荒诞的生活,这种对金钱时远时近又爱又恨的态度使得金钱成为菲茨杰拉德小说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他让书中的人物白手起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让金钱成为他们努力的嘉奖与代表,又让他们的生活最终被金钱所扰乱,他笔下的人物通常会在极度富足的生活下丧失自我,在失去金钱后才开始反省生活的本质。在《重返巴比伦》当中,金钱也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查理在股市中获得富足的生活后却丢失了真正的生活,迷失了自我,又在经济大萧条时反省了自己,勇敢的重回巴黎想重新争取回曾属于自己的真正应该去珍惜的一切。

查理在金钱上的努力恰恰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救赎,他曾是个努力工作的好青年,在股市低迷经济萧条之后,他告别了曾经的富有奢华,但是他并没有选择堕落放任,在许多与他一样曾在股市大好时过上奢华生活在股市低迷时失去了这一切的人们一样,选择在酒精中麻痹自己,文中所提到的欠债累累的克劳德·劳森顿,日日宿醉的邓肯·谢佛,靠着丈夫微薄的生活费,用一切最糟糕手段活下去的罗兰·夸尔斯都在其中,而文中的主人公查理却选择在失去了一切之后远赴布拉格开始新的事业,他对工作的努力使他再度富有,他辛勤工作,“玛丽恩和林肯绝对无法平静的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查理的收入竟然再一次比他们两的收入高了一倍多”,在人人自危,世风日下的颓废社会当中,绝望的查理再次选择了依靠自己的努力站起来,他知道金钱可以为他的家人带来平静安慰的生活,他明白金钱可以给女儿更好的教育和环境,这是他赢回女儿监护权的一个关键,他因此而努力工作,再次使金钱成为自己实现理想达成希望的手段而非目的。这种对金钱的再次清醒认识与努力恰是菲茨杰拉德试图对社会大众的引导,查理在经济上的努力是他对自己已沉落的生活的救赎也是他朝向希望的努力。

5 结语

从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社会的整体风貌和时代特征,他的确无愧于“爵士时代诗人”这一称号。在菲茨杰拉德一生的创作当中,基于他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清醒的认识,使他始终对生活存有一种绝望悲观的看法,而此悲观绝望也作为一种基调始终存在于菲氏的作品当中。然而菲茨杰拉德正如他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并没有因此颓然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而是选择以自身的努力与奋斗来现实理想,这种原始的“美国梦”似的奋斗即使作者及其书中人物对自己价值的努力实现,也是他们在无奈的社会现实中,不愿随波逐流而奋力对自身所作出的救赎。正是这种救赎给了当时社会无望的民众以希望,也使得菲茨杰拉德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1] [美国]菲茨杰拉德.英汉对照英美文学精品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选[M].吴樯,译,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0.

[2] 虞建华.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化思潮和文学表达[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 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 欧荣.徘徊在过去与未来间的赎罪者:《重返巴比伦》解读[J].世界文学评论,2006,(1):110-113.

[5] 郭勇.F·Scott菲茨杰拉德与其经典短篇小说之美国梦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6):106-109.

AbstractF·Scott Fitzgerald who endued the 1920s-1930s in American a vivid name“the Jazz Age”presented a lot of glamorous masterpieces to the world which were all derived from his own living experience and thoughts of life.Babylon Revisited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hort stories he has written.In this novel,Fitzgerald used his particular viewpoint to reveal the absurd and helpless world in American after World War II.Although this novel rem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tzgerald’s tragic viewpoint of the life,the author made a self-redemption in it with the help of the protagonist’s thoughts and deeds.This self-redemption and all the efforts the protagonist made to save himself in the unmerciful world is just what the author wanted to tell the whole world to redeem it.Fitzgerald’s using the power of the novel to guide the ordinary people in the absurd world is what led this short story a masterpiece in literary history.

Key wordsF·Scott Fitzgerald;tragedy;self-redemption;humanity;social reality

Self-redemption in a Tragic Life——Analysis on the Subject of Babylon Revisited

LUO Lu

(1.College ofForeign L anguage,Central China N ormal University,W uhan Hubei430079; 2.Huainan Vocational and Techinical College,Huainan A nhui232001)

I712.074

A

1671-4733(2011)01-0110-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1.01.033

2011-03-16

罗璐(1983-),女,安徽淮南人,助理讲师,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电话:18955451929。

猜你喜欢
巴比伦菲茨杰拉德金钱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认真
完美无缺的作品
比金钱更值钱的
巴比伦餐厅酒吧
巴比伦传奇
二则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
科尔德威与巴比伦城的考古发掘